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晖
- 作品数:26 被引量:116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重点攻关课题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可溶性粘附分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为了解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可溶性粘附分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76例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VCAM-1、sE-selectine,并与52例TIA患者和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24小时内血清sICAM-1、sVCAM-1、sE-selectine水平明显高于TIA和健康对照组(P<0.01)。大梗死灶组血清sICAM-1、sVCAM-1、sE-selectine水平明显高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VCAM-1、sE-selectine水平在脑梗死发生24小时至7天呈现上升趋势,7天至14天呈下降趋势。结论:sICAM-1、sVCAM-1、sEselectine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参与了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在脑梗死急性期阻断粘附分子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 顾承志赵晓晖黄怀宇黄志东李新玲周永
- 关键词:脑梗死
- 脑梗死超负荷血糖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其相关性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超负荷血糖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1CAM-1)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分别于病程24小时、1周、2周与3周检测血清sICAM-1。结果:各组sICAM-1于24小时均有明显增高,1周时达高峰,后渐下降;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增高幅度更高;糖尿病组增高幅度最大、最持久。结论:超负荷血糖明显影响ICAM-1在脑梗死病理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控制脑梗死患者血糖及炎性反应为脑血管病的防治开辟新的途径。
- 赵晓晖顾承志黄怀宇
- 关键词:脑梗死超负荷血糖
- 抗帕颗粒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抗帕颗粒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36例 ,单用美多巴 ,研究组VP患者32例在美多巴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帕颗粒 ,分别检测加药前、后第7 ,15 ,30d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的各项指标。结果 :研究组使用抗帕颗粒第7d后,除红细胞压积外 ,所有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血液流变学指标到第15d继续下降 ,直至第30d(P<0.01) ;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第7d达最低 (P<0.01) ,一直延续至第30d(P<0.05)。结论 :抗帕颗粒可明显改善VP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 ,达到病因干预的目的。
- 赵晓晖顾承志黄志东黄怀宇
- 关键词: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血液流变学中医药疗法甲襞微循环
- 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TH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 2003年
- 目的 :观察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TH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帕金森病(PD)大鼠 80只 ,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美多巴组、抗帕颗粒组、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组。于喂养 4个月后取黑质纹状体组织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TH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密度。结果 :美多巴组黑质TH阳性神经细胞及纹状体TH阳性终末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 ,而抗帕颗粒组增多 2 0 %~ 3 0 % ,联合组增多最显著达 40 %~5 0 %。结论 :抗帕颗粒可改善PD大鼠黑质纹状体TH阳性神经元的病理改变 ,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治疗效果明显。
- 黄怀宇赵晓晖黄志东顾承志周永
- 关键词: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黑质纹状体
- “抗帕颗粒”对健康志愿者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探讨“抗帕颗粒”对健康志愿者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32例健康志愿者予以“抗帕颗粒”7.5 g,2次/日冲服,疗程15 d。于用药前后分别测定相关指标。结果用药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显著下降,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明显下降,肝肾功能及血象无明显变化。结论 “抗帕颗粒”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新药,明显改善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且无肝肾损害及抑制血细胞等副作用。
- 黄怀宇顾承志赵晓晖黄志东朱连海
- 关键词:健康志愿者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
- 甲亢性低钾麻痹发生机制与治疗特点探讨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分析甲亢性低钾麻痹 (TPP)相关实验室检查 ,并与原发性周期性低钾麻痹 (HOPP)对照 ,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 ,总结治疗特点。方法 :TPP2 5例 ,HOPP2 1例 ,分析两组发病诱因、心电图改变 ,分别测定入院时血清钾、镁、钙、最低血钾、2 4 h尿钾、血 CD3、CD4 / CD8、Ig A、Ig M、Ig G值 ,入院时即时补钾 ,TPP组及时抗甲亢治疗 ,并分别计算总补钾量。结果 :TPP组和 HOPP组入院血清钾均低于正常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TPP组 2 4 h尿钾明显增高 ,血镁亦显著增高 (P<0 .0 5 )。发病多与暴饮暴食、疲劳有关 ,细胞免疫明显异常 ,心电图改变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 ,总补钾量显著多于 HOPP组。结论 :尿钾排出增多 ,RBCMg2 + - ATP酶活性增高致症状加重 ,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 TPP的可能发生机制 ,与雄激素的关系有待于探讨 ;治疗 TPP时主张持续补钾、积极抗甲亢治疗、限制镁的摄入 。
- 赵晓晖顾承志黄怀宇
- 急性脑梗死超负荷血糖与细胞黏附分子-1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脑梗死超负荷血糖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36例)、应激性高血糖组(27例)和糖尿病组(24例),分别于病程24 h、1周、2周与3周检测血清可溶性ICAM-1。结果 各组可溶性ICAM-1浓度在24 h均有明显增高,正常血糖组(495±29)μg/L,应激性高血糖组(790±27)μg/L,糖尿病组(698±38)μg/L;可溶性ICAM-1浓度1周时达高峰,正常血糖组(748±31)μg/L,应激性高血糖组(1027±35)μg/L,精尿病组(1142±39)μg/L;此后逐渐下降,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增高幅度更高,糖尿病组增高幅度最大、最持久。结论 脑梗死时ICAM-1在超负荷血糖条件下表达明显增强,并在脑梗死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控制脑梗死患者血糖及炎性反应,为脑血管病的防治开辟新的途径。
- 赵晓晖顾承志黄怀宇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超负荷血糖细胞黏附分子-1高血糖症
- 老年脑卒中患者主动脉弓粥样斑块与脑动脉微栓子信号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04年
- 黄怀宇顾承志黄志东赵晓晖
- 关键词:老年人脑卒中AAA超声心动图
- 老年人颞动脉炎引起头痛三例被引量:4
- 1999年
- 例1女,76岁。因头痛、全身疼痛50余天,于1984年8月4日入院。以全身疼痛起病,头、颈、枕部酸胀痛最著,颞部、双肩、上臂、腰、髋及大腿亦感疼痛。晨起、久坐后有明显的一过性活动障碍。伴食欲减退、乏力。余无特殊病史。曾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体检:贫血...
- 丁莉朱公悦赵晓晖
- 关键词:老年人颞动脉炎头痛
- 急性脑血管病血清肌红蛋白变化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测定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肌红蛋白(MB)浓度,并对其结果作初步探讨。方法:无心肌、骨胳肌病变及肾功能障碍的脑卒中病人69例,RIA法测定其发病后第1、5、10、20d的 Mb。结果:脑出血、脑梗死病人的Mb均明显高于正常值,出血与梗死组间、不同出血部位及不同出血量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Mb升高在脑卒中病人中普遍存在,持续时间较长,且呈双峰曲线,升高的程度与预后直接相关,可能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 赵晓晖
- 关键词:肌红蛋白急性脑血管病血清诊断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