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利民

作品数:107 被引量:605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35篇麻醉
  • 23篇手术
  • 17篇异丙酚
  • 17篇丙酚
  • 16篇芬太尼
  • 12篇颅脑
  • 12篇丙泊酚
  • 10篇硬膜
  • 10篇硬膜外
  • 10篇瑞芬太尼
  • 9篇体外循环
  • 9篇外科
  • 9篇外循环
  • 8篇外伤
  • 8篇静脉
  • 7篇神经外科
  • 7篇罗哌卡因
  • 7篇静脉麻醉
  • 6篇血管
  • 6篇血管内治疗

机构

  • 107篇广州军区武汉...
  • 8篇武汉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107篇陈利民
  • 38篇沈七襄
  • 29篇甘国胜
  • 29篇陈敏
  • 24篇黎笔熙
  • 21篇宋晓阳
  • 15篇余剑波
  • 15篇吴明春
  • 14篇张燕辉
  • 14篇肖维民
  • 12篇程旺生
  • 11篇施震
  • 11篇程大新
  • 11篇季蒙
  • 9篇王庆利
  • 7篇丘伟
  • 7篇游志坚
  • 5篇胡光俊
  • 5篇周翔
  • 5篇邬明

传媒

  • 24篇华南国防医学...
  • 12篇中华麻醉学杂...
  • 8篇临床麻醉学杂...
  • 8篇中国临床神经...
  • 7篇实用医学杂志
  • 6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华医院管理...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中国康复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10篇2009
  • 12篇2008
  • 11篇2007
  • 13篇2006
  • 15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4篇1994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续气管导管套囊内压测定用于颅脑损伤手术
2004年
目的 观察连续套囊内压 (ECP)监测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2 4例颅脑损伤者全部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随机分两组 :A组插管完毕后向套囊内注入空气 ,以手指触摸法判断ECP ,使其达到自己满意的压力 ,然后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ECP ;B组插管完毕后在多功能监测仪的指导下注入气体 ,使ECP为 2 0mmHg ,并连续测定ECP ,记录A组患者初始注气后测得的ECP及两组患者手术开始 1h、手术 2h、手术结束时及拔气管导管前等各时点的ECP。结果 A组气管插管充气后测得ECP明显高于B组 (P <0 .0 1) ;随着带管时间的延长 ,两组ECP值上升均不明显 (P >0 .0 5 ) ;两组患者在呛咳时ECP均较其基础值明显升高 (P <0 .0 1) ,且A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B组 (P <0 .0 1)。结论 连续ECP监测可减少在气管插管时的气管损伤 。
游志坚徐红霞陈利民王浩
关键词:ECP颅脑损伤手术中气管导管气管插管
小剂量舒芬太尼经鼻黏膜给药在局部麻醉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在局部麻醉手术中经鼻黏膜滴入舒芬太尼所产生的辅助镇痛效果。方法82例局部麻醉下行单侧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切皮前10min经鼻黏膜滴入舒芬太尼20μg,以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后开始手术;对照组用注射用水作为安慰剂替代舒芬太尼,其余相同。术中采用语言评定量表(VRS)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患者经鼻给药前及给药后5、10、20、40、60min的无创血压(NBP)、HR、SpO2和呼吸频率(RR),术后记录所用局部麻醉药总量、手术时间、甲状腺腺瘤大小和患者满意度。观察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血流动:匀学稳定。观察组患者的RR在给药后10、20、40min时明显减慢,分别为(13.1±0.5)、(13.8±0.6)、(13.8±0.8)次/min,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min时恢复至给药前水平。在剥离甲状腺时,观察组患者的VRS评分为(2.0±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所用局部麻醉药总量为(42.5±6.9)ml,对照组为(63.7±4.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镇痛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经鼻黏膜给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安全应用于局部麻醉手术中辅助镇痛。
王庆利凌娜佳季蒙罗丁刘芳陈利民
关键词:舒芬太尼鼻腔麻醉
低灌流量体外循环灌注技术成功抢救重度一氧化碳中毒两例报告被引量:1
1994年
沈七襄陈利民程旺生程大新张穗陈坤堂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体外循环灌注技术
不同止血带压力对血流动力学和代谢及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7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水平的气压止血带对人体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再灌注损伤,为临床合理应用止血带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择期下肢手术、年龄19-65岁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止血带压力分别为(上肢基础血压收缩压+40)mmHg和500mmHg。分别于上止血带前、松止血带前、松止血带后1min、2min、5min及10min抽取股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并作血气分析,同时记录各时间点的BP和HR。术中由外科医生评价止血带止血效果。结果两种压力止血带的止血效果相当。松止血带后1min两组MAP即明显低于基础水平,而HR显著增快,P〈0.05。松止血带后1min和2min时CK明显升高,而LDH则在松止血带后2min和5min时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pH在松止血带后1min和2min时显著下降,P〈0.05;PCO2则在松止血带后1min显著升高,P〈0.01;PO2在松止血带后1min和2min时亦较基础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SvO2则在松止血带后2min开始明显升高,在5min时达最高水平,P〈0.05。但各时间点组间的MAP、HR、CK、LDH和血气分析等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止血带引起肢体缺血所导致的代谢水平变化和再灌注损伤水平与有效的止血带压力大小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低压力(SBP+40mmHg)止血带能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同时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
