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家松

作品数:81 被引量:347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篇细胞
  • 22篇干细胞
  • 19篇脊髓
  • 17篇神经干
  • 17篇神经干细胞
  • 16篇脊髓损伤
  • 14篇神经元
  • 12篇施万细胞
  • 10篇分化
  • 8篇免疫
  • 7篇全横断
  • 7篇细胞移植
  • 6篇电针
  • 6篇督脉
  • 6篇神经干细胞移...
  • 6篇神经营养
  • 5篇督脉电针
  • 5篇神经元样
  • 5篇神经元样细胞
  • 5篇缺损

机构

  • 40篇南方医科大学
  • 22篇中山大学
  • 1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广州医学院
  • 3篇佛山科学技术...
  • 3篇湘南学院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 2篇香港大学
  • 2篇顺德桂洲医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佛山市科学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活力健国际有...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77篇郭家松
  • 24篇曾园山
  • 17篇王祥海
  • 16篇李海标
  • 12篇董为人
  • 10篇陈穗君
  • 7篇沈宏友
  • 7篇陈英华
  • 7篇尹保国
  • 7篇丁英
  • 6篇吴立志
  • 6篇文锦坤
  • 6篇李晓滨
  • 6篇潘梦婕
  • 5篇刘忠英
  • 5篇沈志勇
  • 5篇黄文林
  • 5篇陈玉玲
  • 5篇李振林
  • 5篇张丽华

