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良宝
- 作品数:50 被引量:395H指数:9
-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海南汉族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BCP区和前C区基因突变的关系
- 2011年
- 目的探讨海南汉族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前C区G1896A和BCP区A1762T/G1764A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PCR方法扩增包含C启动子和前C区基因核苷酸(nt1643-nt2112),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基因型C的BCP区A1762T/G1764A突变率(58.82%)显著地高于基因型B(10.53%)(P<0.05)。基因型C G1896A突变率为29.41%,基因型B G1896A突变率为47.3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基因型HBV致病能力可能与病毒基因组BCP区A1762T/G1764A突变率的不同有关,而与前C区G1896A突变无关。
- 曾俊涛陈静曾仕平钟良宝
- 关键词:基因型前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突变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其在肾纤维化中的意义
- 2007年
- 张瑞城钟良宝
- 关键词:结缔组织肾病
- 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损伤的影响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组织中发生程序性坏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数量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在CKD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死亡、慢性肾损伤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肾活检且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15 ml?min-1?(1.73 m2)-1的60例18~65岁CK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肾组织活检标本。按照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K/DOQI)分为CKD 1~4期,每期15例,以不伴有基础肾脏疾病的肾外伤患者为对照(n=15)。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不同时期CKD患者肾组织中发生程序性坏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数和程序性坏死标志性蛋白RIP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的表达,并比较其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肾组织中程序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百分数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同时,也分析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表达及其与程序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百分数的相关性。结果按CKD分期比较结果显示,随着CKD进展,CKD患者肾小管的结构破坏逐渐加重,相应区域的肾小管萎缩,伴间质纤维化;相邻区域肾小管灶性扩张、肾小管内可见大量蛋白管形。CKD 2、3期患者肾小管损伤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TUNEL+RIP3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KD 2、3期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TUNEL、RIP3双阳性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细胞)百分数较高(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D患者肾组织RIP3、MLKL和AT2R蛋白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在CKD 2、3期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表达较高(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百分数与尿素氮(r=0.514,P=0
- 朱永俊李晓燕吕潇阳王善志沈婕林子艳钟良宝
- 关键词:坏死肾小管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D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病因、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3 8例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检查尿蛋白定量、生化指标、血流变学、肾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发病年龄多在 40岁以下 ,占 82 % ,男性占76 3 % ,非少尿型 2 8例 ,占 74% ,肾活检示微小病变 2 0例 ,占 5 2 6% ,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肾间质水肿 ,予标准剂量激素 ,对症治疗 ,必要时透析 ,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DNS合并ARF ,病理以微小病变多见 ,病因多为血容量不足 ,而发生ARF ,多为非少尿型 ,经常规激素、对症及透析治疗 ,肾功能常可好转 。
- 韩珠叶任高向清钟良宝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
-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双肾肿大一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多以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早期常见的临床表现,伴有双肾肿大的案例比较罕见,其中,多以肾损害为首发表现,而我院的本例患者则有所不同,报道如下.患者男性,20岁.因“食欲减退、乏力2月余”于2013年11月18日入院.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牙龈肿痛、双侧下颌部肿大,口服“甲硝唑”治疗后症状好转,随后出现食欲减退、乏力,时有恶心、呕吐,有双下肢酸痛感,入院时体质量较前减轻35公斤.
