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晨
- 作品数:19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9
- 2009年
-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中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患病状况。方法采用Hanafusa提出的标准诊断暴发性1型糖尿病。系统性回顾2001~2008年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情况,分析暴发性1型糖尿病所占比例。结果 8年间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共8801例,其中新诊断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患者107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为11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约占本院连续住院糖尿病患者的1‰,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的10%。未观察到暴发性1型糖尿病发病逐年增加及月份聚集现象。结论暴发性1型糖尿病呈散发,成年人中常见,临床中应注意鉴别诊断。
- 郑超王臻张贻宇谭愈昱超晨周海峰杨亚玲车志宏周智广
- 关键词:糖尿病暴发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流行病学
- 双重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探讨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双重糖尿病(D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进行胰岛抗体检测的332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中DD所占比例。根据起病情况,将43例DD患者分层,比较急性起病与缓慢起病者起病时临床特征,并将其与30例1A型糖尿病和30例2型糖尿病比较。动态观察23例DD起病后第6、12、24、36、48、60月血清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变化情况。结果 (1)DD占该组住院糖尿病患者的2.41‰。(2)与1A型糖尿病比较,急性起病或缓慢起病DD患者BMI及腰臀比均较大,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均较高,而缓慢起病DD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滴度较低,HbA_1c较低,胰岛素抵抗指数较高;与2型糖尿病比较,急性起病DD患者HbA_1c较高,餐后2小时C肽较低,缓慢起病DD患者BMI较大。(3)DD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呈多样性。结论 DD患者起病时肥胖、伴胰岛自身免疫,残存一定胰岛β细胞功能,较1A型糖尿病胰岛功能更好,临床特征更接近2型糖尿病。
- 李燕玲郑超杨琳李霞超晨周智广
- 关键词:胰岛功能肥胖自身免疫
- 胰岛素抵抗对1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IR对T1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治疗的T1DM患者179例。采用估计葡萄糖处理率(eGDR)评估IR,按eGDR中位数进行分组,以eGDR<10.0 mg/(kg·min)定义为高IR状态。由超声科医生测量CIMT,CIMT≥0.9 mm或有斑块定义为CIMT异常。结果179例T1DM患者平均eGDR为10.0(8.9,10.7)mg/(kg·min),CIMT异常率为14.5%。CIMT异常比例与年龄和IR相关,在年龄>30岁(33.3%vs 1.0%)和高IR状态患者(20.7%vs 8.0%),CIMT异常比例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R是CIMT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T1DM患者IR程度与CIMT异常密切相关;在年龄>30岁的患者中,IR是CIMT异常的危险因素。
- 王雅琪石梅超晨李霞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胰岛素抵抗
- 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在NOD小鼠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 目的 研究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在1型糖尿病(T1DM)中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1 2周雌性野生型NOD小鼠和TRIF-/-NOD小鼠.过继转移糖尿病野生型NOD小鼠和TRIF-/-NOD小鼠...
- 超晨邰宁文向宇飞王一鹏彭剑周智广温莅
- 诊断学线上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被引量:9
- 2021年
- 为了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全力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中南大学2019至2020学年第2学期课程教学形式以在线教学为主。诊断学教学团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采用腾讯课堂、微信小程序、模拟教学软件和数字课程平台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全面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教学结束后,总结前期线上教学经验,并对线上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和思索,以期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
- 贺文芳诸兰艳张洁董海云超晨李丹曾慧卉
- 关键词:医学教育改革诊断学线上教学见习
- 多种全长胰岛抗原对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 目的:探讨联合谷氨酸脱羧酶(GAD65)、C肽(CP)、胰岛素(INS)等全长胰岛自身抗原进行CD4~+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T1DM)患...
- 唐维杨琳超晨赵云娟梁慧迎黄干王臻周智广
- 多种胰岛自身抗原联合检测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T细胞免疫异常的诊断价值
-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多种胰岛自身抗原反应性CD4+T细胞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细胞免疫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2008年1月到2011年3月初诊LADA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22...
- 唐维杨琳超晨赵云娟梁慧迎黄干王臻周智广
- 文献传递
- CTLA-4+49A/G和CT60基因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的相关性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49A/G和CT60基因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T1DM)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对332例T1DM,476名健康对照进行CTLA-4基因多态性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CTLA-4+49A/G、CT60基因型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结果(1)T1DM患者中CTLA-4+49A/G基因型GG频率高于健康对照(47.3%比35.1%,OR=1.66,P〈0.01),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的T1DM基因型GG频率更高(56.8%,OR=2.43,P〈0.01)。(2)T1DM中CTLA-4CT60基因型GG频率高于健康对照(67.8%比56.7%,OR=1.60,P=0.02),而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T1DM患者基因型GG频率更高(77,8%,OR=2.67,P〈0.01)。(3)与甲状腺抗体阴性的T1DM相比,甲状腺抗体阳性的T1DM CTLA-4CT60基因型GG频率更高(77.8%比62.3%,P〈0.05),更易携带谷氨酸脱羧酶抗体(77.8%比57.4%,P〈0.05)。结论CTLA-4+49A/G和CT60基因多态性与T1DM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相关。
- 金萍向斌林健黄干周卫东郑超超晨周智广
- 关键词:糖尿病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CTLA-4基因多态性
-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在急性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中的演变
- 目的:观察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 GADA)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antibody, IA...
- 超晨
- 关键词:1型糖尿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C肽胰岛功能
- 文献传递
- 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皮质醇水平和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 在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探讨夜间血清皮质醇水平和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关系。方法 检测316例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夜间0点血清皮质醇,按照不同的皮质醇水平分组,比较各组间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状况。所有夜间血清皮质醇>50nmol/L者行过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排除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皮质醇,同时检查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情况。结果 (1)在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DN发生比例在低、中、高皮质醇组逐渐升高,分别为13.3%、27.7%、44.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皮质醇组相比,中、高皮质醇组发生DR的比例升高(40.6%和1147.7%对22.7%,均P〈0.01)。高皮质醇组发生DPN的比例高于低皮质醇水平组(60.5%对38.7%,P〈0.01);(2)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夜间血清皮质醇水平较无并发症者高[(136.87±105.78对97.55±93.48)nmol/L,P〈0.01];与仅合并单个并发症者相比。合并有多个并发症的患者夜间皮质醇水平较高[(151.66±114.54对117.69±90.26)nmol/L,P〈0.05];(3)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除了女性、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以外,高皮质醇水平也是发生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经过校正病程、空腹血糖、HbA1c使用胰岛素治疗等因素后,夜间0点皮质醇水平仍是发生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13)。结论 在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夜间皮质醇水平升高可能是糖尿病伴发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傅奥博谢雨婷何斌斌杨琳罗说明张晶晶肖扬王臻刘玮冯琼超晨杨亚玲盛志峰苏欣彭依群李霞周智广
- 关键词:超重肥胖糖尿病皮质醇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