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郦建强

作品数:160 被引量:1,880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4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9篇水利工程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篇天文地球
  • 11篇农业科学
  • 7篇理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2篇水资源
  • 19篇水资源承载
  • 17篇遗传算法
  • 16篇水资源承载力
  • 15篇综合评价
  • 10篇旱灾
  • 9篇投影寻踪
  • 8篇生态
  • 8篇区域水资源
  • 8篇流域
  • 8篇抗旱
  • 8篇干旱
  • 8篇承载力评价
  • 8篇传感
  • 7篇水利
  • 7篇水资源配置
  • 7篇抗旱能力
  • 7篇加速遗传算法
  • 6篇地下水
  • 6篇多目标决策

机构

  • 122篇中华人民共和...
  • 52篇合肥工业大学
  • 39篇北京师范大学
  • 31篇河海大学
  • 22篇南京水利科学...
  • 9篇中国水利水电...
  • 9篇陕西省水利电...
  • 3篇衡阳师范学院
  • 3篇水利部淮河水...
  • 2篇内蒙古工业大...
  • 2篇三峡大学
  • 2篇安徽省(水利...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国家发展和改...
  • 1篇安徽水利水电...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60篇郦建强
  • 56篇金菊良
  • 45篇杨晓华
  • 26篇杨志峰
  • 26篇周玉良
  • 21篇陆桂华
  • 19篇张礼兵
  • 19篇李原园
  • 14篇吴成国
  • 14篇刘丽
  • 13篇汪哲荪
  • 13篇徐翔宇
  • 12篇蒋尚明
  • 10篇沈时兴
  • 10篇沈珍瑶
  • 9篇王宗志
  • 9篇张明
  • 9篇王平
  • 8篇潘争伟
  • 7篇李爱花

传媒

  • 19篇中国水利
  • 17篇水科学进展
  • 13篇水利规划与设...
  • 7篇河海大学学报...
  • 6篇华北水利水电...
  • 5篇系统工程理论...
  • 5篇水电能源科学
  • 5篇水资源保护
  • 5篇灾害学
  • 4篇环境工程
  • 4篇水利学报
  • 3篇水利水电技术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水文
  • 2篇人民长江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人民黄河
  • 2篇水力发电学报
  • 2篇水利发展研究

