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静

作品数:213 被引量:1,003H指数:16
供职机构:四川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泸州老窖科研奖学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6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7篇生物学
  • 23篇化学工程
  • 19篇理学
  • 7篇文化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2篇发酵
  • 33篇挥发性
  • 29篇风味
  • 20篇电子鼻
  • 20篇感官
  • 17篇色谱
  • 16篇相色谱
  • 16篇挥发性风味
  • 15篇透明质酸
  • 14篇甜面酱
  • 14篇面酱
  • 14篇酵母
  • 12篇诱变
  • 12篇气相色谱
  • 11篇蛋白
  • 11篇气质联用
  • 10篇挥发性成分
  • 9篇兽疫
  • 9篇兽疫链球菌
  • 9篇链球菌

机构

  • 110篇四川理工学院
  • 94篇四川旅游学院
  • 9篇四川大学
  • 8篇广州军区广州...
  • 8篇四川轻化工学...
  • 4篇成都大学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4篇四川省农业科...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四川广播电视...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泸州老窖股份...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宁德师范高等...
  • 1篇四川音乐学院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四川内江威宝...

作者

  • 210篇邓静
  • 123篇吴华昌
  • 52篇乔明锋
  • 51篇易宇文
  • 28篇赵兴秀
  • 25篇刘阳
  • 16篇何义国
  • 14篇张静
  • 13篇周健
  • 13篇胡金祥
  • 12篇赵长青
  • 12篇马钦元
  • 12篇方春玉
  • 11篇徐静
  • 11篇何莲
  • 10篇石娇娇
  • 10篇邹伟
  • 9篇范文教
  • 9篇石岩昌
  • 9篇李玉斌

传媒

  • 36篇中国调味品
  • 18篇中国酿造
  • 12篇食品工业科技
  • 9篇食品科技
  • 8篇食品与发酵工...
  • 8篇酿酒科技
  • 7篇食品科学
  • 6篇四川理工学院...
  • 6篇食品与发酵科...
  • 5篇生物技术
  • 5篇食品安全质量...
  • 4篇氨基酸和生物...
  • 4篇食品工业
  • 4篇广州化工
  • 4篇四川轻化工学...
  • 4篇食品研究与开...
  • 4篇中国食品添加...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医药工业...

