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静云

作品数:27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历史地理
  • 4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甲骨
  • 4篇儒家
  • 4篇先秦儒家
  • 3篇新石器
  • 3篇商周
  • 3篇神龙
  • 3篇石器
  • 3篇天地
  • 3篇青铜
  • 3篇甲骨文
  • 2篇稻作
  • 2篇地望
  • 2篇新石器时代
  • 2篇信仰
  • 2篇殷商
  • 2篇哲学
  • 2篇商文化
  • 2篇神话
  • 2篇石器时代
  • 2篇青铜时代

机构

  • 20篇中山大学
  • 1篇俄罗斯科学院
  • 1篇中央研究院

作者

  • 27篇郭静云
  • 4篇郭立新

传媒

  • 3篇周易研究
  • 3篇南方文物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农史
  • 2篇学术研究
  • 2篇殷都学刊
  • 1篇东南文化
  • 1篇考古学报
  • 1篇文史哲
  • 1篇孔子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历史研究
  • 1篇中原文物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史林
  • 1篇史学史研究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殷周王家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据传世和出土文献所载,孤竹国的墨胎氏属于殷商王族的氏家之一,可是孤竹国和殷王家为亲族的关系,乃几百年的通婚基础。同时文献也描述姬氏周人与殷商王族有两百余年的通婚关系。所以在殷商制度中,周国的姬氏属性应与孤竹国的墨胎氏相类,都属于殷商王家的亲族。虽然传统历史强调商周异族、异源的概念,但实际上许多出土与传世史料却表达了商周之间的亲密性。商周王家虽然分属不同氏族,建立了不同的朝代,但两者应属同一族群。周王家原是殷商上层贵族之一,其语言、信仰、文化都相同。甚至在古代的父母双嗣制度中,周文武王和殷商王族有着共同的先祖。只是因为周君发动政变,建立新的王朝,武王的后裔已不把自己视为前朝贵族的氏族之一。
郭静云
史前信仰中神龙形象来源刍议被引量:3
2010年
自古埃及以降的闪米特文明都有神奇蛇的信仰,但这些蛇都是克托尼俄斯的神物,代表地下界,从不升天也不飞翔,这种信仰符合蛇的自然本质。中国的龙为天神,既不符合蛇的本质,又和其他古文明崇拜的蛇神形象大异其趣。中国龙的形象来自昆虫。在大自然中,只有昆虫能由蛇体化为鸟形,也只有昆虫能暂死后再生、升天。古人神化昆虫,这实为龙的形象与崇拜来源。不同地区的萨满教,都有崇拜昆虫变形、羽化神能的痕迹。中国先民确有尚虫信仰。中国龙可能更近似于古埃及的金龟蜣螂甲虫崇拜。尽管埃及的金龟和中国的龙崇拜在起源、发展上关联性不大,但两者的信仰观念与象征意义却相当接近。夏禹形貌为虬龙,其名"禹",恰和"虫"同字,故龙、虫义同。
郭静云
关键词:红山文化商文化
先秦易学的“神明”概念与荀子的“神明”观被引量:18
2008年
"神明"是《易传》关键概念之一,亦在先秦两汉思想范畴中被广泛使用。各家"神明"概念都与"天地"有关,并涉及天地自然造化之过程,古代"神明"不是作为某种祭祀对象而存在,也不表示神祇和鬼神的意义。笔者搜集归纳有关先秦两汉"神明"之资料,发现"神明"一词之用意牵涉天地万物之"德"概念。古人认为,天地万物之死生运行皆源自"德",皆由神明之安排,但"神明"并不具备造物主身份,而是天地合德概念。"神明之德"被视为万物造化的原因,若以两个字来表达"神明"的本质,则应是"生机"一词。郭店《太一》阐明了"神明"体现天地的相辅,于是"神明"的作用即是天地之间的媒介、气化主宰者,故为"生机"。荀子的"神明"观念,保留天地观的出发点,但同时集中于微观宇宙──"人"的核心概念。荀子对"神明"的定义近于黄老学派,既将"神明"视为"道"的唯一产物,又看作知"道"的唯一依据。只是黄老学派以神明论及天地观,而荀子藉此来探讨儒家的"君子养心"之议题。荀子之外,养生学派也将"心"视为"神明出"的器官,然而养生学派的观点是在表达"神明"是人中的"生机",而荀子藉此"神明"观,来探讨认识论的伦理问题。荀子的神明观,被宋明理学所继承。
郭静云
关键词:荀子天地神明
关于《从古文字角度谈〈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的若干问题》的简要回应被引量:1
2016年
