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国华

作品数:255 被引量:780H指数:15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0篇期刊文章
  • 79篇专利
  • 8篇科技成果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6篇农业科学
  • 25篇生物学
  • 8篇文化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6篇昆虫
  • 33篇天敌
  • 31篇种群
  • 24篇西花蓟马
  • 24篇花蓟马
  • 23篇寄生
  • 22篇害虫
  • 21篇实蝇
  • 21篇种群动态
  • 20篇毒力
  • 20篇饲养
  • 20篇粉虱
  • 19篇杀虫
  • 18篇毒力测定
  • 18篇杀虫剂
  • 18篇群落
  • 17篇捕食
  • 16篇寄生蜂
  • 15篇玉米
  • 15篇天敌昆虫

机构

  • 24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0篇四川省农业科...
  • 8篇云南省烟草公...
  • 5篇广东省农业科...
  • 5篇保山学院
  • 4篇昆明学院
  • 4篇青岛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红河学院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江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研究...
  • 1篇云南出入境检...
  • 1篇云南省植保植...

作者

  • 253篇陈国华
  • 124篇张晓明
  • 66篇陶玫
  • 41篇李强
  • 39篇李正跃
  • 34篇张金龙
  • 31篇杨本立
  • 25篇羊绍武
  • 19篇陈斌
  • 18篇严乃胜
  • 17篇吴道慧
  • 16篇桂富荣
  • 15篇张宏瑞
  • 13篇马丽
  • 12篇傅杨
  • 10篇闫振华
  • 8篇殷红慧
  • 8篇孙跃先
  • 8篇徐天养
  • 8篇何霞红

传媒

  • 23篇云南农业大学...
  • 18篇云南农业大学...
  • 17篇西南农业学报
  • 13篇环境昆虫学报
  • 10篇生态学杂志
  • 8篇植物保护
  • 8篇云南农业科技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应用昆虫学报
  • 4篇中国生物防治...
  • 3篇北方园艺
  • 3篇南方农业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昆虫知识
  • 2篇昆虫学报
  • 2篇中国果树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粮食储藏

