陈实
- 作品数:6 被引量:13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紫色土表层和聚土分层施氮的肥效比较被引量:3
- 1996年
- 紫色土表层和聚土分层施氮的肥效比较艾应伟,陈实,张先婉(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研究所成都610041)关键词紫色土;氮肥;分层施肥氮肥深施是提高氮肥肥效的一项有效措施,深施深度因作物种类、氮肥品种、土壤、降雨、耕作管理等的不同而异。作物对氮肥的吸收利用以...
- 艾应伟陈实张先婉
- 关键词:紫色土施肥氮肥分层施肥
- 论聚土免耕生态工程在川中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引量:3
- 2001年
- 详细阐述了川中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指出旱地子系统是该区问题最多而又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子系统。通过分析旱地聚土免耕法的功能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机制 ,得出它是川中丘陵区旱地恢复重建良性生态系统的技术依托。同时也提出了旱地聚土免耕生态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 陈实刘刚才张先婉
- 关键词:川中丘陵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工程
- 紫色土退化旱地的肥力恢复与重建被引量:78
- 2002年
- 常规耕作的水土流失造成紫色土坡耕地土层浅薄化、土壤养分贫瘠化、土壤干旱化及土壤结构劣化等土壤肥力退化问题。 1 984~ 1 996年长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聚土免耕通过垄沟网状结构可保持水土 ,其多年平均径流与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 65 7.7m3hm- 2 和5 30 .0tkm- 2 ,而常规耕作的相应值分别为 1 75 4 .0m3hm- 2 和 31 2 2 .0tkm- 2 ,通过聚土与改土结合 ,聚土免耕活土层厚度平均增加 1 1 .8cm ,聚土免耕耕作技术还通过垄沟强化培肥降低土壤容重 ,增加土壤有机质及N、P、K含量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恢复土壤肥力。聚土免耕作物产量比平作高 1 5 %~ 30 %。 1 996~ 1 998年秸秆覆盖实验结果表明 ,秸秆覆盖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改善并维持土壤结构。聚土免耕与秸秆覆盖结合有利于土壤养分活化、土壤结构形成与维护 ,是紫色土退化旱地肥力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
- 朱波陈实游祥彭奎张先婉
- 关键词:紫色土旱地土壤肥力秸秆覆盖
- 垄作不同土层施肥对小麦生长及氮肥肥效的影响被引量:27
- 1997年
-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微区筒15N示踪试验对垄作表层施肥(垄面下l~2cm土层处施肥)、垄作中层施肥(垄面下25cm土层处施肥)、垄作底层施肥(垄面下45cm土层处施肥)和平作表层施肥(常规耕作,1~2cm土层处施肥)的小麦生长发育及氮肥肥效的变化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垄作条件下,施肥越深,氮肥利用率越高,即垄作表施(14.52%)<垄作中施(16.53%)<垄作底施(20.56%);与其它处理相比,平作表施(23.78%)的氮肥利用率值最大。地上部生物量及叶面积系数在小麦各生育期通常是平作表施和垄作中施>垄作表施和垄作底施。
- 艾应伟陈实张先婉徐佩范志金
- 关键词:小麦垄作施肥位置氮肥肥效
- 陡坡耕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种农林复合模式被引量:16
- 2000年
- 陡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双重压力。以垄沟网格式耕作与秸杆覆盖相结合的土地保护性措施为基础 ,利用垄沟微域生态环境差异构建垄上粮食、沟内林果的农林复合种植模式 ,沟内林果实施矮密丰早管理。该模式水土保持作用强大 ,土壤侵蚀量仅为 0 .3T/hm2 ,削减径流95 % ,间套种植粮食与其他作物较常规种植增产 1 5 % ,增收 4 6 % ,发挥了较好的立体农业生态经济效益。本模式还可通过逐渐减小农作物的结构比重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逐步实施退耕还林。
- 朱波陈实廖晓勇许海峰田永清张思林
- 关键词:陡坡耕地复合农林业水土保持
- 再论聚土免耕垄的中层培肥被引量:5
- 1996年
- 聚土免耕垄的土壤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中上层,以中层更突出.而土壤养分状况、水分状况、生物活性及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变化却主要表现在中下层.多数肥力指标均显示中层的改善为最大.这与有机肥深施至中层有关.聚土免耕垄的培肥重点是中层.
- 陈实李同阳张先婉
- 关键词: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