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喆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园林
  • 3篇公园
  • 2篇私家园林
  • 2篇情结
  • 2篇绿地
  • 2篇膜拜
  • 2篇摩天
  • 2篇摩天楼
  • 2篇公园绿地
  • 2篇大都会
  • 1篇遗产
  • 1篇疑点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思维
  • 1篇艺术思维方式
  • 1篇意境
  • 1篇异化
  • 1篇造园
  • 1篇造园特色
  • 1篇数字化

机构

  • 9篇同济大学

作者

  • 9篇陈喆华
  • 4篇周向频
  • 1篇毛露敏
  • 1篇周凡

传媒

  • 2篇上海城市规划
  • 1篇中外建筑
  • 1篇世界建筑
  • 1篇中国园林
  • 1篇山西建筑
  • 1篇建筑与环境
  • 1篇2011全国...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遗产视角下的近代公园数字化研究及其意义——以上海为例被引量:6
2016年
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近代公园面临着不断的改造和更新,如何认知当代园林遗产并处理好遗产与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是其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从遗产保护视角出发,引入数字化技术重新观照近代公园的演变历程和保护更新。以上海近代公园为例,运用数字技术对园林风格和思想流变进行解析,借助GIS探究公园与城市的多层次动态关系,指出数字化技术有利于近代公园价值认知与判断,对于近代公园的遗产价值评价和活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周向频陈喆华
关键词:近代公园数字化技术活态保护
摩天楼,一个时代的膜拜在上海,1920-30年代
2007年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掀起了大规模的“摩天楼”建造活动。本文就此分别从感性和理性两种角度进行阐述,试图再现近代上海摩天楼的形象本质。借由“摩天楼情结”这一概念的提出,指出“摩天楼”作为近代上海的一个典型符号在普通市民心目中乌托邦式的幻想地位,以揭示其长盛不衰的原因。
陈喆华周凡毛露敏
关键词:摩天楼情结大都会
蒙太奇与苏州园林意境的营造被引量:3
2010年
介绍了蒙太奇是一种艺术思维的方式,分析了蒙太奇组接景别和编排空间的手法对于营造苏州园林意境的意义,通过分析指出在园林营造中,内部的体验应更甚于外部的塑造,且游赏者自身积极的互动参与对于意境的传达也十分重要。
周凡陈喆华
关键词:艺术思维方式蒙太奇意境
民国上海私家园林爱俪园研究——平面复原及疑点探讨被引量:4
2016年
爱俪园是上海私家园林近代演变的关键一环,这座在近代与张园比肩的上海著名私家园林,既见证了园主犹太商人哈同在上海的冒险家之旅,也饱含了爱国僧人黄宗仰的民族之心,是民国时期上海私家园林重要且独特的案例。然而已有资料缺乏完整度与正确度较高的平面,阻碍了爱俪园研究的深入展开。综合史料图像,复原出爱俪园较为完整的园林布局并指出待解疑点,供进一步研究爱俪园所用,对于民国私家园林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陈喆华周向频
关键词:风景园林民国时期私家园林平面布局
交通伴生下的上海公园绿地发展趋势及构想
2012年
网络化交通构建的城市复合空间,在有效扩容城市的同时,正不断促使城市公园绿地改变其原有发展模式。通过梳理上海交通发展影响下城市公园的演变历程,分析其与城市交通空间的耦合趋势,并结合国内外案例,提出"绿色综合体"概念,指出其在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整合经济文化、游憩功能上的巨大优势,有利于城市整体设计和形象塑造,探讨未来上海城市公园绿地发展的新模式。
周向频陈喆华
关键词:公园绿地
近代上海私家园林异化的过程及意义
上海自19世纪60年代后便置身于“华洋杂居”的多元文化时代。就园林而言,因移植于租界的西式公园带来的中西文化碰撞,开启了近代中国园林史上的转折篇章。这类以殖民文化传播为初衷的园林,在规划布局和造园要素上均突破了以往中国古...
陈喆华
关键词:私家园林造园特色
文献传递
上海古典私园的近代嬗变被引量:5
2007年
晚清上海部分私园受西学东渐风潮的影响,转而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娱乐活动场所。这些在原有中国传统园林格局基础上被赋予西式造园要素及开放性功能的私园,作为外侨移植的西式公园向华人自建公园发展过程中的过渡形式,其亦中亦西的造园手法深得“海派文化”的浸染。晚清经营性私园沉浮俯仰的背后隐含着时代与文化的撞击,为研究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及公园变迁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
周向频陈喆华
关键词:晚清西学东渐海派文化
摩天楼,一个时代的膜拜在上海,1920-30年代
2007年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掀起了大规模的建造活动,当时被称为“摩天楼”的高层建筑尤为引人瞩目。本文就此分别从感性和理性两种角度进行阐述,试图再现近代上海摩天楼的形象本质,并借由“摩天楼情结”这一概念的提出,指出“摩天楼”作为“魔都”上海的一个典型符号在普通市民心目中乌托邦式的幻想地位,以此来揭示其长盛不衰的背后原因。
陈喆华
关键词:摩天楼情结大都会
'绿色综合体'--基于交通网络化的上海城市公园绿地新模式
网络化交通构建的城市复合空间,在有效扩容城市的同时,正不断促使城市公园绿地改变其原有发展模式.本文通过梳理上海交通发展影响下城市公园的演变历程,分析其与城市交通空间的耦合趋势,并结合国内外案例,提出'绿色综合体'是未来上...
陈喆华
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景观生态交通网络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