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中原

作品数:92 被引量:1,095H指数:20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天文地球
  • 11篇水利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2篇长江
  • 14篇长江三角
  • 14篇长江三角洲
  • 11篇全新世
  • 10篇长江口
  • 9篇古气候
  • 8篇三角洲
  • 8篇沉积物
  • 6篇太湖
  • 6篇气候
  • 5篇地下水
  • 5篇第四纪
  • 5篇水下三角洲
  • 5篇粒度
  • 5篇流域
  • 5篇环境意义
  • 5篇古环境
  • 4篇地貌
  • 4篇遥感
  • 4篇太湖流域

机构

  • 90篇华东师范大学
  • 8篇上海市地质调...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苏州科技学院
  • 2篇同济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省水利河...
  • 1篇上海博物馆
  • 1篇上海宽带技术...

作者

  • 92篇陈中原
  • 23篇王张华
  • 13篇李茂田
  • 10篇过仲阳
  • 9篇陈静
  • 8篇孙千里
  • 8篇陈德超
  • 7篇张卫国
  • 6篇刘演
  • 6篇韦桃源
  • 6篇许世远
  • 5篇俞立中
  • 5篇陆衍
  • 4篇宋保平
  • 3篇李香萍
  • 3篇蔡永立
  • 3篇杨吉山
  • 3篇李长安
  • 3篇程和琴
  • 2篇赵怡文

