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俊

作品数:66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4篇肾移植
  • 9篇受者
  • 9篇排斥
  • 8篇移植肾
  • 8篇术后
  • 8篇群体反应性
  • 8篇群体反应性抗...
  • 7篇排斥反应
  • 7篇细胞
  • 6篇移植受者
  • 6篇移植术
  • 6篇肾移植受者
  • 6篇肾移植术
  • 5篇人类白细胞
  • 5篇人类白细胞抗...
  • 5篇细胞抗原
  • 5篇供者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样本率

机构

  • 58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65篇钱俊
  • 28篇李留洋
  • 25篇赵明
  • 20篇陈剑荣
  • 18篇郭颖
  • 15篇李民
  • 12篇陈平雁
  • 11篇陈桦
  • 11篇刘永光
  • 11篇范礼佩
  • 7篇岳良升
  • 4篇孙尔维
  • 4篇李民
  • 3篇顾新伟
  • 3篇杨谊
  • 3篇刘国庆
  • 3篇周业明
  • 2篇段影影
  • 2篇赵色玲
  • 2篇胡建敏

传媒

  • 8篇中国卫生统计
  • 5篇2011年广...
  • 4篇数理医药学杂...
  • 4篇中华器官移植...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医院统计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计算机应用
  • 2篇2007年中...
  • 1篇信息系统工程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验临床...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9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拟研究中随机数据的产生及SAS实现被引量:1
2008年
随机数据的产生是随机模拟研究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数学推导和软件应用可以产生各种分布类型的随机数据,仅以单变量、多变量以及生存时间随机数据的生成及其实例介绍其SAS实现。
钱俊张超陈平雁
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体系化探索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以"信号处理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及范例,对本科教学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三个阶段课程体系化进行了研究,探索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通用方法。
陈露晨傅蓉钱俊
关键词:课程体系信号处理本科教学
定性数据的多重比较问题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阐述定性数据多重比较方法,提出构成比多重比较检验水准校正方法。方法针对构成比多重比较的特殊性,应用Bonferroni法原理,并通过Monte Carlo方法在SAS9.13环境编程模拟验证,提出检验水准的调整方法。结果对于多个率或构成比资料,如果将其分解为若干四格表进行多重比较而不调整检验水准,会导致扩大I类错误的后果。对于构成比的多重比较,校正数并非一般多重比较的两两比较组合数,而是组合数减1,该结果得到了模拟结果的验证。结论应正确运用定性数据的多重比较方法,构成比的多重比较因自由度约束其校正数为组合数减1。
曹瑞钱俊陈平雁
关键词:构成比MONTECARLO方法
CT图像肺结节的毛刺检测与量化评估被引量:3
2014年
为准确检测并量化评估毛刺征,提出一种CT图像肺结节的毛刺检测与量化评估方法。首先利用区域生长算法与水平集方法结合进行结节主体的准确分割;而后利用线性滤波模板提取结节主体周边区域的毛刺;最后引入毛刺水平指数作为毛刺特征的量化指标。在此基础上对结节有无毛刺进行分类,并与肺部图像数据库联盟(LIDC)的量化评级进行一致性和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并定量描述CT图像肺结节的毛刺征。
邢谦谦刘哲星林炳权钱俊曹蕾
关键词:肺结节毛刺图像分割计算机辅助诊断
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AHR)的可能机制,及其在临床早期诊断和防治AHR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296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肾移植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监测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检查移植肾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CAd的沉积、浸润淋巴细胞表面分子标记。AHR诊断标准参照Banff2005标准,并结合受者的临床相关指标。结果296例受者中,术后共有25例发生了AHR,发生率为8.4%(25/296)。术前PRA阳性者和阴性者术后AHR的发生率分别为23.1%(6/26)和7.0%(19/2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发生AHR和未发生AHR受者的DSA阳性率分别为88.0%(22/25)和0.4%(1/271),出现CAd沉积阳性率分别为80.0%(20/25)和6.7%(4/60),两者间DSA阳性率和C4d沉积阳性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和(或)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利妥昔单抗等治疗后,19例AHR被逆转,其余6例因治疗无效,发生移植肾破裂,导致移植肾被切除。结论PRA和DSA在。肾移植术后AHR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术后应立即开始监测PRA和DSA,以达到预防、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AHR的目的,进而改善移植肾的存活。
李留洋陈剑荣钱俊李民郭颖刘永光赵明
关键词:肾移植移植物排斥抗体免疫学
肾移植患者抗人类白细胞抗体配型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存活的关系(英文)
2008年
背景:群体反应性抗体可介导超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致敏患者肾移植成功率和移植物存活率均低于非致敏患者。目的:根据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为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致敏肾移植患者选配合适供者,观察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移植肾存活情况。设计:病例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对象:选择1997-01/2003-12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施行肾移植13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的致敏受者,男41例,女95例,年龄(45±9)岁。初次肾移植115例,2次移植18例,3次移植2例,4次移植1例。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LAT莱姆德抗原板和LAT-Mix混合抗原板购自美国OneLambda公司。SMT72R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单克隆抗体湿板和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DNA分型试剂购自美国OneLambda公司。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监测患者手术前后IgG型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水平及其特异性。