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厚峰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汉族
  • 9篇汉族人
  • 6篇单核
  • 6篇单核苷酸
  • 6篇银屑
  • 6篇银屑病
  • 6篇核苷
  • 6篇核苷酸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遗传学
  • 5篇易感
  • 5篇易感性
  • 4篇基因
  • 3篇系统性红斑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狼疮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2篇寻常型

机构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教育部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山东省皮肤病...
  • 1篇淄博市疾病预...
  • 1篇威海市疾病预...
  • 1篇青岛市疾病预...
  • 1篇邹城市皮肤病...
  • 1篇寿光市皮肤病...
  • 1篇济南市皮肤病...
  • 1篇安徽省皮肤病...
  • 1篇基因组研究所

作者

  • 13篇郑厚峰
  • 10篇孙良丹
  • 10篇杨森
  • 10篇张学军
  • 7篇周伏圣
  • 6篇韩建文
  • 5篇崔勇
  • 4篇张弛
  • 3篇张安平
  • 3篇沈颂科
  • 3篇权晟
  • 3篇唐先发
  • 3篇张晓燕
  • 3篇任为
  • 2篇任韵清
  • 2篇陆闻生
  • 2篇何君
  • 2篇高敏
  • 2篇李敏
  • 2篇肖风丽

传媒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0
  • 8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CGR2A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关联分析
2009年
目的研究FCGR2A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利用Illumina 610-Quad芯片在590例SLE患者和1135例正常对照中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选取芯片上覆盖FCGR2A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数据,用Plink1.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CGR2A基因上分型成功的5个SNPs(rs1801274、rs4657039、rs6696854、rs10800309和rs511278)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CGR2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SLE易感性无关联。
沈颂科任为韩建文张鑫高敏崔勇孙良丹周伏圣郑厚峰杨建强杨森张学军
关键词:红斑狼疮多态性单核苷酸
LCE3D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表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LCE3D基因多态性rs4085613位点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及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9例患者和1132例正常对照的LCE3D基因多态性rs4085613位点基因分型资料(基因分型采用Illumina 610芯片)。χ2检验用于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LCE3D基因多态性rs4085613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儿发病患者与成人发病患者、家族史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急性点滴型患者与慢性斑块型患者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E3D基因rs4085613遗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的易感性相关,但与发病年龄、家族史及临床类型可能无明显相关性。
唐先发李敏朱城垚路顺孙良丹郑厚峰王培光高敏周文明杜卫东杨森张学军
关键词:单核苷酸表型
华东某高校青少年人群血清维生素D水平:WBBC数据被引量:1
2018年
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不仅与肌肉骨骼疾病相关,还与其他多种常见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癌症有相关性。因此,了解人体维生素D水平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疾病易感性中的作用,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价值。
朱晓薇白维扬郑厚峰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青少年人群血清高校肌肉骨骼疾病
The importance of functional study in post- GWAS era for osteoporosis被引量:1
2017年
David Karasik郑厚峰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及相关表型的基因组遗传变异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导致的常见骨骼系统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下降和骨微结构损伤,由其所导致的骨折及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寿命。虽然连锁分析和候选基因关联研究也发现了一些骨质疏松症易感基因,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二代测序研究是发现疾病易感基因更加有效的方法。至今为止,25个全基因组研究发现了76个骨质疏松相关表型的易感基因和位点。本文旨在更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应用方向。
朱晓薇赵翩翩郑厚峰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易感基因骨密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中国汉族人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
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经典的自身免疫病,以多种自身抗体产生、补体激活、组织和器官的损伤为基本特征。SLE的病因包含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目的 ...
韩建文任韵清杨森张学军郑厚峰崔勇孙良丹左先波周福圣杜文辉权晟张弛
麻风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背景:由于麻风分枝杆菌宿主的局限性和难以在体外培养,限制了对麻风病的研究及其生物学方面的了解。宿主的遗传因素不仅影响对麻风菌的易感性,也影响麻风病的病程。方法:采用Illumina Human 610-Quad BeadChips对706个麻风病例及1225名正常对照人群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扫描的结果采用PLINK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可能阳性的93个SNPs位点在3254个麻风病例及5955名正常对照中验证,以确定麻风病的易感基因。同时我们在麻风病的不同临床型别中进行了异质性检验,以期发现与型别相关的易感基因。结果:(1)研究发现位于6个区域的15个SNPs达到了全基因关联研究水平(P<1.0×10^(-8)),定位了6个麻风病的易感基因:HLA-DR,RIPK2,TNFSF15,CCDC122,C13ORF31和NOD2。另外LRRK2基因对应SNP的P值为5.10×10,提示该基因可能为麻风病的易感基因。(2)研究发现5个SNPs在多菌型麻风病中的遗传效力强于少菌型。结论:位于调节固有免疫NOD2介导的信号通路中基因的变异与麻风病的易感性相关。
张福仁黄薇陈树民孙良丹刘红李毅崔勇颜潇潇杨海涛杨荣德初同胜张弛张林韩建文于功奇权晟于永翔张铮史本青张连华程晖王昌媛林燕郑厚峰付希安左先波王强龙恒孙一萍程义林田洪青周伏圣刘华绪陆闻生何素敏杜文莉沈珉金祺祎王颖Hui-Q iLowTantoso ErwinNinghan Yang李金勇赵欣娇曰林毛立国殷刚姜珍霞王晓东于京平胡宗厚巩翠华柳玉强刘瑞玉王德民魏东刘金献曹巍鲲曹恒仲李永平阎维国
关键词:麻风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易感基因
9q33~34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相关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9q33~34区域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结合本课题组银屑病易感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应用Sequen-om Mass Array质谱阵列技术对9q33~34区域8个SNPs进行基因分型(1103例银屑病患者和1104例正常对照),用Plink1.03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个SNPs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9q33~34区域8个SNPs与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不相关。
何君肖风丽张晓燕孙良丹韩建文陆闻生张安平周伏圣郑厚峰杨森张学军
关键词:多态性单核苷酸
LCE1B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银屑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LCE1B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结合本课题组银屑病易感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在1103例银屑病患者和1104例正常对照中,应用Sequenom Mass Array质谱阵列技术对LCE1B基因中的rs12023196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用Plink1.03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ombined=0.001)。结论LCE1B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相关。
张晓燕张弛任为何君范星张安平郑厚峰周伏圣孙良丹杨森张学军
关键词:多态性单核苷酸
IL-12B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表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IL-12B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132例正常对照的IL-12B基因多态位点rs3213094的基因分型资料(基因分型采用Illumina 610芯片)。χ2检验用于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IL-12B基因多态位点rs321309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基因型=1.30×10-5,P等位基因=4.2×10-6)。少儿发病患者和成人发病患者,家族史阳性患者和家族史阴性患者,慢性斑块型患者和急性点滴型患者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果显示IL-12B(rs321309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易感性相关联,但与发病年龄,家族史及临床类型可能无显著相关。
李敏唐先发朱诚垚肖凤丽任韵清张安平郑厚峰杜文辉孙良丹杨森张学军
关键词:银屑病表型多态现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