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艾滋病
  • 2篇性病
  • 2篇自愿咨询
  • 2篇自愿咨询检测
  • 2篇干预
  • 2篇高危
  • 2篇高危行为
  • 2篇艾滋病自愿咨...
  • 1篇低档
  • 1篇行为干预
  • 1篇性服务工作者
  • 1篇营销
  • 1篇针具
  • 1篇针具交换
  • 1篇知晓
  • 1篇知晓率
  • 1篇中低档
  • 1篇社会网络分析
  • 1篇社会网络分析...
  • 1篇社会营销

机构

  • 8篇百色市疾病预...

作者

  • 8篇陈凤肖
  • 7篇梁旭
  • 5篇柳智豪
  • 4篇谭兰芬
  • 4篇陈坚
  • 3篇潘新莲
  • 1篇农守玩
  • 1篇辛美
  • 1篇江超穗

传媒

  • 4篇应用预防医学
  • 3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0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广西某城区中低档性服务妇女接纳各类公共卫生服务方式的调查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为评价社区内中、低档性服务妇女接纳各类公共卫生干预服务方式的程度。方法在研究时间内由同一批外展工作人员在外展时向场所内所有目标人群面对面提供第一类为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外展专业人员直接到现场为目标人群提供服务:本次研究采用现场自愿咨询检测和采血服务;第二类为预约服务方式:本次研究采用到CDC提供咨询检测和免费B超;第三类为提供转介到专业性病和妇科机构接受规范医疗服务方式:本次采用转介到当地公立医院性病门诊或妇科门诊并提供免费的性病和妇科常规体检服务。在研究时间内分别统计接受三类外展服务人数,做为研究分析的分子。同时采用现场普查法每月一次统计所有场所内中、低档性服务妇女人数,并以人数最多月份的人数作为评估统计分析的分母。通过比较两类性服务妇女参加不同类型外展服务比例,并使用SPSS 18.0进行评价接受服务程度的差别。结果本次调查中接受第一类服务的比例为中档、低档性服务妇女分别为89.44%和6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第二类服务分别为40.99%和4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三类服务为20.81%和5.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内中和低档性服务妇女两个群体都最愿意接受现场外展服务,两群体更愿意选择自己信任的医疗机构,在今后为社区内中、低档性服务群体提公共卫生服务时中应重视发展各类现场提供服务技术手段,并维持外展人员与其信任关系。
覃彩艳陈凤肖辛美梁旭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干预性研究
百色市城区性服务妇女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2008年
梁旭陈凤肖谭兰芬
关键词:艾滋病知晓率自愿咨询检测安全套使用
百色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资料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百色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艾滋病健康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百色市2007至2009年艾滋病VCT室求询者的咨询检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468名求询者接受咨询和血清HIV抗体检测,以21-50岁年龄为主,占83.34%;已婚占54.86%;壮族占64.47%;右江区居住人群占77.19%。求询类型异性性行为占80.15%。HIV抗体阳性609例,检出阳性率为24.68%,以性途径感染为主,占61.74%,其中有3例通过同性性行为感染。结论百色市求询者以青壮年、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已婚、壮族、右江区居民为主,HIV感染途径主要通过性传播。因此,继续加强多性伴性和静脉吸毒人群的干预和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以提高危险行为人群VCT的主动性,及早的发现HIV感染者并促进其行为改变。
潘新莲柳智豪陈坚农守玩谭兰芬陈凤肖
关键词:VCT高危行为
2005~2006年百色市暗娼艾滋病和梅毒相关危险行为调查
2008年
目的了解百色市暗娼艾滋病和梅毒相关危险行为现状,评估暗娼感染艾滋病风险,为在暗娼中开展行为干预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暗娼经营的不同档次场所的女性性服务工作者(FSW)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及采血检测HIV、RPR。结果调查253名暗娼,血检HIV阳性2例,HIV阳性率为0.79%,均为低档场所,该场所的HIV阳性率为5.71%;RPR平均阳性率为4.35%,其中,高档场所0.96%,中档场所3.51%,低档场所17.14%;艾滋病防护知识平均知晓率61.26%,低档场所为34.29%;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使用安全套比例为88.93%(225/253);最近一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使用安全套比例56.52%(143/253),低档场所仅占28.57%;最近半年出现性病相关症状的比例47.83%。结论百色市FSW中存在HIV感染者;艾滋病和梅毒相关危险行为在低档的暗娼场所中普遍存在。
潘新莲柳智豪陈凤肖梁旭
关键词:艾滋病女性性服务工作者
不同场所女性性服务者性病与相关行为干预调查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了解不同场所的女性性服务者(FSW)商业性性交易行为,为进一步开展行为干预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提供商业性性服务的FSW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及采血检测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RPR)。结果高档场所调查269名FSW,血清检测HIV未检出阳性,RPR阳性率为3.72%(10/269);中档场所调查388名FSW,血清检测HIV阳性率为0.52%(2/388),RPR阳性率为3.61%(14/388);低档场所调查207名FSW,血清检测HIV阳性率为2.46%(5/207);RPR阳性率为14.98%(31/207)。艾滋病防护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75.14%(202/269)、68.07%(264/388)、45.89%(95/207);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使用安全套比例分别为84.76%(228/269)、80.41%(312/388)、71.50%(148/207);最近一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比例分别为70.26%(189/269)、54.12%(210/388)、35.75(74/207);最近半年出现性病相关症状的比例分别为66.54%(177/269)、57.22%(222/388)、42.03%(87/207);出现性病相关症状时到性病专科门诊和综合医院就诊的比例分别为51.40%(92/179)、48.65%(108/222)、28.74%(25/87)。结论在中、低档场所的FSW中检出HIV感染者,低档场所感染率较高;各类场所均检出梅毒,低档场所阳性率高;不同暗娼场所的FSW艾滋病防护知识知晓率、性交易安全套使用、就医行为有差异。
