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耕荪

作品数:85 被引量:56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0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7篇肝癌
  • 33篇病毒
  • 28篇肝炎
  • 26篇乙型
  • 25篇乙型肝炎
  • 23篇肝炎病毒
  • 22篇乙型肝炎病毒
  • 19篇曲霉
  • 19篇黄曲霉
  • 17篇曲霉毒素
  • 17篇黄曲霉毒素
  • 17篇基因
  • 16篇毒素
  • 16篇肿瘤
  • 14篇细胞
  • 11篇乙肝
  • 11篇乙肝病毒
  • 11篇肝病
  • 11篇肝肿瘤
  • 8篇树鼩

机构

  • 71篇上海市肿瘤研...
  • 1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0篇扬州大学
  • 10篇启东肝癌防治...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东南大学
  • 8篇启东市肝癌防...
  • 4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中国癌症基金...
  • 2篇约翰霍普金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南加州大学

作者

  • 85篇钱耕荪
  • 19篇吴一迁
  • 16篇王金兵
  • 15篇金晏
  • 15篇屠红
  • 13篇于永梅
  • 12篇励雁峰
  • 12篇吴燕
  • 11篇旷双远
  • 10篇罗海涛
  • 10篇万曙光
  • 9篇陈陶阳
  • 9篇张启南
  • 8篇吴万垠
  • 7篇陆培新
  • 7篇俞晔
  • 6篇朱源荣
  • 6篇于尔辛
  • 5篇万大方
  • 5篇孙桂菊

