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庆东

作品数:55 被引量:381H指数: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动脉瘤
  • 14篇外科
  • 13篇动脉
  • 13篇颅内
  • 12篇手术
  • 10篇栓塞
  • 10篇肿瘤
  • 10篇胶质
  • 9篇外科手术
  • 9篇胶质瘤
  • 8篇栓塞治疗
  • 8篇介入
  • 7篇显微外科
  • 7篇颅内动脉
  • 7篇颅内动脉瘤
  • 6篇血管
  • 6篇神经外科
  • 6篇脑损伤
  • 5篇弹簧圈
  • 5篇手术治疗

机构

  • 47篇第四军医大学...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 1篇武警湖南总队...
  • 1篇西安医学院
  • 1篇铜川市人民医...
  • 1篇桐乡市第一人...
  • 1篇毕节市第一人...

作者

  • 55篇郭庆东
  • 32篇费舟
  • 32篇章翔
  • 25篇付洛安
  • 18篇张剑宁
  • 15篇李兵
  • 14篇曹卫东
  • 13篇刘伟
  • 12篇蒋晓帆
  • 11篇李侠
  • 10篇刘卫平
  • 9篇林伟
  • 9篇刘恩渝
  • 9篇张磊
  • 8篇高大宽
  • 7篇王彦刚
  • 6篇王西玲
  • 6篇贺晓生
  • 5篇刘先珍
  • 5篇姬西团