潘新莲柳智豪江超穗梁旭陈坚陈凤肖
关键词:性病FSW行为干预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性服务场所相互联系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整个社区内性服务妇女(FSW)活动的性服务场所相互联系的社会结构特点。方法采用社会学调查的提名法和访谈法,调查2008-2012年城区内所有性服务场所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情况,根据结果建立社区性服务场所之间联系的无向矩阵数据库,选择相关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相关分析指标,并使用UCINET 6.212分析软件,分析整个社区内性服务场所相互联系的社会组织结构特点,使用Net Draw对矩阵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此次调查汇总后,建立一个有124个行动者的无向矩阵数据库。相对结点中心度和相对中间中心度结果,中间数量级的行动者分别为91.94%和69.35%;而相对接近中心度74.19%的行动者集中在2.688-2.896数值之间;整体网络密度为0.4588;成分分析显示,社区FSW分为3个独立群体,占整个群体比例分别为74.19%、18.55%和7.26%;派系分析显示,整个群体分为53个派系,派系之间存在共享成员的比例为96.23%。结论社区性服务场所的3个独立群体内行动者之间联系程度高。群体内部高度联系使3个独立群体内社会群体行为形成高度一致的同质性,不同群体之间异质性差别明显。可利用以上特点制定相应公共卫生干预策略、方式和提高干预效果。
梁旭覃彩艳陈凤肖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中心性分析
桂西南某市城区不同档次性服务妇女群体的行为调查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对城区内不同档次的性服务妇女群体的基本情况、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危性行为和性病感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为对该群体进行行为干预和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得到的数据使用SPSS 18.0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显示,高中低三个档次的性服务妇女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合格率分别为89.2%、87.7%、68.6%;"最近一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中,每次都用、有时使用、从未使用的比例,高档次性服务妇女分别为96.4%、3.6%和0,中档分别为81.1%、18.1%和0.8%,低档分别为58.2%、41.1%和0.8%。高中低三档性服务妇女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率分别为2.4%、6.2%、16.1%。结论三个不同档次性服务妇女群体内的社会因素差别造成三个群体在行为学结果出现明显差异,最终表现在三个群体的性病感染方面出现明显差别。
梁旭覃彩艳陈凤肖谭兰芬柳智豪陈坚
关键词:高危行为性病
百色市针具交换项目对吸毒人群获取针具和共针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估长期开展针具交换项目,对当地吸毒人群获取针具和共针行为的影响。方法在同一时间内,对项目县和非项目县两类地区,自述曾有注射吸毒行为的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调查,利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吸毒人员的基本情况、获得清洁针具的途径和行为(社会营销、专业医疗机构和吸毒者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并对自述最近一个月有注射吸毒的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共用针具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 18.0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项目县和非项目县吸毒人群主要清洁针具的来源渠道都为社会营销"药店/药房",分别为69.70%和100%;吸毒人群都有固定比例的人群到专业医疗机构寻求针具,其比例分别为14.96%和18.78%;项目县吸毒人员主动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针具交换点领取针具的比例高达57.77%,仅次于社会营销途径的来源;吸毒人群选择针具来源途径≥3个、2个和1个的比例,在项目县和非项目县分别为39.39%和6.60%、31.25%和26.90%、29.36%和6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项目县自述最近一个月注射吸毒的人中,从未共用针具的占90.0%,有时共用占8.0%,每次其都共用占2.0%;而非项目县分别为39.76%,59.57%,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项目县和非项目县,最近一个月有注射吸毒行为的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8.86%和94.6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具交换项目可使吸毒人群共用针具行为明显下降。在吸毒人群个人知识水平一致或相当时,共用针具频率与针具来源单一程度有关。对吸毒人群获取针具渠道行为和社会营销网络的调查,可进一步客观评估当地吸毒人群疾病控制的实际效果。
梁旭谭兰芬柳智豪陈坚陈凤肖覃彩艳
关键词:吸毒人群针具交换社会营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