- 韦传娃钟良宝梁海琴
- 关键词: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结肿大双肾血液系统肿瘤食欲减退
- 脂质体瞬时转染siRNA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AngⅡ 1型受体表达
- 2009年
- 目的建立有效的脂质体瞬时转染法,转染小分子RNA(siRNA),抑制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tubular epithelial cells,HKC)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R)的表达。方法针对人AT1R mRNA135到156位点,由美国Ambion公司设计并合成AT1R siRNA序列,以脂质体法瞬时转染至HKC,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KC内AT1R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AT1R siRNA转染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AT1R的抑制效果在48h达到最大抑制作用;转染后,HKC细胞AT1R mRNA表达下调(68.5±6.4)%,AT1R蛋白表达下调(80.7±5.3)%,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使用AngⅡ刺激,特异性AT1R siRNA转染组AT1R表达明显下降,无转染及非特异性转染组AT1R表达升高。特异性AT1R siRNA转染HKC细胞后,其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明显下降。结论本研究利用脂质体瞬时转染siRNA方法,成功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AT1R,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方法。
- 余晨严海东刘娜钟良宝
- 关键词:小分子干扰RNA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 AKT/FoxO3a通路在白藜芦醇抑制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 2019年
-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 (Akt)/FoxO3a通路在白藜芦醇抑制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将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造模组(45只),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法构建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45只造模SD大鼠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白藜芦醇(20、40 mg/kg)干预组,每组15只。干预组大鼠于术后ig白藜芦醇20、40 mg/kg,1次/d,持续2周。模型组大鼠ig等量生理盐水。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α-SMA阳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FoxO3a、p-FoxO3a蛋白。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藜芦醇20 mg/kg干预组和白藜芦醇40 mg/kg干预组肾小管损伤病理评分分别为(0.36±0.05)、(4.07±0.53)、(3.92±0.48)和(3.21±0.35),其中白藜芦醇20 mg/kg干预组与模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假手术组评分显著低于白藜芦醇干预组(P<0.05),白藜芦醇40 mg/kg干预组又显著低于造模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白藜芦醇40 mg/kg干预组α-SMA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3.84±0.62)%、(52.36±14.27)%和(26.15±4.63)%,3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FoxO3a和Akt蛋白表达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Akt和pFoxO3a蛋白表达在模型组SD大鼠显著减低,但白藜芦醇40 mg/kg干预组p-Akt和p-FoxO3a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低于假手术组。结论白藜芦醇可以减低p-Akt和p-FoxO3a蛋白表达,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 孙荣嵘冯小华王婷婷刘楠张瑞城钟良宝
- 关键词:白藜芦醇P-AKT
- 高通透性血液透析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研究高通透性血液透析 (HPD)能否有效的清除大、中、小分子尿毒素。比较HPD和常规透析 (CHD)的特点 ,HPD能否可替代CHD。方法 选择 4 8例长期透析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HPD组 2 6例 ,用高通透性血滤器进行常规血液透析 ;CHD组 2 2例 ,用普通透析器进行常规血液透析 ,分别进行为期 2年的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 ,定期测血透析前后血液肾功能、电解质、β2 微球蛋白、血氨基酸、蛋白质浓度、内毒素等。结果 HPD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β2 球蛋白的清除效果优于CHD组 ;透析前后血氨基酸浓度下降率两组无差异 ,血内毒素浓度无差异 ,透析后蛋白质浓度高于透析前 ,血磷下降率无差异。结论 血滤器行常规血透析保持常规血透析所有优点 ,能消除CHD不能清除的大。
- 冯婉贞陈惠朱洪杨海珍刘丽萍徐丽钟良宝梁海琴梁培育韩建勋刘俊
-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通透性氨基酸内毒素Β2微球蛋白
- 皮损FLT-1和KDR水平的测定对SLE患者疾病活动性及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
- 2010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的测定对疾病活动性及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免疫组织化学法)法检测皮损FLT-1及KDR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FLT-1和KDR的含量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和免疫指标(ANA、ds DNA等)的相关性,研究用FLT-1和KDR指标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并进行SLE病例的前瞻性和治疗前后对照研究。结果: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活动期均高于非活动期(P<0.01),抗核抗体(ANA)高滴度组高于ANA低滴度组,dsDNA抗体阳性组高于dsDNA抗体阴性组,肾损害组高于非肾损害组;且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与SLE患者SLEDAI呈正相关。结论:FLT-1和KDR与SLE发病有关,可反映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同时定量检测可有助于预测患者的病情活动和转归。
- 梁雄安戴永江林岷格邓斌曾慧明钟良宝朱洪谭顺李荣山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 狼疮带试验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意义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狼疮带试验 (LB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15 0例SLE患者和 5 0例非SLE患者分别检测血清ANA、ds-DNA、补体、免疫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蛋白定性及定量、肾脏组织病理、LBT免疫成分。结果 LBT在SLE诊断中的敏感性为 71%、特异性为 84 %、阳性预测值为 93%、阴性预测值为 4 8% ,LBT阳性与肾损害及狼疮活动关系密切。
- 韩珠叶任高钟良宝
- 关键词:狼疮带试验系统性红斑狼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