黎笔熙郭文军崔桂林龙跃兵陈利民
关键词:止血带血流动力学代谢再灌注损伤
无血预充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2004年
程大新程旺生沈七襄陈利民
关键词:无血预充体外循环血液保护
乳剂依托咪酯在喉显微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2000年
近些年,我院对喉显微手术的麻醉方法不断地进行探讨,认为以异丙酚为主的静脉复合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1]。乳剂依托咪酯问市后,作者又将其用于喉显微手术,并与异丙酚静脉复合全麻进行了对比观察。
余剑波陈涛陈利民沈七襄
关键词:麻醉效能解热镇痛药肌松药肌肉松弛剂胆碱酯酶抑制剂
罗比卡因术后镇痛对老年人呼吸、循环和肠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 观察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持续输注镇痛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后呼吸、循环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ASAⅡ~Ⅲ级、年龄≥65岁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罗比卡因组(R组)、布比卡因组(B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并记录患者NIBP、HR、RR、MV、SpO2,镇痛评分(VAS)、舒适评分(BCS)、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R组和B组均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BCS舒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呼吸、循环功能均无显著性改变;B组术后8h时SBP和MV明显降低,RR和HR显著增快;C组患者术后呼吸变浅增快,心率增快,SBP升高,且SpO2在术后8h有明显的降低。R组和B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明显提前。结论老年人腹部手术后采用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持续输注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影响小,促进胃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老年人术后早期康复。
季蒙陈利民黎笔熙黄蓉陈敏
关键词:术后镇痛硬膜外阻滞老年人并发症
喉显微手术最佳麻醉方法的选择被引量:26
1997年
喉显微手术最佳麻醉方法的选择陈利民沈七襄季蒙姜加维林武延喉显微手术近年来多选用全麻,但其方法不尽相同。为探索较理想的麻醉方法,作者选择4种不同麻醉方法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102例,男64例;年龄27~55岁;体重61±10k...
陈利民沈七襄季蒙姜加维林武延
关键词:喉显微手术麻醉
依托咪酯与普鲁泊福在困难气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时安全性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普鲁泊福全麻诱导在困难气管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插管时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困难气管患者34例,随机分成E组和P组,每组各17例。利多卡因行鼻至气管表面麻醉,静脉推注芬太尼和依托咪酯(E组)或普鲁泊福(P组),意识消失后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查动脉血气。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BIS、达到最低BIS时间及动脉血气、乳酸和PETCO2。结果两组皆完成气管插管,意识消失时间、BIS、乳酸及PET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达到最低BIS时间[(48.3±10.7)、(36.7±9.3)s]显著短于P组[(98.7±11.3)、(68.5±12.1)s](P〈0.01)。结论困难气管纤支镜引导插管时使用依托咪酯诱导,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显著快于使用普鲁泊福,故使用依托咪酯比普鲁泊福更安全。
胡光俊陈利民黎比熙宋晓阳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依托咪酯二异丙酚支气管镜
异丙酚麻醉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期间脑损伤标志物S100B和术后半年简易智能量表评分的变化(英文)被引量:6
2006年
背景:脑损伤后常引起继发性脑缺血、缺氧,使脑损害加重。颅脑手术可引起血浆氧自由基水平的升高,有可能加重对脑的损伤。异丙酚作为较新的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的药物,其脑保护作用尤为引人注目。目的押观察异丙酚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期间血清S100B的影响,分析其与患者6个月后简易智能量表评分的相关性,评价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同期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麻醉科、神经外科和中心实验室,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学教研室。对象:于2004-01/06选择解放军广州军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丙酚组和异氟醚组,每组15例。方法押患者在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或穴和雪挫裂伤灶清除术。异丙酚组术中用异丙酚4~8mg/(kg·h)泵注,芬太尼1.0~2.0μg/(kg·h)、维库溴铵0.02~0.03mg/(kg·h)静注维持麻醉。异氟醚组术中用异氟醚0.8~1.2MAC吸入,芬太尼1.0~2.0μg/(kg·h)、维库溴铵0.02~0.03mg/(kg·h)静注维持麻醉。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手术前、手术开始2h、手术结束时血清S100B含量。术后6个月按简易智能量表的定位、记录、注意力和计算力、记忆、语言及空间感等6个方面12项指标对接受随访的23例患者进行评分并记录。简易智能量表量表总分30分,分数越高表明智能越好。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各时段脑损伤标志物S100B的变化和6个月后简易智能量表评分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押30例患者所有受检血样均符合实验要求。6个月后随访,异丙酚组3例死亡,异氟醚组4例死亡,共有23例患者接受随访并进行简易智能量表评分。①开颅手术2h和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血清S100B均较术前有升高,手术结束时异丙酚组S100B显著低于异氟醚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穴P<0.05雪;手术前、手术开始2h�
甘国胜王焱林王成夭陈利民陈敏张小军丘伟
关键词:异丙酚颅脑损伤问卷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