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梅娥 作品数:8 被引量:65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历史地理 更多>>
东北长白山区北部虎山泥炭剖面植硅体的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9 2011年 长白山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的区域,将其中的泥炭地作为信息载体来获取气候信息对恢复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植硅体的抗腐蚀和产量高等特点为第四纪环境变迁的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选择了长白山区北部的虎山泥炭剖面为典型剖面,对其沉积物中植硅体组合的环境指示意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根据虎山剖面植硅体图谱分析认为:该地区2 515 aB.P.以来气候以寒冷为特征,在寒冷气候的背景下该区域经历了五个相对冷暖的波动阶段。通过对虎山剖面的植硅体组合特征的研究,发现根据植硅体组合反演的古环境规律与孢粉分析的结果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同时,还发现虎山泥炭剖面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植硅体类型的大小与温暖指数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李荣麟 介冬梅 刘艳萍 葛勇 郭梅娥 王婷 王刘奎 王铎霖关键词:植硅体 泥炭 长白山区植硅体—气候因子模型的研究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硅元素形成植硅体,植硅体通过植物残体回归到土壤,因此,许多学者利用土壤中的植硅体组合来恢复和重建古环境与古气候。然而,土壤中的植硅体组合与群落植硅体组合之间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学界至今仍没有统一明确的认识... 郭梅娥关键词:植硅体 文献传递 东北地区芦苇植硅体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2013年 深入研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不同生长期植硅体的形态变化规律,对提高古植被重建精度、探讨植硅体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东北地区12个样点的芦苇叶片进行研究,选取长势相近、叶片大小一致的芦苇叶片,用湿式灰化法提取植硅体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命名。研究发现,芦苇植硅体主要有5种类型,在不同生长期内和不同温湿度组合下,其植硅体类型组合基本无变化,说明同种植物的植硅体类型组合具有稳定性,据此可以有效地恢复古植被;同时芦苇鞍型植硅体百分含量的峰值出现在7月份,随后稍有减少,而芦苇扇型植硅体百分含量和浓度的峰值出现在8或9月份,谷值在7月份。由此推测芦苇鞍型植硅体的形成可能更多地受控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芦苇扇型植硅体的形成可能与机动细胞的支撑作用关系密切。实验结果还表明芦苇植硅体浓度并不是随着时间逐渐积累的,其在8月份达到峰值,9月份达到谷值,因此推测植物植硅体浓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与植物在不同生长期其自身对硅的需求规律相一致。鞍型植硅体浓度的峰值也出现在8月份,谷值也在9月份,其浓度变化与芦苇植硅体总浓度的变化趋势相似。 刘利丹 介冬梅 刘洪妍 郭梅娥 李楠楠关键词:生长期 芦苇 植硅体 长白山区湿地表土植硅体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7 2012年 湿地在全球环境变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湿地表土中的植硅体分析是恢复第四纪古环境的重要途径。文中选取长白山区的桦南到哈尼一线的6处湿地表土,并采用PCA和CA分析植硅体组合的环境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温度因子是造成长白山不同湿地表土植硅体组合差异的第1环境因子,且植硅体的种类和含量与采样点上覆植被、湿度与海拔等环境条件都存在相关性。结合方差分析和植硅体大小变化趋势分析曲线可以看出,不同表土中符合方差分析条件的植硅体类型的大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总体来看,长白山区6处湿地中,植硅体类型基本相同,但温暖指数和植硅体的大小差异较显著,说明植硅体大小及其组合对温度都有较敏感的响应。 