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兔林

作品数:573 被引量:3,627H指数:29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2篇期刊文章
  • 87篇专利
  • 3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6篇医药卫生
  • 15篇化学工程
  • 6篇理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96篇中药
  • 77篇色谱
  • 74篇饮片
  • 69篇相色谱
  • 67篇高效液相
  • 61篇液相色谱
  • 61篇莪术
  • 59篇色谱法
  • 59篇高效液相色谱
  • 50篇五味子
  • 46篇液相色谱法
  • 45篇高效液相色谱...
  • 44篇指纹
  • 44篇指纹图
  • 44篇指纹图谱
  • 43篇药理
  • 39篇药材
  • 37篇炮制品
  • 35篇正交
  • 34篇皂苷

机构

  • 567篇南京中医药大...
  • 30篇江苏省中药炮...
  • 29篇南京市中医院
  • 15篇安徽中医药大...
  • 13篇江苏省中医院
  • 1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0篇信阳农林学院
  • 9篇神威药业集团...
  • 7篇江西中医药大...
  • 7篇南京海昌中药...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南京海陵中药...
  • 5篇江西景德中药...
  • 4篇江苏联合职业...
  • 4篇国家教育部中...
  • 4篇华润三九医药...
  • 4篇浙江桐君堂中...
  • 4篇盛实百草药业...
  • 4篇安徽华润金蟾...

作者

  • 572篇陆兔林
  • 348篇毛春芹
  • 131篇李林
  • 115篇季德
  • 79篇殷放宙
  • 71篇蔡宝昌
  • 36篇谢辉
  • 35篇许金国
  • 29篇谈瑄忠
  • 29篇严国俊
  • 25篇李伟东
  • 22篇赵晓莉
  • 22篇胡俊扬
  • 22篇顾薇
  • 21篇宋珅
  • 20篇张科卫
  • 19篇王巧晗
  • 17篇马新飞
  • 17篇郁红礼
  • 14篇周渊

传媒

  • 68篇中草药
  • 60篇中国中药杂志
  • 60篇中成药
  • 3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6篇中药材
  • 2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9篇中国实验方剂...
  • 17篇中国药房
  • 9篇中国中医药信...
  • 7篇中国药学杂志
  • 7篇药物分析杂志
  • 7篇医药导报
  • 7篇安徽医药
  • 6篇中国药师
  • 5篇中国药理学通...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 5篇世界中医药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中国医院药学...
  • 4篇现代中药研究...