年份

  • 2篇2024
  • 13篇2023
  • 15篇2022
  • 13篇2021
  • 7篇2020
  • 10篇2019
  • 9篇2018
  • 12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15篇2014
  • 10篇2013
  • 12篇2012
  • 9篇2011
  • 14篇2010
  • 8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0篇2005
2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然发酵甜面酱中耐高温生香酵母的鉴定与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对四川地区自然发酵甜面酱中的酵母菌进行筛选,得到6株耐45℃高温的生香酵母。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实验,初步确定其中3株为汉逊酵母(Hansenula),2株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1株为红酵母(Rhodotorula)。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检测了生香酵母高温发酵产生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并利用风味贡献理论,大致比较了不同代谢产物的香气值大小,结果表明:耐高温生香酵母Y1的主体香气成分为己酸乙酯和乙酸-3-甲基丁酯,Y4的主体香气成分为乙酸乙酯和2-戊基呋喃,Y5的主体香气成分为辛酸乙酯和3-羟基-2-丁酮,Y7和Y9的主体香气成分均为辛酸乙酯,Y11的主体香气成分为辛酸乙酯和己酸乙酯,从而为耐高温生香酵母在甜面酱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石娇娇张建军邓静邓毛程吴华昌
关键词:甜面酱生香酵母香气成分
羽毛水解生产复合氨基酸的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通过正交实验对利用鸭毛酸水解生产复合氨基酸的水解条件及水解液的脱色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酸浓度为6mol/L,固液为1/3,水解时间为12小时,其水解率可达58%。水解液脱色最佳条件为:脱色温度80℃,活性炭用量9%,脱色时间50min。
吴华昌黄鸣邓静李主全
关键词:鸭毛复合氨基酸酸水解脱色羽毛水解
保宁醋醋曲中产香酵母的鉴定及挥发性成分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从保宁醋醋曲中筛选出4株产香较强的酵母,通过真菌r DNA-ITS区PCR扩增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四株产香酵母Y7和Y9、Y10、Y18分别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yces anomalus)和口津假丝酵母(Candida melibiosica),采用GC-MS技术检测产香酵母发酵产物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Y7、Y9、Y10、Y18风味物质种类数依次为26、30、21、22,其中,Y9、Y10、Y18的醇类物质种类较多,相对含量较高的为乙醇和苯乙醇,而Y7酯类物质种类最多,主要为具有浓郁果香的乙酸乙酯,其相对含量达到25.238%。产香酵母的风味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不同,可赋予食醋不同类型的香气,对于食醋的增香有着重要的意义。
钟正丹吴华昌邓静左上春刘阳李玉斌龚加路张建军
关键词:保宁醋产香酵母分子鉴定挥发性成分
柑橘果皮中生香酵母的筛选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从微生物众多的柑橘中筛选得到生香酵母。方法从四川地区的柑橘果皮中筛选出4株产生浓郁香味的生香酵母,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ITS序列特征进行分析鉴定,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检测其发酵产生的挥发性香气,依据风味贡献理论比较不同菌株发酵的主体香气成分。结果 4株菌株(Y3、Y7、Y11、Y13)分别鉴定为桔假丝酵母(Candida quercitrusa)、蜜二糖假丝酵母(Candida melibiosica)、毕赤酵母(Pichia sp.1 TMS-2011)、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Y3的主体香味成分为2-壬醇、苯乙醇,Y7、Y11、Y13最主要的香气成分均为苯乙醇,且苯乙醇相对含量均在30%以上。结论分离得到的生香酵母具有发酵增香功能,在柑橘果醋工业化生产中潜力巨大。
刘阳邓静吴华昌邓毛程龚艳川钟正丹龚加路
关键词:柑橘生香酵母香气成分苯乙醇
甜面酱保温发酵过程中酶活的变化规律被引量:5
2014年
在甜面酱保温发酵过程中,通过研究不同发酵时期样品中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期探明保温发酵对甜面酱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均随着发酵的进行而逐渐降低。三类蛋白酶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变化趋势相似,均为先下降后小幅回升,而后逐渐降低,其中酸性蛋白酶的活力均最高,其次是中性蛋白酶,活力最低的是碱性蛋白酶。
张静邓静吴华昌赵长青邹伟石娇娇
关键词:甜面酱保温发酵酶活
无溶剂系统酶促POMF酯交换反应生产CBE的正交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本文运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在无溶剂系统中,利用1,3位置特异性脂肪酶催化POMF与硬脂酸甲酯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取类可可脂。结果表明:应以LipozymeIM做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55℃,振荡速度为150r/min,酶/底物配比为300U/10g,硬脂酸甲酯/POMF配比为1,且其产品经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热性能符合类可可脂质量的要求。
吴华昌邓静
关键词:酯交换反应脂肪酶类可可脂
MTT法在酵母菌活菌计数中最佳条件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并可以反映酵母菌活性的计数方法。以酵母菌Kazachstaniabarnettii为研究对象,探究了MTT计数法的最大吸收波长、反应时间、MTT添加量及甲腊是否溶解等影响因素。结果显示:MTT法测定Kazachstaniabarnettii活菌数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00nm,MTT反应量为10肛L,反应时间为150min,是否溶解甲腊对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p=0.113〉0.05)。在10^7~10^9cfu/mL的菌浓度范围内,MTT计数法与平板计数法呈显著相关性(p=0.998),表明MTT用于酵母菌活菌计数是可行的。
龚加路邓静吴华昌邹伟张静赵长青赵兴秀
关键词:活菌计数MTT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分析郫县豆瓣对鱼香调味汁的风味贡献被引量:20
2019年
利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不同年份郫县豆瓣对鱼香调味汁挥发性风味的贡献,并进行风味属性评价。检测到样品中共有风味物质68种,其中醇类7种、萜烃类24种、醛类18种、含硫化合物12种,其他化合物7种,不同年份豆瓣对鱼香调味汁风味化学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显示,气质联用、电子鼻和感官评价结果趋势一致;偏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郫县豆瓣中的酯类物质等与鱼香调味汁的酯香风味存在相关性。研究表明,气质联用、电子鼻和感官评价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以对鱼香调味汁风味进行全面分析,是食品风味化学研究的综合评价方法。
易宇文胡金祥杨进军刘阳彭毅秦吴华昌乔明锋邓静
关键词:电子鼻气质联用风味郫县豆瓣
气质联用技术结合电子鼻分析红酸汤挥发性风味差异被引量:11
2020年
通过挥发性风味物质对红酸汤进行分类,该文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与气质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结合雷达图、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4个品牌(冠想源A、玉梦B、亮欢寨C、刘胡子D)的红酸汤进行风味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雷达图能够将样品分成两类(A、C较为相似,B、D较为相似);GC-MS分析共鉴定出141种挥发性物质,共计8类,主要包括醇类、酚类、醛类、酸类、酮类、烷烯烃类、酯类、硫醚类,其中A、C主要挥发性物质为醇类、酸类、酯类;B、D为醇类、醛类和硫醚类。对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综合评分建立品质评价模型显示,A、C样品较相似,B、D样品较相似,与电子鼻分析结果互相印证,研究结果为红酸汤的风味评价提供参考。
杨进军胡金祥王林乔明锋何莲吴华昌邓静易宇文
关键词:电子鼻气质联用主成分分析挥发性物质
窖泥的评定指标检测被引量:16
2012年
通过测定10口白酒窖池中窖泥的感官指标和理化、微生物指标(水分、腐殖质、有效磷、氨态氮、pH、细菌总数、芽孢杆菌数和钙含量),并将各窖泥的感观指标评定总分和理化、微生物指标评定总分相加,得到窖泥样品各指标的综合得分。结果显示6号和2号窖泥的综合得分最高,分别为97.5和96.5分,属于优质窖泥;1号和9号窖泥样品的综合得分为23分和27分,属于较差窖泥;其余的窖泥属于一般窖泥。该结果与感官评定和理化、微生物指标单独测定时的结果基本一致。各指标的检测,对后续整改措施的制定具有较大的生产实际意义。
赵长青杨秦欢邓静吴华昌
关键词:白酒窖泥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