应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单克隆抗体湿板进行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抗原分型,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法进行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分型,根据美国器官共享网制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标准和Ⅱ类抗原可接受性错配原则进行供、受者选配。评估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下患者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移植肾1,3,5年存活率进行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致敏患者手术前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水平及特异性。②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组织配型。③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移植肾存活率。结果:纳入136例PRA阳性致敏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致敏患者中104例存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IgG抗体,76例存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IgG抗体,44例同时存在抗人类白细胞抗原-�
李留洋陈剑荣钱俊李民孙尔维郭颖岳良升范礼佩陈桦赵明
关键词:肾移植群体反应性抗体排斥反应人类白细胞抗原
肾移植受者HLA体液免疫致敏状态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为探讨肾移植受者同种异体HLA抗原致敏后体液免疫状态与术后排斥反应及移植物存活率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应用One Lambda混合抗原板(LATM)通过ELISA筛查受者术前血清中的HLA-IgG抗体,对阳性血清进一步用抗原板(LAT1240和LAT1HDS)检测抗体阳性率及其特异性;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进行HLA基因分型。在1 297例肾移植受者中,HLA-IgG抗体阳性者165例,其中I类抗体阳性126例,II类抗体阳性90例,51例同时存在I类和II类HLA-IgG抗体,抗体阳性率>50%的高致敏受者94例。所有受者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抗体阳性组受者的急性排斥发生率与阴性组受者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然而抗体阳性组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受者(P<0.001)。抗体阳性组受者的1年、3年和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5%、88%和80%;与抗体阴性组受者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女性受者中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受者(P<0.001);再次移植受者中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初次移植受者(P<0.001)。抗体阳性组受者的供受者配型明显优于抗体阴性组受者。HLA-IgG抗体是反映受者体液免疫致敏状态的敏感指标,供受者间良好的HLA配型能显著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率和改善移植物存活。
刘占国李留洋陈剑荣钱俊孙尔维
关键词:组织配型体液免疫群体反应性抗体肾移植
冷缺血时间及组织相容性对胰岛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移植中冷缺血时间、组织相容性对于胰岛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脑死亡自愿捐赠器官的供者胰腺 (已知血型和HLA配型);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经过经主动脉原位灌注后,肝、肾、胰腺联合及分别切取,测定不同的冷却血时间条件下胰岛细胞活性的变化.测定胰岛细胞和血液组织相容性,分析供受者的组织相容性和胰岛细胞存活的关系.结果:肝脏、胰腺、肾脏联合切取及各器官的单独切取顺利,在冷却血5 h以内胰岛细胞活性率都在80%以上,用于胰岛细胞移植的胰腺和其他器官的切取不会影响胰岛细胞的活性; 人类胰岛暴露于未经抗凝的人类血中,胰岛将诱发一个迅速血细胞消耗.进行血小板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HLA错配组分别为(1.0±0.72)×109/L,(0.54±0.24)×109/L, (0.01±0.00)×109/L,HLA匹配组为(6.0±0.27 ×109/L,(0.63±0.19)×109/L,(0.03±0.01)× 109/L,无论HLA错配还是匹配血细胞都发生明显的消耗;加入肝素后血细胞计数HLA错配组分别为(57.2±21.10)×109/L,(1.74±0.87) ×109/L,(0.75±0.24)×109/L,HLA匹配组为 (67.9±19.0)×109/L,(3.42±0.61)×109/L,(0.47 ±0.08)×109/L,与对照组比较反应明显减轻 (P<0.05);胰岛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匹配组活性胰岛细胞数量分别为(1.085±0.167)×105/L, 错配组为(0.697±0.193)×105/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把握胰岛细胞移植过程中冷缺血时间及组织相容性关系能够提高胰岛细胞的存活.
高宏君徐达传赵明李民范礼佩李留洋钱俊蔡德鸿
关键词:胰岛细胞冷缺血
致敏受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研究致敏受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97例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肾移植受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的基因型进行测定,并探讨细胞因子基因型对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97例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后3个月内共有23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其中TNF-α和IL-10高产量基因型组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高达51.9%和55.5%,显著高于相应的低产量基因型受者的12.9%和13.3%(P<0.01)。联合TNF-α和IL-10发现,高TNF-α产量基因型和高、中IL-10基因型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62.5%,显著高于两者均为低产量基因型者的8.5%(P<0.01)。未发现TGF-β1、IL-6、IFN-γ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结论TNF-α和IL-10基因多态性对致敏受者肾移植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影响,测定TNF-α和IL-10基因型有利于制订合理的免疫抑制方案。
顾新伟赵明李留洋李民钱俊
关键词: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白介素-10干扰素-Γ
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排斥反应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监测肾移植后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ies,DSA)介导的急性体液排斥反应(Acute Humoral Rejection,AHR),探讨AHR对移植物功能损害的可能机制及临...
李留洋陈剑荣钱俊赵明李民郭颖岳良升刘永光陈桦
关键词:肾移植术后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