传媒

  • 13篇华东师范大学...
  • 7篇地理学报
  • 6篇沉积学报
  • 6篇第四纪研究
  • 5篇湖泊科学
  • 3篇海洋与湖沼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古地理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科学
  • 2篇海洋学报
  • 2篇地理科学
  • 2篇上海地质
  • 2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科学
  • 1篇考古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水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10篇2002
  • 14篇2001
  • 3篇2000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流地貌学研究有待进一步创新被引量:1
2001年
1999年10月28日~11月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长江河流国际研讨会是国际地貌学会(IAG)第一次在华召开的会议。有60多位中外专家与会。本次大会收到论文摘要40余篇,全文20篇。都已装订成册。国际学术期刊Geomorphology已决定出版。会上,许多知名学者大都作了精彩的大会主题发言。
俞立中陈中原
关键词:河流地貌学河流灾害治理
从长江口南汇东滩冲淤变化探讨合理选择促淤造陆边界被引量:12
2004年
随着上海人口与经济的发展 ,建设用地迅速增加 ,人 -地矛盾越来越尖锐。按相关规划预计 ,至 2 0 10年 ,上海市建设用地总需求 2 2 6 7.80km2 ,现有建设用地存量 2 2 2 4 .39km2 ,未利用的土地仅有 9.0 0km2 ,因此围垦造地是上海目前和今后解决人—地矛盾的根本出路所在。河口海岸地区动力条件复杂 ,地形变化剧烈 ,如何选择围垦促淤造陆与疏浚促淤造陆边界尤为关键。利用数字高程模型 (DEM )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研究长江口南汇东滩 1996~1999年的冲淤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 :0 .5~ 1m高程带为南汇边滩冲淤平衡带 ,年平均冲刷率为 0 .0 0 7m/a ,在此带以上 ,滩涂多年的结果表现为淤积 ,此带以下 ,滩涂多年的结果表现为冲刷。结合长江口水文泥沙的实测资料分析结果 ,根据低滩围垦造陆实践和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的实际情况 ,认为长江口低滩围垦促淤造陆和利用工程促淤造陆的边界定在 0 .5~ 1m之间较为合理可靠。
李茂田陈中原李刚
关键词:DEMGIS地理信息系统数字高程模型
TM与SPOT影像融合算法比较研究被引量:73
2001年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 ,获取遥感数据的手段越来越丰富 ,各种不同的传感器所获取的影像数据与日俱增 ,在同一地区形成了多时相、多分辨率的影像序列金字塔。如何综合各种类型的遥感影像信息 ,提高遥感数据的利用效益已成为遥感应用的瓶颈问题。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即将同一地区不同类型的影像数据进行空间配准 ,然后采用一定的算法将各种影像数据中所含的信息优势或互补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产生新影像的过程。以 Landsat和 SPOT数据为例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为了充分利用 TM丰富的光谱信息和 SPOT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研究中引入了 4种影像融合算法 :加权融合、K— L变换、K—T变换、基于信息特征的融合。通过信息量和分类精度的比较 ,表明基于信息特征的融合效果较好。
陈德超周海波陈中原吴健平
关键词:TMSPOT影像融合遥感图像
全新世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相研究
陈中原
长江口崇明岛滩地重金属元素分布探讨被引量:13
2002年
该文通过对长江口崇明岛滩地柱状样进行^(210)Pb和^(137)Cs以及11个重金属元素的测试,以探讨重金属元素在河口滩地 中的沉积与迁移过程,剖析其分布规律,从而为崇明岛滩涂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70年代 以来的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普遍高于70年代以前。在空间上,堡镇附近重金属元素含量比崇明岛其它地方明 显要高,在岛上的另一个主要城镇城桥附近,重金属元素没有显示高值,反映重金属含量与径、潮流的淘洗作用有 关。
杨萌陈中原王张华
关键词:重金属元素分布环境污染土地利用长江口沉积物
长江中游田家镇深槽的特征及其泄洪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长江中游田家镇附近江面最狭处仅650m,江底最深处低于黄海基准面以下-90m,是长江干流河床突出的最低所在,距离长江口900km。通过实地地质地貌调查揭示田家镇深槽形成及其对洪水的渲泄有何影响。根据地质、水文、地形和直接考察资料,卡口深槽段长8km,系长江自NW-SE斜切过一排强烈褶曲的三叠系厚层石灰岩山地而成,3个临江石灰岩小山所成矶头导致江流方向变化与流速加速,以至形成多处涡流,向江底侵蚀,而褶皱的石灰岩抗拒侵蚀、溶蚀能力很低,因而导致远低于海平面深槽的形成,估计卡口深槽是从中更新世红色风化壳发育的和缓起伏的地面上叠置下来,已有以10万年年计的长远历史。近数十年多次实测资料比较,侵蚀淤积有小量变化,但河床基本稳定。对正常的中、枯水位江流运行没有影响,但对超过50000 ̄60000m3/s洪水的排泄则有明显的壅阻作用。
施雅风张强陈中原姜彤吴敬禄
关键词:长江中游深槽石灰岩山地红色风化壳枯水位
长江三峡建坝对中下游河床动力地貌过程的影响
陈中原
长江三角洲之沉降被引量:28
2001年
大量第四纪钻孔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南北平原在基底构造和地层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第四纪的三角洲北部是一个巨大的沉积盆地。新第三系沉积地层可达一千多米 ,而此时南部却是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火成岩、碳酸岩和沉积岩组成的台地 ,第三系沉积地层几乎缺失。然而 ,第四系地层厚度在长江三角洲南北两地的分布已经持平 ,且地层最厚处已转移到长江口崇明岛一带 ,全新统地层更有继承此演化特征。这表明了本区沉降中心从北部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势 ,反映了南部基底构造在第四纪以来有明显下沉的迹象 ,是长江主河道南迁的主要地质引力。由于大量全新世沉积堆积在崇明岛前缘的沉降中心 ,重力压实作用导致该中心前部出现“泥火山” ,周围地层变形明显。
陈中原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地面沉降工程地质长江三角洲重力沉降基底构造
长江口非均匀细颗粒粘性泥沙扬动流速被引量:1
2003年
泥沙的扬动流速是指泥沙颗粒跃起后不再回落到床面 ,而是悬浮于水中 ,并随水流运动前进时的临界流速。在 4次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基于扬动流一般公式 ,对长江口区流向稳定时期同步观测的垂线平均流速、底部悬沙粒径、水深和泥沙沉速等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拟合长江口区非均匀细颗粒粘性泥沙杨动流速公式 ,相关系数达 0 .85以上。
蒋智勇程和琴陈中原陈吉余
关键词:粘性泥沙长江口
太湖流域历史时期气候干湿变化及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太湖流域既是江南鱼米之乡,也是我国产业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内分布有上海、苏州、无锡等八个大中城市。全流域的国民生产总值达7 496亿元,占全国10%(1997)。但由于受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蔡永立陈中原陈宇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