年份

  • 2篇2024
  • 23篇2023
  • 18篇2022
  • 14篇2021
  • 20篇2020
  • 31篇2019
  • 20篇2018
  • 9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10篇2006
  • 4篇2005
2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西花蓟马饲养过程中防止饲料发霉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西花蓟马饲养过程中防止饲料发霉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顶部设置为开放的槽型的盒体(1),盒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提手(5);在盒体(1)内铺设有细沙(3),在细沙(3)上铺设有滤纸(4),在滤纸(4)上...
胡昌雄张晓明陈国华段盼李正跃张宏瑞桂富荣
文献传递
榕双角蜡蚧虫生镰刀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从罹病榕双角蜡蚧(Dicyphococcus ficicola Borchsenius)上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对榕双角蜡蚧具有寄生作用的镰刀菌(Fusarium sp.)菌株。该菌株菌丝在查彼克、沙氏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菌丝适宜生长的pH为3~12,最适生长pH为7-8;菌丝生长较适合的碳源为葡萄糖、麦芽糖和山梨醇,最适氮源为尿素和L-胱氨酸;菌丝在连续光照、12L:12D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较快,连续黑暗条件下生长较慢。
李金秀陈国华张娟吴兴兴陶玫
关键词:镰刀菌生物学特性
优质、广亲和、高收获指数水稻新恢复系成恢448的创制与应用
任光俊陆贤军高方远李青茂张翅陈国华郑家国
该项目育成了收获指数高、优质、抗稻瘟病的广恢成恢448并成功地应用于杂交水稻生产。其主要创新点:1、选育方法的新颖性。采用常规育种和花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将广亲和性同恢复力、产量配合力、米质、抗病性进行聚合改良,育成广亲...
关键词:
关键词:杂交水稻广亲和性恢复系
不同配方饲料对番石榴实蝇成虫单雌产卵量及孵化率的影响
2015年
以胰蛋白胨、酵母粉、杧果和蔗糖为主要营养成分,配制成A,B,C 3种番石榴实蝇成虫人工饲料,测定不同饲料饲喂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Bezzi)]成虫后的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结果表明:A配方饲料的第1代单雌产卵量为(857.40±48.45)粒,与第6代单雌产卵量的(711.83±8.35)粒差异不显著;C配方饲料的第1代单雌平均产卵量为(941.37±46.16)粒,与第6代单雌产卵量的(825.68±16.38)粒差异不显著。A配方饲料的第1代卵的孵化率为(88.17±1.42)%,第6代的孵化率为(85.58±1.58)%,差异不显著;C配方饲料的饲养成虫所产第1代卵的孵化率与第2~4代和第6代的孵化率差异不显著,但与第5代卵的孵化率差异较显著(P〈0.05)。可见,饲料配方A和饲料配方C可作为饲养番石榴实蝇成虫饲料,饲料配方A的饲养效果略强于饲料配方C。
刘娜闫振华张丽唐国文朱文禄张文华陶玫陈国华
关键词:番石榴实蝇饲料配方产卵量孵化率
一种番茄潜叶蛾不同发育阶段的饲养分离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番茄潜叶蛾不同发育阶段的饲养分离装置及使用方法,涉及昆虫饲养技术领域。包括饲养室,饲养室的侧部设有产卵室,饲养室和产卵室的顶部横向设置有光源室;饲养室和产卵室之间设有遮光板,遮光板的上部将光源室划分为饲养...
张晓明周顺文张金龙蒋正雄孙英陈国华段永杰
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幼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被引量:12
2022年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控害能力。本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选取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1龄、2龄)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两种瓢虫的日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当猎物密度N→+∞时,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对番茄潜叶蛾1、2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Namax分别为147.06头、140.85头和333.33头、149.25头。异色瓢虫的最高日捕食率达98%,显著高于龟纹瓢虫的最高日捕食率79%。两种瓢虫对番茄潜叶蛾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且异色瓢虫对番茄潜叶蛾的搜寻效应显著高于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最高搜寻效应高于0.90,而龟纹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最高搜寻效应低于0.80。异色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稍强于龟纹瓢虫,但两种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均有较好捕食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低龄幼虫的数量,故可将两种瓢虫作为番茄潜叶蛾重要的生物防治材料加以研究和利用。
杨桂群范苇张倩李貌蒋正雄段盼胡昌雄陈国华张晓明
关键词:异色瓢虫捕食功能
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寄生蜂对烟粉虱MED隐种寄生率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寄主植物的培养;(2)寄主烟粉虱若虫的繁育;(3)寄生蜂的饲养;(4)银行植物的培育、保存和释放前的训化;(5)银行植物的田间释放。本发明...
张晓明陈国华窦文珺胡昌雄唐萍李银煳
文献传递
玉米品种抗蚜性鉴定评价方法与标准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本研究以玉米蚜为研究对象,在云南省昭通地区通过田间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研究了玉米蚜田间种群动态,评价了27个不同品种玉米的抗蚜性,探索了更为简便的玉米抗蚜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玉米蚜在田间的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抽雄散粉期和蜡熟期;采用玉米整个生育期蚜量比值法比较不同品种玉米的抗性,发现高抗品种有6个、抗性品种有6个、中抗品种有6个、感虫品种有4个、高感品种有5个,玉米蚜的种群数量在不同品种玉米间存在显著差异;采用玉米蚜暴发时期到玉米完熟期的蚜量比值来评价玉米抗蚜性可行。
禹田贾永超柴正群吴迪Nawaz Haider Bashir马丽陈国华李强
关键词:玉米品种玉米蚜种群动态抗虫性
一种运用活体植物测定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用活体植物测定粉虱类害虫毒力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由一个纱网袋(1)、设置在纱网袋(1)中部的圆环片(5)和抽绳(3)组成;在纱网袋(1)端部设置有纱网袋开口(6),在纱网袋开口(6)处设置有中空的折边(4...
张晓明窦文珺陈国华胡昌雄羊绍武段文静王小云张金龙
文献传递
梨二叉蚜种群空间分布型及聚集成因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2000年对危害梨树的梨二叉蚜进行系统调查,调查结果采用Taylor的幂法则,Lloyd的平均拥挤度和平均聚块性指标,Iwao的m -m回归分析法进行空间分布型分析,得到的结果均一致。梨二叉蚜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且其种群随着虫口密度的变化,呈现出扩散→聚集→扩散→聚集→扩散的变化规律。λ值表明梨二叉蚜在不同时期其聚集成因不同。
太一梅傅杨杨本立陈国华陶玫
关键词:梨二叉蚜空间分布型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