年份

  • 6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4篇2020
  • 10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5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1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7篇2004
1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际抗旱能力下的南方农业旱灾损失风险曲线计算方法被引量:17
2014年
基于前期研究提出的4种假定灌溉条件下季节性干旱频率-旱灾损失率定量关系曲线,针对不同频率干旱发生时来水条件存在的差异与实际抗旱能力的不同,研究在变化的实际抗旱能力下,农业季节性干旱频率和旱灾损失率之间的定量关系,以此计算出实际抗旱能力下农业旱灾损失风险曲线。首先,以干旱期间供水满足需水的比例作为抗旱能力指标,分别建立抗旱能力指标-来水频率、干旱频率-干旱烈度保证率之间的关系曲线,以干旱烈度保证频率表征来水频率,进而得出各次干旱过程的抗旱能力指标与干旱频率的一一对应关系。然后,利用Copula函数计算干旱频率,通过EPIC模型模拟水稻产量并计算损失,建立干旱频率-假定灌溉水平-旱灾损失率三者间关系。最后,根据抗旱能力和干旱频率的对应关系,并以抗旱能力指标反映灌溉水平,可推得现状水平年实际抗旱能力下的干旱频率-旱灾损失率曲线。在湖南株洲市水稻旱灾损失风险计算的应用实例表明,实际抗旱能力下双季早稻夏季5—7月干旱频率-旱灾损失率之间,基本呈半对数函数趋势关系。对比历史旱灾损失调查结果,当发生2、5、10年一遇的干旱时,旱灾损失率的实际调查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相对差值分别为1.69%、-5.33%和-4.81%。
孙可可陈进金菊良郦建强许继军费振宇
关键词:农业旱灾抗旱能力脆弱性水稻
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的布局特征与调控对策被引量:4
2020年
从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概念出发,按照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原则,提出了均衡空间的概念。结合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评价我国水资源承载力均衡空间的分布特征,分析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匹配情况。针对超载区、临界区、不超载区等不同类型的分区,提出水资源承载力调控对策。
徐翔宇唱彤郦建强何君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的最佳逼近模型被引量:13
2004年
 探讨了用评价标准信息和大样本数据驱动的最佳逼近模型(OAM)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新途径,提出了一套基于格雷码加速遗传算法的OAM建模方案.作为示例,对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OAM建模方法直观、精度高,即具有较强的分类功能,又具有较好的排序功能,评价结果可靠,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资源问题的综合评价.
杨晓华杨志峰郦建强陆桂华金菊良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遗传算法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的多目标决策理想区间法被引量:27
2004年
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基点法,以全局收敛的格雷码加速遗传算法为工具来确定权重,并对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进行改进,把评价标准处理成理想区间的形式,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多目标决策理想区间法(MODMIIM).MODMIIM既融入了专家的主观意见,又避免了各分目标之间的比较,评分,解决了在多指标决策中出现的相容或不相容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较为困难的问题,得到的最佳评价权重比较符合实际.文中介绍了MODMIIM的原理,给出了它的构成方法.并用MODMIIM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总的结论为黄河流域水资源总体上可再生能力较弱.MODMIIM与灰关联分析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遗传投影寻踪方法相比,可操作性强;与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相比,可靠性、适用性强,MODMIlM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资源综合评价问题中.
杨晓华杨志峰沈珍瑶郦建强
关键词:水资源综合评价多目标决策黄河流域
基于GIS的区域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被引量:30
2013年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子系统选取指标,建立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模型,结合GIS中自然断点分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全面综合地分析各地区相关性和差异性。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实例,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区划方法,将淮河流域分为6个旱灾风险分区,并对区划结果进行分析,为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和非工程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刘航蒋尚明金菊良郦建强周玉良刘丽
关键词:区划淮河流域
基于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互馈关系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优选被引量:4
2020年
结合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互馈关系分析指标体系。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结合该地区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互馈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资源系统中农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各指标相关系数都比较高,而生态环境系统中受水资源系统影响较大的指标为水源涵养能力和叶面积指数,受经济社会活动影响较大的指标为湿地比重、生物丰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度。分析结果可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的优化选取提供理论支持。
杨莹叶文岳卫峰郦建强徐翔宇
关键词: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串阻式河沟两岸浸润范围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阻式河沟两岸浸润范围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包括串阻式土壤水分传感器、非粘性土过渡层、地温传感器等,在河沟两岸的土地上,垂直于河沟水流方向各自等距钻出一排铅直的测试孔,每个测试孔中心插置有串阻式土壤水分传...
金菊良王宗志郦建强张明汪哲荪吴成国蒋尚明潘争伟赵君张礼兵刘丽周玉良沈时兴陈雰程亮
文献传递
解非线性极大极小问题的格雷码加速遗传算法被引量:6
2003年
引进求解非线性极大极小问题的格雷码加速遗传算法(GAGA),给出GAGA算法实施的详细步骤,建立了GAGA相应的收敛定理.对GAGA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与一般的格雷码遗传算法(GGA)相比,GAGA具有准确、快速和适用性强等特点,是一种既可以较大概率搜索全局最优解,又能进行局部细致搜索的优秀非线性优化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各种优化问题中.
杨晓华陆桂华郦建强
关键词:非线性格雷码遗传算法
水资源需求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36
2007年
根据我国1980-2000年国民经济实际用水状况,简要分析了水资源需求的驱动因素,建立了水资源需求驱动因素综合分析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00年全国总用水增加了1 220亿m3,其中工业和生活用水增长是国民经济用水增长的直接原因;(2)全国而言,排在前四位的正向驱动因素分别是工业增加值、农田灌溉面积、人口以及林牧渔需(补)水面积。负向驱动因素分别是农田灌溉定额的下降,其次是工业用水定额的下降;(3)对生活用水而言,北方省份人口增长对生活需水增长的贡献较突出,南方省份则是生活用水定额的提高对生活需水增长的贡献较突出;(4)对工业用水而言,工业规模的扩大是驱动工业需水增长的主要因素;北方省份工业用水定额下降对抑制工业需水增长的贡献率明显;(5)农田灌溉面积变化对农田灌溉需水变化影响较大。分析结果为把握我国未来水资源需求变化态势,合理配置水资源提供依据。
袁宝招陆桂华李原园郦建强
关键词:水资源需求分析模型
现代水网规划编制的战略思考被引量:13
2021年
文章从战略层面对现代水网规划编制的背景、思路、核心要点等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规划编制应按照“摸清现状-剖析问题-搭建框架”的思路,按照系统观念、“五水统筹”的要求,做到“上搭天线、下接地气”,真正让中央的治水思路落地生根,有效解决地方水网构建中的实际问题;以辽宁空间均衡水网规划和池州现代水网规划编制为例,详细分析了现代水网规划编制的总体框架和重点任务,以期为省市一级现代水网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王平郦建强何君郭旭宁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