年份

  • 32篇2023
  • 62篇2022
  • 36篇2021
  • 26篇2020
  • 23篇2019
  • 18篇2018
  • 19篇2017
  • 26篇2016
  • 23篇2015
  • 44篇2014
  • 38篇2013
  • 33篇2012
  • 24篇2011
  • 30篇2010
  • 22篇2009
  • 25篇2008
  • 21篇2007
  • 12篇2006
  • 9篇2005
  • 13篇2004
5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交试验法优选山茱萸高压酒蒸工艺的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优选山茱萸的最佳高压酒蒸工艺。方法以马钱苷、5-羟甲基糠醛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酒用量、闷润时间、蒸制温度、蒸制时间4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对山茱萸最佳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酒蒸工艺为取山茱萸100g,加入20%酒,闷润1h,115℃高压蒸1h。结论优选得到的山茱萸炮制工艺稳定、合理。
左文陆兔林毛春芹安晏张琦
关键词:山茱萸马钱苷5-羟甲基糠醛正交试验
气质联用法分析炮制对三棱挥发油的影响被引量:10
1999年
研究了三棱炮制前后挥发油含量的变化,采用GCMS法分析鉴定了挥发油的组分。结果表明,三棱经炮制后各制品的挥发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组分亦有较大变化,共鉴定出29个化合物,其中25个成分为首次从本品中鉴定,炮制后产生2个新组分。
陆兔林陶学勤邵霞琴叶定江
关键词:三棱挥发油气质联用法
3种比色法测定五味子中多糖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建立定量测定五味子中多糖的比色方法。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法、硫酸蒽酮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三种显色方式,在相应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其吸收值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硫酸苯酚法、硫酸蒽酮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测定五味子多糖质量分数结果分别为91.3、83.5、97.6 mg/g。结论硫酸苯酚法操作简单易行,测定五味子多糖质量分数结果准确可靠。
王法琴陆兔林毛春芹张宁
关键词:五味子多糖
基于正交试验及AHP-综合评分法优选酒黄精炮制工艺及调节免疫作用研究被引量:11
2022年
基于正交试验及AHP-综合评分法优选酒黄精现代炮制工艺,并对其调节免疫作用进行研究。以外观性状、浸出物、多糖含量为指标,基于单因素考察结果建立正交试验,研究炮制过程中润制时间、蒸制时间、干燥温度等关键因素对酒黄精质量的影响,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综合评分法,优选酒黄精最佳炮制工艺参数。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比较炮制前后、现代与传统炮制工艺下小鼠的体质量、免疫脏器指数及外周血中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的变化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研究表明,酒黄精最佳炮制工艺为:药材中加入黄酒闷润10 h,隔水蒸制20 h,切厚片,60℃干燥。此外,经与传统蒸制酒黄精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该法所得酒黄精饮片与传统蒸制酒黄精均能够显著增强免疫作用,且等效性良好。该研究优化所得的酒黄精炮制工艺稳定、可行;按此工艺所制酒黄精有明显的增强免疫作用,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现代研究提供了依据。
肖晓燕苏联麟陈鹏李晓满毛春芹郭志俊胡雨陆兔林陆兔林
关键词:正交试验AHP免疫调节
HPLC同时测定通腑理气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建立通腑理气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检测波长283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结果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分别在10.4~166.2、6.1~98、21.2~339.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8.14%、98.36%、96.94%,RSD分别为1.58%、1.79%、2.75%。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度高,可用于通腑理气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丁毅弓晓东谈瑄忠毛春芹陆兔林
关键词: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高效液相色谱法
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该学科的应用跨越了生物技术和医药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者简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概况,概述了代谢组学在中医学、中药品种资源、药理毒理及临床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提出了几点设想。
苏桃陆兔林毛春芹李林
关键词:代谢组学中医药研究药物评价
心泰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2005年
目的建立心泰胶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砂仁、檀香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丹参酮ⅡA含量。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HPLC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丹参酮ⅡA在0.00883~0.04416μg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8.15%,RSD=1.85%。结论本法可有效控制心泰胶囊的质量。
孙永宁陆兔林余大强张家铭金能革马建慧
关键词:心泰胶囊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
HPLC同时测定复方五味含片中葛根素、甘草苷、甘草酸铵、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复方五味含片中葛根素、甘草苷、甘草酸铵、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6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0nm。结果葛根素、甘草苷、甘草酸铵、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分别在0.0310~0.1549、0.0137~0.0685、0.0424~0.2118、0.0174~0.0871、0.0018~0.0091、0.0136~0.0681mg/mL线性范围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100.4%、98.3%、98.3%、96.8%、99.4%;RSD分别为2.6%、2.8%、1.2%、2.3%、0.9%、2.5%。结论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五味含片的质量控制。
单鑫陆兔林毛春芹季德郎永英黄双
关键词:葛根素甘草苷甘草酸铵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
竹沥半夏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建立竹沥半夏的质量标准。方法:对竹沥半夏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对竹沥半夏进行杂质测定,包括水分、灰分、浸出物和白矾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竹沥半夏中的姜辣素类成分(6-姜酚、8-姜酚、6-姜烯酚和10-姜酚)及核苷类成分(尿嘧啶、黄嘌呤、鸟苷、肌苷和尿苷)进行分析。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拟定竹沥半夏水分不得超过8.8%,总灰分不得超过4.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2%,按干燥品计,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1.4%,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1%,按干燥品计,含白矾以含水硫酸铝钾[KAl(SO_4)_2·12H_2O]计,不得超过8.7%;竹沥半夏中姜辣素类成分含量较低,只可定性,无法定量;5种核苷总含量不超过0.02%,含量较低,因此不作为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结论:初步建立了竹沥半夏的质量标准。
楚玉张科卫陆兔林吴皓蔡宝昌
栀子果皮和种仁中有效成分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究栀子果皮和种仁中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旨在阐述中医传统上将栀皮和栀仁分用的科学内涵。方法:建立HPLC—PAD法同时测定栀子果皮和种仁中4类有效组分,7个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依利特ODS—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0.1%甲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15min,5%B→7%B:15~45min,7%B→20%B;45~75min,20%B→50%B;75→80min,50%β→100%B);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40、254、330、440nm;柱温:30℃,同时以7个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对栀子果皮和种仁建立了主成分评价模型。结果:栀皮和栀仁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布是有一定特征规律的:环烯醚萜苷类的代表性成分京尼平苷酸、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和二萜色素类的代表性成分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Ⅱ主要富集于栀仁中,有机酸类和黄酮类的代表性成分绿原酸和芦丁主要分布在栀皮中。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分析方法能够方便、快速、准确地检测栀皮、栀仁内在化学成分,同时主成分分析法可对栀皮、栀仁进行较好归类:栀子中果皮和种仁中各类成分分布规律与其临床药效有一定相关性,由此为传统上栀皮、栀仁分用的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
吴晓燕殷放宙周渊蔡宝昌毛春芹陆兔林
关键词:栀子果皮种仁环烯醚萜苷西红花苷芦丁
共5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