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玉清

作品数:69 被引量:852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8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财政
  • 13篇债务
  • 9篇经济增长
  • 8篇地方政府
  • 8篇政府
  • 8篇实证
  • 6篇中国财政
  • 6篇货币
  • 5篇政府债务
  • 5篇融资
  • 4篇地方政府债务
  • 4篇银行
  • 4篇债务风险
  • 4篇实证分析
  • 4篇货币政策
  • 4篇公共
  • 3篇融资平台
  • 3篇实证研究
  • 3篇收入份额
  • 3篇农业

机构

  • 50篇南开大学
  • 22篇中国人民大学
  • 7篇天津工业大学
  • 6篇中央财经大学
  • 5篇中国人民银行
  • 3篇对外经济贸易...
  • 3篇天津商业大学
  • 3篇中国人民银行...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南京财经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天津财经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68篇郭玉清
  • 14篇姜磊
  • 12篇李永宁
  • 5篇杨栋
  • 5篇黄明皓
  • 3篇毛捷
  • 3篇王晓峰
  • 3篇赵钧
  • 2篇何杨
  • 2篇朱军
  • 2篇周文和
  • 2篇郭庆旺
  • 1篇陆毅
  • 1篇陆毅
  • 1篇倪志良
  • 1篇刘晔
  • 1篇刘勇政
  • 1篇吕冰洋
  • 1篇方红生
  • 1篇蒋冉

传媒

  • 5篇经济研究
  • 5篇经济社会体制...
  • 4篇天津社会科学
  • 3篇统计与决策
  • 3篇南开经济研究
  • 3篇河北经贸大学...
  • 2篇世界经济
  • 2篇经济评论
  • 2篇财经研究
  • 2篇财政研究
  • 2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国际金融研究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财贸研究
  • 1篇财贸经济
  • 1篇中国经济问题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财经理论与实...

