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萌
- 作品数:2 被引量:36H指数:2
- 供职机构: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起搏模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重构及远期预后影响的随访观察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评价单腔起搏(VVI)和双腔起搏(DDD)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重构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3年1月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的随访资料,评价VVI和DDD两种不同起搏方式患者左心系统重构与瓣膜反流、心脏功能、血栓与心房颤动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等影响情况。结果对DDD组患者57例和VVI组患者59例,长期随访(97±27)个月、(107±44)个月发现,DDD组患者左心房、左心室内径同术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5)mm比(35±5)mm,P=0.07;(47±7)mm比(47±5)mm,P=0.32],三尖瓣反流率显著增加(42.1%比10.5%,P〈0.01);VVI组左心房[(45±12)mm比(39±12)mm,P〈0.01]、左心室[(53±11)mm比(50±9)mm,P=0.01)]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加且三尖瓣反流率(42.4%比16.9%,P〈0.01)显著增加;DDD组[(57±7)%比(59%±9)%,P=0.11]和VVI组患者末次随访左心室射血分数[(53±10)%比(56±11)%,P=0.05]同术前比无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时DDD组和VVI组心房颤动发生率(5.4%比22.0%,P=0.14)、再住院率(26.3%比33.9%,P=0.08)和病死率(10.5%比11.9%,P=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起搏模式均不能阻止心脏电重构与机械重构的发生。提示现有的房室顺序起搏模式基础上,有必要寻求更加生理性的起搏部位或最小化心室起搏、优化房室间期等方式提高患者的预后。
- 董颖雪郭萌杨延宗高连君查咏梅解泽宙张树龙孙颖慧王莹琦夏云龙Javin Boodhna
- 关键词:起搏器心律失常心脏重构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2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心肌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6年8月在本院心血管科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发病时间,其中发病时间在12~24h者为急诊组(n=59),发病超过24h者为择期组(n=49),急诊组患者予以就诊当日行急诊PCI术,择期组常规药物治疗,7~14d后行PCI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PCI术后即刻有效率及住院期间、出院后3个月内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 (1)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患者LVEF与LVESV改善优于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诊组中PCI术后即刻成功率为96.61%;择期组为87.7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61,P=0.039);(3)住院期间急诊组中共有13例患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择期组中共有24例,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30,P=0.003)。在患者出院3个月随访期间,急诊组心脏意外事件总发生例数明显少于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07,P=0.014)。结论选择PCI术的时机对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心脏事件发生率以及心肌改善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影响,为提高疗效、降低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和改善心肌缺血,对于发病时间在12~24h的患者可考虑行急诊PCI治疗。
- 郭萌刘利军张春德余传庆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事件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