传媒

  • 22篇肿瘤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国肿瘤
  • 4篇中西医结合肝...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实验动物...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医杂志
  • 2篇四川畜牧兽医
  • 2篇动物科学与动...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新消化病学杂...
  • 1篇卫生毒理学杂...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上海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黑龙江动物繁...
  • 1篇国外医学(病...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11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8篇1998
  • 5篇1997
  • 5篇1996
  • 3篇1995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脾理气方对HBV转基因小鼠肝脏AFB_1—DNA加成物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1
1997年
对HBV转基因小鼠灌服健脾理气方,再予AFB_1,用RIA法测定经治疗和未经治疗的转基因小鼠及正常小鼠7个时相肝脏AFB_1-DNA加成物浓度。发现HBV转基因小鼠较正常小鼠易于对AFB_1终致癌物聚积,高峰相加成物水平显著升高(P<0.01),24h时相仍维持较高水平(P<0.01)。健脾理气方则能显著降低该加成物水平,在24h时相使其降至近正常水平(P>0.05)。结果示,HBV与AFB_1协同致肝癌是由于HBV致肝损伤,对终致癌物清除障碍所致,健脾理气方可能通过加速终致癌物清除而抑制肿瘤发生。
吴万垠励雁峰宋明志钱耕荪于尔辛
关键词:肝肿瘤健脾理气方乙型肝炎
哺乳阶段仔树鼩生长发育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野生树鼠句在实验室条件下正常繁殖是进行驯化和实验动物化的关键。作者以实验室条件下繁殖的 41窝哺乳状态下仔树鼠句为研究对象 ,摸索其哺乳阶段体重、体尺增长的规律 ,生长发育的渐进性 ,为进一步驯化打好基础。
于永梅吴一迁罗海涛姚明钱耕荪常洪
关键词:哺乳阶段生长发育
麻鸭肝癌及肝炎症性病变与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报道了自人类肝癌高发区江苏省启东县以及(人类肝癌)相对低发区南京市金坛县,上海市青浦县收集的319只麻鸭进行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血清的鸭乙型肝炎病毒(DHB)检测,发现三个地区鸭的各类肝炎发生率、各类肝脏炎症性病变中的DHBV检出率均相当接近,无显著差异,唯有在启东鸭肝中检出了肝癌前病变及肝癌。鸭肝癌的发生及肝炎症性病变与鸭血清中的DHBV感染均无明显相关。近年来、启东鸭肝癌检出率与1977年的相比明显下降。
万曙光瞿永华钱耕荪沈燕雯陈渊卿顾建人
关键词:肝癌动物模型
乙肝病毒X基因与肝细胞肝癌被引量:2
2003年
肝细胞肝癌 (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乙肝病毒 (HBV) X基因与 HCC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就 HBV X基因的结构、主要功能及其与 HCC的关系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曹基辉张静翟成凯钱耕荪
关键词:乙肝病毒X基因肝细胞肝癌
人体血清中黄曲霉毒素-白蛋白加合物的测定及应用被引量:2
2001年
黄曲霉毒素B1 (AFB1 )是人类原发性肝癌 (HCC)的主要病因之一 ,发展和应用AFB1 及其体内分子生物标记物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检具有重要意义。人体血清中黄曲霉毒素 白蛋白加合物 (AFB ALB)的测定已应用于人体黄曲霉毒素暴露水平与肝癌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建立敏感特异的AFB ALB的测定方法。该方法选择使用Microcon 5 0微型浓缩器使白蛋白快速分离 ,改变了用沉淀和其他分离白蛋白的方法 ,同时由于在同一装置内加入蛋白分解酶消化 ,从而减少了转移操作步骤 ,增加了白蛋白的回收率 ,对消化样品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测定 (RIA)法进行AFB ALB的测定 ,提高了测定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应用改进的方法对我国江苏启东和广西扶绥两肝癌高发区居民的血样进行了测定 ,表明该地区人群黄曲霉毒素暴露较普遍 ,血清AFB ALB阳性率高。
孙桂菊浦跃朴贺霞钱耕荪金锡鹏王加生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血清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队列前瞻性研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被引量:51
2001年
目的 研究定期随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队列在肝癌发生中的病因学和临床意义。方法 在肝癌高发区 ,对HBsAg携带的 744人和相应的HBsAg阴性的 895人进行了 8年 3个月的前瞻性随访观察 ,同时建立血清库和进行详细的个人史调查。结果  (1)HBsAg阳性组年平均肝癌发生率为 177 2 9/10万 ,高于HBsAg阴性组的 6 9 5 3/10万 ,相对危险度为 16 93,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其他肿瘤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2 )个人史调查结果提示 ,发生肝炎到诊断肝癌的平均时间为 14 5年 ,中位时间 13年 ;肝硬化到诊断肝癌的平均时间为 6 4年 ,中位时间 5 5年。 (3)肝癌患者较差的经济状况 ,长期饮酒、吸烟 ,曾患肝病与慢性胃肠道疾病以及肝癌家属史均高于非肝癌组 (P <0 0 0 1) ,其他的个人嗜好、生活史、疾病史及家属史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4)前瞻队列中发现的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率 (16 44 % )及 1年生存率 (31 5 1% )均明显高于当地就诊肝癌患者 (分别为 8 7%、9 7% ,P <0 0 0 1)。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 ;男性、年龄在 2 0~ 6 0岁之间、HBsAg携带及 /或有肝病史、家属肝癌史者 ,是肝癌的高危险人群。
陆培新王金兵吴一迁张启南吴燕万曙光旷双远王能进钱耕荪
关键词:肝肿瘤乙型肝炎病毒肝癌表面抗原携带者
P53蛋白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被引量:6
1993年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P53基因与多种人体肿瘤有关。P53基因是一个单拷贝基因,其基因产物是一种核蛋白。半衰期较短。最初的研究发现,P53蛋白能与多种DNA病毒蛋白结合,在肿瘤和转化细胞中常有高表达;P53基因具有使原代大鼠细胞永生化,和ras癌基因一起使大鼠成纤维细胞转化的能力,认为P53基因是典型的癌基因。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起癌基因作用的是P53基因突变体,
励雁峰钱耕荪
关键词:P53蛋白基因结构生物学功能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氨基端变异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氨基端1~90位氨基酸(amino acid,AA)变异与肝细胞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48例肝癌组织、159例肝癌和144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BVX基因进行序列分析。通过病例-对照研究HBx变异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HBx氨基端变异集中于1~49 AA区域,突变率为4.1%;50~90 AA为保守区,突变率仅为0.46%。血清检测结果显示,HBx氨基端突变在肝癌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肝炎患者(2.2%vs1.8%,P<0.05);HBx第36位Ala/Thr/Pro→Ser的突变,在肝癌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0.1%,显著高于肝炎患者中的2.1%[P<0.01,比数比(odds ratio,OR)=5.259,95%可信区间为1.499~18.444)]。A/T/P36S突变仅发生于C基因型病毒。结论:HBx氨基端突变的累积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HBx A/T/P36S突变能增加C基因型HB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度。
白鑫朱宇金晏蔡小锦郭霞钱耕荪陈陶阳张菁王金兵屠红
关键词:突变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黄曲霉素暴露的化学预防研究
张宝初钱耕荪朱源荣王金兵吴燕张启南陈建国王墨荣陈陶阳陆建华倪正平黄飞施平凡
该课题从1993年到2000年,在中国启东大兴乡,在调查当地人群黄曲霉毒素(AFT)暴露状况的基础上,采用严格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方法,分别对奥替普拉(Oltipraz)和叶绿酸(Chlorophyllin)控...
关键词: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化学预防肝癌
DNA修复基因XPD多态性和肝细胞肝癌危险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46
2004年
目的 探讨DNA修复基因XPD多态性和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了江苏启东地区 72例HCC患者以及 137例正常对照 ,以年龄 (± 3岁 )和性别为配对因素进行了配对 ,对XPD 75 1位点基因多态性作PCR RFLP分析。结果 XPD 75 1位点的Gln/Lys或Gln/Gln基因型的发生频率在病例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别有显著性 (OR =3.13,95 %CI =1.16~ 8.4 7) ,在调整了HBV感染因素后 ,差别的显著性虽然消失 ,但可信限下限位于临界处 (OR =2 .70 ,95 %CI =0 .98~ 7.4 2 )。对HBV感染患者并同时伴有XPD 75 1位点为Gln/Lys或Gln/Gln基因型的个体 ,其HCC发生的危险性是HBV阴性及XPD 75 1位点为Lys/Lys野生型基因型个体的 6 .6 8倍 ,差别有显著性 (OR=6 .6 8,95 %CI=3.4 3~ 13.0 1)。结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首次应用病例 对照研究发现XPD 75 1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HCC的发生 ,同时指出XPD 75
许丽吴一迁金晏于永梅钱耕荪
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DNA修复XPD基因遗传多态性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