年份

  • 2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0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1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外股市波动及连动效应研究:1990~2005被引量:2
2007年
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较,中国证券市场仍属于新兴市场。使用C-GARCH模型探讨中国证券市场、海外成熟证券市场1990~2005年15年间的波动状况,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中国证券市场与海外证券市场之间的连动效应,我们得出如下结论: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中国证券市场波动都趋向于平缓,但趋近平衡的速度仍低于海外成熟市场。而且,中国证券市场对外部冲击的抵抗能力要低于海外成熟市场,市场整体稳定性亟需进一步增强。
杨栋郭玉清
关键词:股票市场收益率波动GARCH模型脉冲响应函数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散的源泉:资本深化还是效率改进?被引量:30
2010年
本文将中国各地区劳均产出增长率分解为效率改进和资本深化的贡献,经验分析表明地区差距持续扩散的动因在于非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诱致的效率改进,东部地区的产出前沿边界提升幅度明显超过中西部地区,在竞争机制推动下增进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西部加快要素市场建设,并促进开发利用同本地资源与要素禀赋相适宜的高效技术,具有调整产业结构、缓解区域差距的政策要义。
郭玉清姜磊
关键词:资本深化
融资平台债务与环境污染治理被引量:14
2022年
完善地方治理体系、统筹风险防控和生态安全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将企业排污数据与地级市融资平台债务数据进行匹配,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借助融资平台举债对辖区内企业排污的影响及其传导途径。研究发现:一方面,融资平台债务(主要是非绿色债务)通过土地引资竞争导致企业污染排放增加,尤其当环境规制约束较弱或经济发展压力较大时,融资平台债务容易引发低质量的土地引资竞争,对企业排污的刺激效应更明显;另一方面,融资平台发行的绿色城投债能抑制企业排污,有助于发挥债务风险和环境污染统筹治理的协同效应。本文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和环境污染的协同治理、切实推动地方政府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绩效提供了参考。
毛捷郭玉清曹婧徐军伟
关键词:企业排污
通货膨胀期限与责任:短期或中长期? 可变或固定? 政府或央行?
2013年
政府工作报告从2005年3月以来每年宣示的政府当年通货膨胀目标存在两个月通货膨胀脱锚期、通货膨胀目标期限较短、通货膨胀目标经常调整等问题。期限过短的通货膨胀目标承诺区间非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所能控制,也加剧了当年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一定程度上还损害了政府信任度。频繁的通货膨胀目标调整与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稳定的基本任务相违背,也扰乱了消费投资决策。通货膨胀控制信任度丧失使得我国现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对通货膨胀锚定和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作用不大,通货膨胀脱锚导致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本较高。为此,建议新一届政府确立跨周期的固定不变的中期或者长期通货膨胀目标。
李永宁黄明皓郭玉清郑润祥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政府中央银行
新发展格局下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被引量:6
2022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以人本主义价值观念引领新发展格局下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转型,亟须完成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冲击、促进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增进高质量发展中的民生福祉等目标任务。新《预算法》生效实施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提供了改革机遇,但也存在多重现实挑战。基于目标任务、改革机遇和现实挑战,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应统筹发展与安全,通过债务投资领域的适应性拓展和管理绩效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地方财政可持续。
郭玉清
区域外部性视角下支出竞争的增长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利用中国198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空间区域的外部性视角考察了分税制改革前后地方政府支出竞争的跨类、跨期、跨域增长效应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分税制改革前,各省区相互分割的市场环境决定了省区增长,主要受本地支出策略影响,本地免费搭车获得其他省区支出策略的外部性收益不高;分税制改革后,市场环境趋于整合,跨区域支出竞争抑制了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倾向,支出竞争的效益外溢性、竞争外溢性和信息外溢性悄然发生变化,邻域省区之间的经济争胜尤为显著,但过度竞争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增长速度。为缓解激烈的区域竞争对抗、弱化地方财政隐性融资激励,应调整财政分权程度,使支出竞争中的各类外溢性尽可能转化为省区增长的内部收益。
郭玉清姜磊
关键词:空间外部性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激励及其隐性风险控制被引量:15
2014年
中国近十余年来地方政府债务的快速膨胀,是经济转轨时期一系列财政、金融、政治等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地方政府举债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也反过来为地方政府举债提供了财源保障和投资需求。尽管中国特有的举债融资模式有力保障了大国经济增速,但也蕴含着融资方式、偿债信用、转嫁升级、制度更替等隐性风险。隐性风险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要全面取缔地方政府举债,应针对基层政策的潜在流动性危机,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相互衔接的"三位一体"监管策略体系,遏制地方举债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保障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以及财政常态运行安全。
郭玉清姜磊李永宁
关键词:城市化地方政府债务
中国各省区财政偿债能力的比较与演进:2005—2012被引量:31
2015年
借鉴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主权信用评级管理经验,设计中国各省区财政偿债能力的分层指标体系,测算2005—2012年省域财政偿债能力的客观熵值法量化评级结果。研究表明,中国省际财政偿债能力持续走低,并呈现出从东到西逐级递减的阶梯状布局,从中央到省级以下政府示范延伸的非对称财权事权分配框架使得西部基层政府的偿债能力尤其孱弱,而东、西两大区域内部的偿债能力正逐步趋同。为此,亟需在财政部门组建地方政府债务监控机构,实现地方财政偿债风险的区域联动预警,以"事前设限、事中控管、事后调整"的"三位一体"式动态监管策略,强化地方财政偿债能力。
郭玉清袁静李永宁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熵值法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最优规模的估算被引量:4
2006年
通过构建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并代入我国1981-2004年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发现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最优规模为8.26%,实际投入规模要小于此最优水平。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确保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增长。
郭玉清
关键词:财政农业投入实证分析
渐进式改革、双支柱调控转型与财政政策效果研究
2023年
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配合促进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是中国宏观调控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实证为基础,构建了嵌入双支柱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别评估家庭和企业两类信贷约束变化的财政政策乘数效应。研究表明,基于不同微观主体的信贷约束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宏观审慎政策由强变弱和货币政策盯住产出系数变小能够增强政府消费和转移支付的乘数效应,但同时也会导致所得税和广义消费税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变大。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以信贷约束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混合型或价格型或数量型货币政策”等双支柱调控转型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效应,认为家庭信贷约束由弱变强对财政政策乘数效应的影响极小,但是,如果针对企业的信贷约束由弱变强则必将极大削弱财政政策效果。
陈创练高锡蓉徐锦辉郭玉清
关键词:宏观审慎政策财政政策乘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