郭梅娥 介冬梅 葛勇 王婷 李荣麟 王刘奎 王培明 刘洪妍 刘利丹 李楠楠关键词:湿地 方差分析 1.4 ka来长白山北坡植硅体组合气候变化及林线变迁 被引量:3 2012年 植硅体作为一种新的环境代用指标,能很好地反映地方性植被状况,进而恢复古植被、古气候,本文把它应用于高山林线的研究中。通过研究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泥炭地赤池35 cm厚的泥炭剖面各层位的植硅体组合特征反演该地千年以来古气候特征,据此推断林线位置的变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 赤池泥炭剖面中发现的植硅体类型多数来源于草本植物,源于木本的植硅体较少,这与泥炭地多草本植物及草本植物植硅体产量较高有关。2) 赤池泥炭植硅体组合反映出长白山暖–温–冷–凉的气候波动状况。3) 1400 a B.P.以来,长白山赤池周围的植被可能经历了明针叶林→针叶林、岳桦林过渡带→岳桦林的演替过程。4) 与长白山北坡现在林线位置相比,约1400~920 a B.P.时期林线大约上侵300 m;约920~480 a B.P.时期林线大约上侵100 m;约480 a B.P.以来周围植被为岳桦林带,林线基本不变。 郭梅娥 吴凡 黄莹莹 王刘奎 介冬梅关键词:植硅体 气候变化 长白山泥炭湿地主要植物植硅体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2011年 对长白山地区常见的泥炭地25个属31个种植物进行了植硅体形态鉴定统计,共发现植硅体类型15种,它们分别是硅化气孔、棒型、扇型、板型、硅质突起、尖型、导管型、帽型、齿型、哑铃型、鞍型、多边帽型、毛发型等。除禾本科和莎草科、菊科部分植物植硅体含量高外,木贼科、堇菜科、茜草科、蓼科等部分植物植硅体的含量也较高。禾本科植物的短细胞植硅体对植物分类有意义,但可能因采样环境和种类差异等原因,长白山泥炭湿地禾本科植物的植硅体在形态和数量上都与其他区域同类研究结果有所差异,如禾本科早熟禾亚科的菵草中新发现了含量丰富的枕木型植硅体,黍亚科的荩草和水稗中还发现少量帽型植硅体;另外菊科兴安一枝黄花和齿苞风毛菊含有大量的特殊的尖形植硅体。硅化气孔宽度大小可指示环境湿度状况,对硅化气孔的数量和大小的深入研究将对古环境和古CO_2浓度的恢复有一定帮助。长白山泥炭湿地植物的植硅体与植物的分类关系密切,湿地植物植硅体中硅质突起、棒型、哑铃型和尖型植硅体特征组合代表湿冷组合,本研究中的5块泥炭湿地植硅体的组合特征受纬度变化影响不明显。 介冬梅 刘红梅 葛勇 郭梅娥 栗娜关键词:泥炭地 植物 植硅体 环境意义 东北地区芦苇植硅体形态的空间差异 被引量:4 2013年 笔者对东北地区12个样点的芦苇叶片的植硅体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芦苇植硅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揭示芦苇植硅体的环境指示意义,为定量恢复古环境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12个样点中芦苇植硅体基本类型相同,共有5种主要植硅体类型,即中鞍型、帽型、芦苇扇型、尖型和棒型;但芦苇植硅体的浓度随着纬度的变化而相应的发生变化。总体来说,纬度较低的样点芦苇植硅体的浓度较大,而纬度较高的样点芦苇植硅体的浓度相对较小;随着纬度的变化,芦苇的特征植硅体中鞍型的浓度也呈现波状变化,牡丹江以南的几个样点中鞍型植硅体浓度相对较大,9、10两个月牡丹江以北的几个样点中鞍型植硅体浓度迅速减少。芦苇扇型植硅体则呈现出纬度较高的样点植硅体浓度较大,纬度较低的样点植硅体浓度较小的特点,芦苇扇型植硅体的空间变化规律与扇型植硅体的不同。 刘洪妍 介冬梅 刘利丹 郭梅娥 李楠楠关键词:植硅体 芦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南省粮食安全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2014年 选取能够反映粮食安全状况的10个综合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河南省18个城市2006—2011年粮食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城市粮食安全状况差异较大;18个城市的粮食安全状况可分为稳定型、波动稳定型、波动上升型和波动下降型4种类型;针对河南省粮食安全地域分布不均衡以及粮食安全保障中遇到的问题,如耕地面积锐减,城市化进程加快引起的人口膨胀等,从区域经济发展、农田水利建设、耕地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系统等方面提出建议。 李楠楠 介冬梅 刘洪妍 刘利丹 葛勇 郭梅娥 阳金秀 陈雪松关键词:粮食安全 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