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因子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新用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预后
  • 1篇预后价值
  • 1篇直肠
  • 1篇直肠息肉
  • 1篇直肠肿瘤
  • 1篇生物标记
  • 1篇生物标记物
  • 1篇十二指肠
  • 1篇十二指肠溃疡
  • 1篇食管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钱缙
  • 3篇房静远
  • 2篇许杰
  • 1篇庄剑辉
  • 1篇金鑫
  • 1篇李晓波
  • 1篇季晓微
  • 1篇张哲焱
  • 1篇王美鸿
  • 1篇王颖超

传媒

  • 1篇胃肠病学
  • 1篇肿瘤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胆囊切除与结直肠息肉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背景:胆囊切除已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但胆囊切除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一直未受到重视。目的:探讨胆囊切除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经结肠镜排除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疾病的患者425例,根据既往有无胆囊切除史分为胆囊切除组(n=63)和对照组(n=362),对两组患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内镜下息肉表现和组织学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切除组结直肠息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6.0%对3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两组患者息肉的部位和形态均无明显差异(P=0.753,P=0.127);但胆囊切除患者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危险显著高于对照组(OR=1.79,P=0.006)。亚组分析示胆囊切除史≥10年的结直肠息肉发生率与胆囊切除史<10年无明显差异(P=0.11)。结论:胆囊切除并未增加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性,但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因此对胆囊切除患者应重视早期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的筛查。
庄剑辉李晓波王美鸿张哲焱季晓微金鑫钱缙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结肠息肉结直肠肿瘤腺瘤性息肉
一种大肠癌预后诊断生物标记物、试剂盒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肠癌预后诊断生物标记物OCT1蛋白,还公开了该标记物在制造用于大肠癌受试者预后诊断的试剂盒中的应用以及相应的试剂盒。与目前已应用于临床或申请专利的生物标记物相比,本发明中的OCT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预...
房静远王颖超许杰钱缙
文献传递
SecinH3在制备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SecinH3在制备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中的应用,属于药物新用途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小鼠体内实验发现,SecinH3对胃酸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SecinH3能用于制备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反流...
房静远许杰钱缙
文献传递
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幽门螺杆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物。虽然全世界超过半数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但最终发展为胃腺癌者仅占感染人群的1%~3%。近年来的观点认为,胃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毒力因子、宿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着幽门螺杆菌的致胃癌作用。其中,毒力因子在致胃癌初始发生的相关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宿主遗传因素可影响炎性反应的严重度并可能加重胃黏膜损伤,而环境因素则可能改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结局。本文就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相关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钱缙房静远
关键词:胃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