传媒

  • 19篇中华神经外科...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科技奖励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 1篇第七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5篇2001
  • 4篇2000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侧A1优势前交通动脉瘤的栓塞治疗(附48例报告)
2011年
目的总结使用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48例单侧A1优势前交通动脉瘤的经验和方法。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4月西京医院收治的单侧A1优势前交通动脉瘤患者48例,其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32~72岁,平均53.4岁。全部动脉瘤均在术中应用旋转成像图像后处理技术,并采用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内栓塞治疗,采用双侧颈动脉置管技术监测栓塞术中载瘤动脉通畅情况。对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技术,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微导管、微导丝辅助技术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其中38例术后6个月复查全脑血管造影,了解已栓塞动脉瘤及前交通动脉通畅情况。结果 48例患者中动脉瘤致密栓塞39例(81.25%),90%以上栓塞6例(12.50%),90%以下栓塞3例(6.25%);术中出血1例(2.08%),前交通动脉闭塞3例(6.25%),前交通动脉闭塞后对侧代偿2例(4.17%)。随访均无再出血,38例复查全脑血管造影见动脉瘤栓塞致密、前交通动脉血流通畅。结论单侧主供血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术中应注意保持前交通动脉通畅,使用微导管或微导丝置于瘤颈处辅助栓塞有一定帮助。
郭庆东刘伟付洛安张磊张学析胡晶费舟
关键词:电解可脱卸弹簧圈颅内动脉瘤
丹参酮ⅡA与丹皮酚配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与丹皮酚配伍(简称双丹配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梗死体积、自由基变化的影响,探讨双丹配伍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大鼠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给予双丹配伍干预,观察和评价受试动物行为学、脑梗死率、脑指数、脑含水量、SOD、MA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双丹配伍的各试药组均具有明显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脑梗死率、脑指教、脑含水量、提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②双丹配伍各组中1:3配伍组的总体药效作用优于1:2和1:4组,但数据未见统计学差异;③双丹配伍尾静脉注射的药效作用明显优于预先灌胃组。
杨倩郭庆东谢艳华周暄宣李骅王四旺
关键词:中动脉缺血再灌注丹皮酚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目的提高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水平,观察栓塞载瘤动脉后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近十年来我们采用Magic BD微导管及球囊系统对2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进行了载瘤动脉(颈内动脉主干)近心端的介入...
付洛安郭庆东费舟蒋晓帆李亮王西玲章翔
关键词:介入栓塞治疗
文献传递
内窥镜辅助显微直视手术切除颅内胆脂瘤
张剑宁章翔费舟曹卫东付洛安刘卫平林伟郭庆东高大宽
颅-眶肿瘤的微创技术处理
2005年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技术处理颅眶肿瘤(COTs)的疗效。方法对56例颅眶肿瘤进行临床与影像学诊断,采用立体定向或神经导航技术,应用微创方法及不同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全组病例中,肿瘤位于颅前凹49例,颅中凹7例,均累及眶腔的眶上嵴、眶顶或侧壁。其中38例(67.9%)有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表现,53例(94.6%)出现视器症状。3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术前颈外供瘤血管栓塞术。结果44例肿瘤(78.6%)获手术全切除,12例(21.4%)为次全切除。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死亡。对47例经信访或门诊随访6个月至9年(平均3.6年),38例(80.9%)恢复满意,余9例(19.1%)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结论COTs多以视器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选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在立体定向和神经导航辅助下,以微创技术处理本病,可明显地改善其预后。
章翔费舟贺晓生付洛安张剑宁刘卫平王占祥蒋晓帆李兵郭庆东
关键词:微创技术
内窥镜辅助显微直视手术切除颅内胆脂瘤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总结颅内胆脂瘤显微直视手术中辅以内窥镜处理显微镜死角部位肿瘤的经验,以期提高颅内胆脂瘤的全切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8年8月手术治疗的颅内胆脂瘤患者251例,所有病人术前均经CT、MRI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肿瘤位于小脑桥脑角151例,鞍区61例,松果体区16例,脑实质内10例,纵裂内5例,枕大池区4例,颅中窝底硬膜外4例。依肿瘤所在部位选择恰当骨瓣开颅,先在显微镜直视下分离切除所见肿瘤及其包膜,然后用内窥镜观察显微镜死角区域是否有残余肿瘤,并在内窥镜下切除之。同时以1992年8月至2000年7月收治的未用内窥镜辅助手术的颅内胆脂瘤248例作为病例对照。结果内窥镜辅助手术组术后经影像学检查,全切223例(88.84%),大部切除28例(11.16%);术后近期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者6例(2.4%);无手术死亡。获随访196例,随访期0.5~8年,均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对照组全切162例(65.32%),大部切除86例(34.68%),出现神经功能损害者7例(2.82%),死亡1例。结论在颅内胆脂瘤显微直视手术中,辅以内窥镜可以观察并切除显微镜死角内的残余肿瘤,从而明显提高手术全切率,有效防止肿瘤复发。
张剑宁章翔费舟曹卫东付洛安刘卫平林伟郭庆东高大宽
关键词:颅内胆脂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内窥镜
电针调节心理性应激状态下胃动力障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00年
采用高压恒流脉冲刺激器制备心理性应激模型 ,探讨心理性应激可以导致胃运动功能障碍 ,而针刺对心理性应激状态下胃动力障碍具有防治调节作用的机理。将 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心理性应激组及心理性应激 +针刺组。电针刺激大鼠双侧“足三里” ,细胞外引导测定迷走神经背运动核 (DMV)自发放电 ,浆膜法测定胃电数据。正常情况下 ,大鼠迷走神经背运动核自发放电较少 ,胃电活动较为规律。在心理性应激状况下 ,迷走神经背运动核自发放电不规律 ,胃电活动出现紊乱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二者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心理应激条件下给予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 ,迷走神经背运动核自发放电较少 ,胃电活动与正常状况相接近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二者无差异 (P >0 0 5 )。提示心理性应激可以导致胃动力障碍且二者关系密切 ,针刺“足三里”对其有明显的调节防治作用。
王景杰黄裕新郭庆东王庆莉
关键词:针刺心理性应激动力障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应用免疫组化 SABC法和原位杂交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在 ~ 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结果 62例 ~ 级脑胶质瘤组织 VEGF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 3 0 .7%、40 .0 %、73 .7%和 86.7% , ~ 级脑胶质瘤阳性率明显高于 ~ 级脑胶质瘤 ,差异显著 ( P<0 .0 1 )。原位杂交显示 VEGFm RNA表达 ,与 VEGF蛋白表达结果相近。提示VEGF高表达与脑胶质瘤组织分化程度低、侵袭强等恶性表型密切相关 。
郭庆东章翔费舟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胶质瘤恶性程度脑肿瘤免疫组化SABC法原位杂交
基于RT-PCR基础上的体内重组法构建人源性胶质瘤单链抗体库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构建人源性胶质瘤噬菌体抗体库 .方法 经逆转录、套式PCR从脑胶质瘤患者血淋巴细胞中扩增出抗体轻链Vκ 和重链VH 基因 .先构建Vκ 基因库 ,并使连接Vκ 和VH基因的Linker与Vκ 基因连接 ,再将VH 基因克隆入Vκ 基因库 ,即构建成约为 3.5× 10 6 的单链抗体 (ScFv)基因库 .以Loxp5 11序列替代Linker序列 ,并将ScFv克隆入pDNA5内进行重组、鉴定 ,得到新的ScFv噬菌体抗体库 .结果 表明原初级噬菌体抗体库经Cre Loxp5 11系统重组后库容量达到 8.5× 10 8,部分测序证实抗体基因与人源性抗体基因数据库同源 .结论 利用体内重组系统明显提高了所建的抗体库容量 。
王彦刚章翔费舟张剑宁付洛安刘卫平赵爱志郭庆东刘先珍
关键词:胶质瘤噬菌体抗体库单链抗体脑肿瘤
微导管塑形技术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目的总结68例使用微导管塑形技术在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的经验和方法。方法68例均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全部动脉瘤均在术中使用旋转成像图像后处理技术,其中60例采用微导管45°塑形栓塞动脉瘤,8例采...
刘伟郭庆东付洛安张磊张学析费舟
关键词:微导管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