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利民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诊治
  • 2篇无力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并发
  • 1篇蛋白
  • 1篇毒素治疗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性帕金森
  • 1篇血管性帕金森...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膜
  • 1篇血小板膜糖蛋...
  • 1篇药物疗法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脑炎
  • 1篇乙型脑炎病毒
  • 1篇影像

机构

  • 8篇常州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陈利民
  • 4篇吴坚
  • 2篇唐晓春
  • 2篇崔旦旦
  • 1篇吴浩清
  • 1篇邱国强
  • 1篇成也宽
  • 1篇王玉兰
  • 1篇吕玉凤
  • 1篇姜晴晴

传媒

  • 2篇江苏医药
  • 2篇镇江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康复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临床分析
1994年
随着人们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不断探讨,发现糖尿病是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之一。我院1990~1992年共收治脑溢血、脑梗塞562例,其中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63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3例中,男37例,女26例。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在脑出血组及脑梗塞组分别为62.3岁和63.1岁。脑血管意外发生前有糖尿病史者共24例,脑出血组10例。
陈利民
关键词:糖尿病脑血管意外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30例被引量:2
1997年
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肌肉注射治疗偏侧面肌痉挛30例,治疗后随访时间5~14个月。用Shorr量表对治疗前后面肌痉挛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一次注射后痉挛变为0级20例(67%),见效时间平均4,2天,疗效维持时间平均18.6周。11例出现局部轻微的副作用:上睑下垂(3例)、闭目不全(4例)、口角下垂(4例),3个月内自行消失。10例因有部分复发,于1~2个月重复注射,同样于2~7天内取得疗效。
崔旦旦陈利民吴坚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面肌痉挛药物疗法
脑梗死后继发Parkinson综合征60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2000年
陈利民
关键词:脑梗塞并发症影像学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诊治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近年诊治的49例V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49例VP患者中,脑卒中≥2次者37例,影像学见局限性或普遍性脑萎缩、多发性脑梗死38例,多有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症状多以对称性铅管样僵直-少动为主,少有静止性震颤。部分患者经过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有效。结论VP的临床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对多巴胺制剂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基础治疗结合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可能有效。
陈利民
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_(62P)、CD_(63)的变化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CD62P 和CD63 与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 ,检测脑血管病患者248例及正常对照者38例外周血CD62P 和CD63 的变化。结果 :脑血管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 ,脑血管病不同病程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不同病变部位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检测脑血管病患者CD62P、CD63 的变化对诊断、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吕玉凤吴坚陈利民邱国强吴浩清成也宽
关键词: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脑血管疾病
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1例报告被引量:1
2011年
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 1病例男,70岁。因“双下肢无力、麻木1周,四肢无力5d”于2008年11月9日入院。患者6年前因右侧肺癌脑转移,行“右下肺叶切除术和右顶叶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下肺周围型乳头状腺癌、脑转移性腺癌。术后患者恢复好,
唐晓春陈利民吴坚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术后患者双下肢无力肿瘤切除术乳头状腺癌转移性腺癌
8例重症肌无力危象诊治体会被引量:1
2001年
崔旦旦陈利民王玉兰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危象
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4例临床和MRI特征
2014年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亚洲东部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好发于夏秋季,病死率20%-40%[1]。临床上起病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及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重者常发生呼吸衰竭,并可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
唐晓春陈利民姜晴晴吴坚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MRI特征成人乙型脑炎病毒脑膜刺激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