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作雷

作品数:2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题材
  • 4篇文艺
  • 4篇小说
  • 3篇主义
  • 3篇文学
  • 3篇官僚
  • 3篇官僚主义
  • 3篇反官僚主义
  • 2篇政治
  • 2篇社会
  • 2篇题材小说
  • 2篇青年
  • 2篇子夜
  • 2篇左翼
  • 2篇文艺作品
  • 2篇阶级
  • 2篇干部
  • 2篇高晓声
  • 2篇《问苍茫》
  • 2篇《子夜》

机构

  • 10篇中央民族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9篇闫作雷

传媒

  • 7篇文艺理论与批...
  • 3篇文学评论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南方文坛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艺术评论
  • 1篇粤海风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陈奂生”为什么富不起来?——兼论“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中农民的致富方式(1978—1984)被引量:5
2016年
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显示,"新时期"后,先富农民的致富方式,主要是依靠社队企业、家庭副业和专业化生产,像"陈奂生"这样以小块土地为生的小生产者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最终没有富裕起来。"包产到户"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也产生了诸多新问题。农村改革的红利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本耗尽,完全在小块土地上"刨食"的小生产者的梦想到1984年就破灭了。进入"新时期",中国农村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地区差异性。社队企业-乡镇企业发达的农村地区一般来说较为富裕。集体所有制的社队企业-乡镇企业显示了"新时期"之于前三十年的历史关联。"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提供了进入历史的新通道,对这些作品的历史化解读彰显了文学社会学的生命力。
闫作雷
关键词:陈奂生农村题材小说高晓声文学社会学
技术发明主体之争与1970年代的科学问题——以技术革新题材的文艺作品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3
2018年
一、重新定位技术发明与革新的主体 1958年“大跃进”时期,毛泽东认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会出现一个“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的高潮,他相信技术革命的主要力量一定是那些“地位较低、学问较少、条件较差”的“工人和农民”,毛泽东试图通过“大跃进”中的技术革命证明他的这个判断:
闫作雷
关键词:文艺作品题材
“《子夜》传统”与“新左翼小说”的困境——评曹征路新作《问苍茫》被引量:2
2009年
闫作雷
关键词:《子夜》小说批判现实主义《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左翼
返乡文学青年如何回嵌乡土?——20世纪60年代初赵树理的相关创作与思考
2022年
赵树理在20世纪60年代初塑造了不安心农业劳动的返乡文学青年形象。面对返乡文学青年如何回嵌乡土的难题,赵树理认为文艺不应再专业化,返乡文学青年可通过业余创作,繁荣群众文艺,移风易俗,或下沉、切事,转变为乡村建设的实干家。赵树理并未将这些思考文学化,其小说更多显示了转化返乡文学青年的难度,而同时期的其他文学创作则讲述了众多返乡青年回嵌乡土建设新农村的故事。不过赵树理“返乡文学青年如何回嵌乡土”的问题意识依然撬开了诸多文学—社会议题。20世纪60年代初,现代知识回流乡村,农村与青年相互改造,依托的是包含农业集体化实践在内的别样现代性规划。这个前提变更,随之而来的就是不同的故事。
闫作雷
历史转轨时期的社会思潮(1978-1980)--以民间刊物与北京高校学生竞选运动为中心
建国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很多以青年运动为先导,青年人的政治诉求和政治实践不仅直接影响了运动的走向,而且参与了历史的创造.在中国“当代历史”(1949年到“新时期”初期)的特殊语境中,这一诉求和实践一般来说不可避免地与马克思...
闫作雷
关键词:社会环境
“新”与“旧”的辩证法:重读《鲁班的子孙》
2016年
一 “新时期”之后,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民贫富分化和农村发展的地区不平衡也在加剧。在一个不断“去政治化”的时代,个人发家致富压倒一切,小农经济的恢复不可避免地侵蚀了集体公益,农村教育、
闫作雷
关键词:农民生产积极性辩证法鲁班重读
“百花时代”左翼青年的反官僚主义话语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百花时代”左翼青年的反官僚主义话语。论文认为当下的各种非历史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对这段历史的重构都没有看到左翼内部的那种历史的紧张、矛盾和焦虑,从而忽略了左翼青年知识分子内部及整个“当代历史”的那种悖论式...
闫作雷
关键词:百花时代知识分子反官僚主义
“继续革命”视野下的反官僚主义文本——以“百花时代”的三篇作品为例
2012年
1956—1957年"百花"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其中一些青年作家写的被称为"干预生活"的小说,如果将之放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则不难发现它们非但不是"非主流",相反,恰恰是当时高层路线斗争和"社会主义高潮"大环境的产物。本文通过对《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在桥梁工地上》及《本报内部消息》的历史化解读,显示其作为当时反保守思想、反官僚主义文本所具有的"继续革命"诉求。这种诉求及对官僚主义的批判诉诸的是"最高权威"及其代表的路线,这显示了它们与体制的双重关联。"当代文学"及左翼内部的自我否定性实肇于此,它贯穿于"当代文学"和"当代历史"的整个过程之中。
闫作雷
关键词:反官僚主义
从启蒙到政治经济学——高晓声“陈奂生系列”再解读被引量:7
2016年
对于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研究者普遍只关注发表于"新时期"初期的前四篇,而腰斩创作于1990年代初的后三篇,其解读也多集中在启蒙与国民性批判这一点上。本文历史化重读"陈奂生系列",指出前四篇与后三篇截然不同的关注点及其原因。前四篇以个人经验为基础,剖析自我和农民的历史命运,顺便搭上了新启蒙话语的顺风车;后三篇则通过陈奂生包产之后的八年生活呈现小生产者在"新时期"的最终命运,苏南农村的新发展、新问题成为作者的关切所在。农村的现实变化超越了静止的国民性批判,使高晓声无意中回归了政治经济学。前四篇与后三篇蕴含的丰富社会史信息,为重读高晓声及探视时代转型提供了新视角。
闫作雷
关键词:高晓声启蒙政治经济学
从“群众科学”到“民科”:新时期科幻的一个侧面被引量:1
2019年
近年来,研究者将新时期初期(1978-83)称为中国科幻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科幻具有显而易见的过渡性质,就其中的科学观来说,它保留了1950-70年代的某些科学理念,当然也显出新征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此时的科幻经常描写"民间科学爱好者"(以下简称"民科")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而对此的争议为探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提供了契机,也连带出"群众科学"在新时期向"民间科学"转化的问题。
闫作雷
关键词:民科科幻黄金时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