传媒

  • 14篇解剖学报
  • 7篇中国临床解剖...
  • 5篇解剖学研究
  • 4篇第一军医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四川解剖学杂...
  • 2篇生命科学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解剖与临床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针灸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9篇2004
  • 10篇2003
  • 6篇2002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刀治疗项部肌肉劳损的应用解剖
2003年
尹保国郭家松沈宏友沈志勇
关键词:针刀治疗项部肌肉劳损
间充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长距离缺损往往需要神经移植,因自体神经来源困难,可借助生物材料和干细胞构建人工神经治疗周围神经缺损。本课题组近年来开展了系列相关研究,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①以自聚合肽纳米纤维水凝胶(SAPNS)填充的血...
郭家松王祥海占小多潘梦婕胡晓芳陈一菁
RhoA在损伤脊髓内表达的时空分布(英文)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RhoA在脊髓不同部位各种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建立小鼠脊髓全横断性脊髓损伤模型,术后1,3,7,14,28,56,112 d后取材制备脊髓冰冻切片,利用RhoA/NF200、RhoA/GFAP、RhoA/CNPase和RhoA/IBA1双荧光标记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显示RhoA在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并对各种细胞中RhoA阳性细胞百分率及RhoA阳性细胞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正常小鼠脊髓内,只有极少数神经元或少突胶质细胞呈RhoA弱阳性表达。脊髓损伤后,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中的RhoA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均显著增高并在损伤后第7天达到峰值,随后又逐渐降低,在损伤后112 d接近正常水平。小胶质细胞中RhoA的表达方式略有不同,RhoA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均在第14天达到峰值,随后虽降低但在第112天仍保持较高的水平。结论创伤不仅导致脊髓神经元中RhoA阳性细胞数的明显增加和RhoA表达强度的提高,还可不同程度地增强各种胶质细胞中的RhoA表达。在不同时间段,不同部位及不同细胞内RhoA表达的方式均有不同。
康晓宁文锦坤王祥海潘梦婕张玮玮占小多刘忠英吴武田郭家松
关键词:脊髓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RHOA
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被引量:18
2005年
曾园山李晓滨郭家松陈雅云丁英陈玉玲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移植督脉电针急性脊髓损伤脊髓损害经济负担
督脉电针治疗大鼠全横断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1
2003年
目的 :探讨督脉电针对大鼠全横断性脊髓损伤的行为和结构修复的影响。方法 :用BBB评分法和爬网格试验检测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及督脉电针治疗后大鼠的运动功能 ,荧光金逆行标记法检测再生神经元 ,用生长相关蛋白 43 (GAP 43 )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脊髓损伤区周围神经元GAP 43的表达。结果 :督脉电针治疗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有明显地恢复 ,损伤区脊髓组织退变减轻 ,躯体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及红核内的神经元密度增大 ,脊髓组织内GAP 43阳性神经元增多 ,在脊髓横断头侧端灰质内、躯体运动感觉区及红核内有少量被标记细胞。结论 :督脉电针治疗可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 。
郭家松曾园山陈玉玲李海标吴立志丁英陈穗君
关键词:督脉电针治疗
应激性大鼠肾小球入、出球小动脉口径的比较研究
2002年
目的 研究应激性大鼠血压升高时肾脏结构的变化。方法 给SD大鼠间断性足底电刺激 15d ,隔日监测尾动脉血压 (BP) 1次 ,观察其尾动脉BP的变化情况和第 15天后肾脏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口径的变化。结果 单纯应激组在第 9、11、13、15天测得BP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第 15天后肾脏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口径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区别 (P >0 .0 5 )。L -ARG +应激组隔日测得BP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第 15天测得BP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BP未升高 ,且有下降的趋势 ,第 15天后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口径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区别 (P >0 .0 5 )。结论 应激刺激可使BP升高 ,应激性大鼠血压升高的早期肾脏入、出球小动脉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尹艳茹郭家松周洁
关键词:应激性口径血压
神经干细胞与NT-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联合移植促进全横断脊髓损伤大鼠功能修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与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s)联合移植对全横断脊髓损伤大鼠的后肢运动及神经传导功能修复的作用。方法:将NSCs与NT-3基因修饰SCs或未基因修饰SCs联合移植,或NSCs单独移植到大鼠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处,60d后进行爬网格测验和BBB评分检测运动功能。第67d,进行皮质运动诱发电位(CMEP)和皮质感觉诱发电位(CSEP)检测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结果:脊髓损伤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及CMEP和CSEP的修复程度依次为NSCs与NT-3基因修饰SCs联合移植组,NSCs与未基因修饰SCs联合移植组,NSCs单独移植组和实验对照组。结论:NSCs与NT-3基因修饰SCs联合移植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的后肢运动及神经传导功能的修复。
郭家松曾园山李海标黄文林李晓君刘甘泉李晓滨
关键词:全横断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雪旺细胞感觉诱发电位CSEP
酒精对小鼠海马突触结构影响的电镜定量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通过定量分析饮酒后小鼠海马内突触结构的形态参数变化 ,探讨酒精对脑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 18只 2 0~ 30g昆明小鼠 ,随机均分为A、B、C组。三组动物分别以纯水、5 %酒精、10 %酒精为唯一饮料连续喂养 6 0d后 ,应用透射电镜及图象分析方法观察并测定海马CA1区突触结构的形态参数。结果 与A组相比较 ,B、C组突触结构的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突触活性区长度及突触间隙宽度均显著性变小。其中C组与B组相比 ,C组的突触间隙宽度明显变小 ,且有显著性差异 ,而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和突触活性区长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酒精可以引起突触的可塑性变化 ;酒精通过改变突触结构的形态而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功能及动物的学习记忆。
郭家松尹保国李振林沈宏友欧洋
关键词:酒精海马突触电镜
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促进大鼠受损伤脊髓组织产生神经生长活性物质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能否促进受损伤脊髓组织产生神经生长活性物质。方法成年大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NSCs组)、督脉电针组(电针组)和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电针NSCs组)。除正常组外均实施T10段脊髓全横断手术,其中电针组和电针NSCs组于术后5d进行电针治疗。分别于术后14 d和28 d取材,进行受损伤脊髓组织环一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放射免疫检测;用Westenblotting检测神经营养素-3(NT-3)、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以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水平。结果1.在术后14 d,NSCs组、电针组和电针NSCs组的脊髓损伤区cAMP含量较正常组有增加。但除电针组外,脊髓损伤区的上段或下段组织cAMP含量低于正常组。在术后28 d,电针NSCs组脊髓损伤区上段、下段组织cAMP含量仍保持较高水平。NSCs组和电针NSCs组的脊髓损伤区cAMP含量较正常组有所增加。2.NT-3、Trk及GAP-43的表达以电针组和电针NSCs组较为明显,对照组和NSCs组的3种蛋白表达均低于电针组和电针NSCs组。结论督脉电针能促进受损伤的脊髓组织产生cAMP;督脉电针与NSCs移植联合应用能保持受损伤的脊髓组织较高水平的cAMP,而且NT-3、Trk及GAP-43的含量也有增高的趋势。
李晓滨曾园山陈玉玲陈雅云郭家松陈穗君
关键词: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环-磷酸腺苷放射免疫
灵芝孢子油对铝中毒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油对铝中毒引起的中枢神经损伤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连续30d注射AlCl3的方法制备铝中毒痴呆小鼠动物模型。预防组在注射AlCl3的同时以灌胃法喂服灵芝孢子油,治疗组则在注射AlCl330d后喂服灵芝孢子油,预防组及治疗组均以生理盐水替代灵芝孢子油作为对照。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学习记忆功能,并以透射电镜方法观察海马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使用了灵芝孢子油的预防实验组和治疗实验组小鼠的学习记忆水平均显著提高,而且海马内神经纤维、线粒体和突触等超微结构的病理性损伤得到了明显缓解。结论:灵芝孢子油对铝中毒引起的中枢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沈志勇郭家松钟志强李振林李新顺秦建强
关键词:灵芝孢子油铝中毒学习记忆海马超微结构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