通览该文(按:指张惟捷《从古文字角度谈〈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的若干问题》——编者注)对拙作的评论,并未增加任何新的知识或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众所周知,甲骨的释读极为艰难而经常异见纷呈,在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最合适的解读之前,需要对异说先见持开放态度。
郭静云
关键词:古文字史实神话甲骨
“三皇五帝”和“六帝”作为哲学范畴的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分析"三皇五帝"和"六帝"概念的内在意义。笔者一方面并不否定三皇五帝的传说是从深古往事的种子长出来的,隐含着源自远古的文化记忆,但在另一方面笔者认为,"三皇五帝"这一结构并不能代表古代历史,这是基于象数宇宙观而建构的帝国历史哲学,不宜将之视为历史叙述来读。此外,秦汉帝国以前流行的"六帝"概念与"三皇五帝"有源流关系。这些关系牵涉到象数思想中"尚六"与"尚三五"概念的传承及转变。
郭静云
关键词:历史哲学三皇五帝
秦始皇陶俑:墓俑或功臣肖像?被引量:1
2008年
文章用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的互补考证,探讨秦代时历史思想的需求以及"相术"的经验联合所衍生的肖像艺术。短期的秦帝国在许多方面造成中国文化的突破,肖像艺术的形成也是其中之一。秦始皇帝的陶俑,继承了墓俑传统,但同时用墓俑的"旧瓶"装肖像的"新酒"成为统一天下的英雄"功臣肖像"。在郦山附近所陪葬的秦始皇的武官、文官陶俑,各有个体的面貌。此一造形具体人物的目的有二:让此一帮助始皇统一天下的可靠禁军继续保护他的永生;使参与统一天下而保卫统一者的英雄永垂不朽,以纪念统一天下之大事。不过此种"纪念"并不是给民众看的"纪念馆",而是用以祭告秦国先王神人。这两种目的,同样兼含丧葬信仰以及历史思想两种需求。由此中国文明便产生了肖像艺术。
郭静云
关键词:秦汉史秦始皇兵马俑肖像相术
牙璋起源刍议——兼谈陕北玉器之谜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认为,鄂西、川东及石家河是牙璋礼器的起源地。陕北神木石峁的玉器是西北族群从江河地区掠夺而来的窖藏珍宝,所以神木玉器的出土,并不代表西北族群制造玉器的高技术水平,而是反映了青铜早期江河平原农耕文明面对来自西北"先戎"掠夺的风险。除了神木遗址之外,西北地区零散发现很多从江河地区夺取的宝贵战利品,包括食物、青铜器、陶器、玉器等。
郭静云
关键词:石家河文化牙璋
重新思考“寿”字来源与字形结构被引量:3
2015年
在目前所见的青铜铭文上,"寿"字的出现率甚高,共见六百余次,其字形的异体均有五种。从这五种的字形年代不同,或许可以表达"寿"的形成脉络。本文从两周金文和战国简文搜集一切"寿"字的字形,重新探讨该字的结构与形成的历史。本文认为,"寿"字是殷周之际从"神"字衍生的字体,以表达天神所能赐予的寿命。商文明的信仰传统,乃是通过神兽吞吐神杀的方式,以期获得天上的神性之新生,即通过神杀手段避开自然生物必经的死亡过程,进而得到由神所产生的永生。早期社会观念中,老死病死者将变得永远脆弱无力,身强力壮时期被杀者,反而能在永生中保留身强力壮,所以"寿"并不被视为理想美德。但是从殷周交接之际出现"寿"字可知,当时社会已不再怕老弱,反而把"老"视为被神保祐的依据。古代思想传统中将老年视为德性的观念,实滥觞于此。
郭静云
关键词:金文祖先崇拜
论稻作萌生与成熟的时空问题(续)被引量:5
2014年
三、海侵、海退:新石器早中晚期传承与绝传的情况 有关海侵的发生,地质气候学的研究测验显示,从距今1-3万年前起,冰川期逐步结束,前北方期和北方期温度上升,海侵则一波又一波地开始,不过,这期间也经历过了数次上升与下降的过程,直到距今近万年前,海洋停止前进并再度稍微退了一点。
郭静云郭立新
关键词:稻作温度上升海侵新石器气候学冰川期
楚简《缁衣》的“谨言慎行”论──第十五至十六章的本义考被引量:2
2013年
对照出土的《缁衣》先秦简本与传世的《礼记.缁衣》经本,可以考释十五、十六两章的本义。《礼记》经本因合并第十四、十五章,又将第十四章引文移至第十六章,使论题遭到混淆。从简本来看,第十四章的论题与后两章有异,不宜混为一谈,而从第十五章起,《缁衣》的论述转向新的主题,亦即君民间的言行规律,君言和君行之间的关系。第十五、十六两章所论,皆在解释君子为何必须谨言慎行。《缁衣》作者认为,言、行都要有所节制,在政治上,过度的发言或行为都将造成负面的后果。君子知所节制,就能对民众产生教化作用,使民众不再欺诈诡谋。国君易知民心,国家就能远离动乱。
郭静云
关键词:先秦儒家《缁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