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晶
-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成长的代价——论《局外人》中的伦理选择与理性成熟
- 2013年
- 美国少年文学作家苏珊·辛顿的成名作《局外人》出版于1967年,描述了来自不同阶层的白人少年帮派"野小子"(greasers)和"瑟克"(soc)之间的矛盾和血淋淋的冲突斗争。作为从儿童世界到成人世界过渡的群体,每一位完成了生物选择、具备了朦胧伦理意识的少年都在善恶对错之间思考衡量。少年帮派的冲突斗争与帮派成员的理性成长历程紧紧相连。在理性意志和自由意志的一次次的交锋和转换中,少年们的伦理观念日渐明确,人性因子逐步增强,最终控制了兽性因子。理性的成熟让懵懂少年完成艰难的伦理选择,摆脱了儿童伦理身份,成长为真正的、伦理的人。
- 邹晶戴薇
- 关键词:《局外人》伦理意识伦理选择
- 4/3/2重复练习法与外语口语流利性的提高被引量:1
- 2009年
- 4/3/2重复练习法是以重复为手段,专为提高学生外语口语流利性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表明,以4/3/2重复练习法为基础,辅以合适的话题与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组织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外语口语的流利性。
- 邹晶
- 叛逆的表象——论《在路上》的“颠覆”与“抑制”
- 2013年
- 以新历史主义的"颠覆"和"抑制"两个视角来关照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我们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悖论:在"垮掉"的年轻人追寻精神至上,感性至上的叛逆表象之下,隐藏着物质至上、理性至上的实质。行走在路上的年轻人反叛不羁的行为举止对当时美国主流文化的颠覆中,蕴含着对主流社会伦理秩序的的含纳和妥协。反叛和颠覆的背后,依然耸立着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的绝对权威。
- 邹晶刘方
- 关键词:《在路上》颠覆
- 唱歌学汉语语音
- 2013年
- 世界范围内汉语学习的热情高涨,能够使用汉语已经成为一项有用的工作技能。但是在学说普通话的过程中,汉语拼音的学习或者说汉语语音的深入学习常常被忽视。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国内国外对外汉语教学经验观察和汉语理论学习,总结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拼音教学方法——唱中学。本文是从分析汉语语音特点出发,结合教学观察和理论,对唱歌学语音的具体方法和原因作了分析。
- 张玉珍邹晶
- 关键词:汉语语音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