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志丹

作品数:279 被引量:3,620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7篇期刊文章
  • 7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9篇天文地球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74篇岩石
  • 72篇地球化
  • 72篇地球化学
  • 69篇花岗岩
  • 59篇岩浆
  • 48篇同位素
  • 48篇锆石
  • 37篇岩石成因
  • 35篇年代学
  • 33篇青藏高原
  • 32篇火山岩
  • 31篇青藏
  • 29篇冈底斯
  • 26篇拉萨地块
  • 25篇岩浆作用
  • 25篇火山
  • 24篇山岩
  • 23篇白垩世
  • 20篇岩浆混合
  • 19篇特提斯

机构

  • 225篇中国地质大学...
  • 76篇中国地质大学
  • 44篇中国科学院
  • 42篇成都地质矿产...
  • 30篇中国地质科学...
  • 15篇石家庄经济学...
  • 13篇北京大学
  • 5篇国土资源
  • 5篇中央研究院
  • 4篇西北大学
  • 4篇伯克利加利福...
  • 3篇北京矿产地质...
  • 3篇兰州大学
  • 3篇加利福尼亚大...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长江大学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279篇赵志丹
  • 138篇莫宣学
  • 119篇朱弟成
  • 66篇董国臣
  • 41篇刘栋
  • 39篇周肃
  • 34篇王青
  • 30篇王立全
  • 30篇廖忠礼
  • 24篇谢鸿森
  • 22篇潘桂棠
  • 22篇周文戈
  • 18篇喻学惠
  • 15篇张本仁
  • 15篇胡兆初
  • 13篇郭捷
  • 13篇张宏飞
  • 12篇郭铁鹰
  • 12篇王亮亮
  • 11篇罗照华

传媒

  • 92篇岩石学报
  • 20篇地学前缘
  • 9篇地质通报
  • 9篇中国地质教育
  • 8篇现代地质
  • 8篇中国科学(D...
  • 8篇2014年中...
  • 6篇科学通报
  • 6篇2012年全...
  • 5篇地质学报
  • 5篇地球科学(中...
  • 5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中国地质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高压物理学报
  • 3篇自然科学进展
  • 3篇沉积与特提斯...
  • 3篇2008年全...
  • 3篇2010年全...
  • 2篇地球化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8篇2021
  • 9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12篇2015
  • 27篇2014
  • 14篇2013
  • 14篇2012
  • 13篇2011
  • 22篇2010
  • 15篇2009
  • 16篇2008
  • 9篇2007
  • 25篇2006
  • 10篇2005
  • 10篇2004
2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过铝花岗岩的初步研究
<正> 过铝花岗岩的岩浆活动在青藏高原有一定分布,是强烈岩浆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中西藏广泛分布过铝花岗岩,喜马拉雅地区是闻名世界的过铝花岗岩研究基地。西藏过铝花岗岩是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相伴生的产物,因此,对这套花岗岩的...
廖忠礼莫宣学潘桂棠朱弟成王立全赵志丹江新胜
文献传递
内蒙古边家大院铅锌银矿床花岗斑岩及辉石闪长岩特征及对成矿的指示被引量:6
2020年
边家大院铅锌银矿床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属于大兴安岭主峰锡、铅、锌、铜成矿带。通过对边家大院矿区中花岗斑岩和辉石闪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钠长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花岗斑岩与辉石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8.2±0.8)Ma、(137.4±0.7)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辉石闪长岩SiO2含量为50.99%~52.89%,CaO含量为7.47%~7.51%,MgO含量为3.64%~4.68%,全碱Na2O+K2O含量为4.91%~5.36%,位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与钙碱性系列交界线上;花岗斑岩具有晶洞构造、镜下鉴定显示长石全部为碱性长石,新鲜无矿化的花岗斑岩高硅(SiO2=70.34%~74.49%)、富碱(Na2O+K2O=4.83%~9.42%)、A/CNK值为1.13~2.40,属于过铝质花岗岩、贫钙(CaO=0.16%~1.04%),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配分图显示轻稀土富集,具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12~0.3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Ti和过渡元素Sr、Ba等,钠长石An(0.03~4.64)远小于10,显示无矿化花岗斑岩具有高演化的A2型造山后碱长花岗岩特征,推断花岗斑岩岩浆来源于地壳,形成于张性环境中。结合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边家大院花岗斑岩为成矿地质体,矿区西部深处仍有较大成矿潜力。
蒋昊原赵志丹祝新友杨尚松蒋斌斌杨朝磊茅椿伟
关键词:铅锌银矿床锆石U-PB测年燕山期
西藏日喀则蛇绿岩镁铁质岩石Re-Os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2022年
通过对日喀则蛇绿岩的镁铁质岩石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源区性质,同时根据Re-Os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约束来探索雅鲁藏布蛇绿岩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日喀则蛇绿岩镁铁质岩石微量元素的标准化配分型式与洋中脊玄武岩类似,又具有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均表明岩石的形成与俯冲作用有关。日喀则蛇绿岩产出于远离大陆地壳的SSZ环境,其形成过程未受到陆壳的混染;同时,Re-Os同位素体系受蚀变作用的影响也不明显。日喀则蛇绿岩镁铁质岩石的Re、Os含量低,^(187)Os/^(188)Os同位素比值较高,主要是源区性质和俯冲作用影响的结果。特提斯洋早期发生的多次俯冲作用造成地幔源区不均一。新特提斯洋壳俯冲过程中,上述不均一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镁铁质岩浆上升,经过遭受了早期熔体/岩石作用的纯橄岩通道,发生强烈的Re-Os同位素分馏,使熔体与地幔残余Os同位素组成表现出明显的解耦现象,进而形成现今的日喀则蛇绿岩。
李文霞赵志丹王晓丽严溶路远发
关键词:岩石成因源区特征RE-OS同位素
拉萨北部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层序新议被引量:85
2005年
林子宗火山岩是西藏冈底斯地区典型的新生代火山岩,可分为3个组:典中组、年波组和帕那组,主要由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粗安岩、钾玄岩、流纹岩和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夹灰岩、河湖相沉积岩组成。经过林周盆地火山地质填图,发现林子宗火山岩层序较原定层序复杂得多,其中在典中组原定的安山质—英安质火山岩的底部新发现了一套流纹质火山岩,顶部发现河湖相沉积;年波组在原定上部安山质火山岩中新厘定出钾玄质火山岩,在顶部发现了红色泥岩;帕那组的底部还发现了球粒流纹岩和枕状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据此重新论述了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的地层层序及区域变化特征,进一步划分出8个段,属3个火山喷发旋回的产物。林子宗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典中组为61.45~64.43Ma,年波组54.07Ma,帕那组43.93~48.72Ma。
董国臣莫宣学赵志丹王亮周肃
关键词: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地层层序
西藏冈底斯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生长演化信息被引量:408
2005年
花岗岩是大陆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矿产资源有密切的关系。西藏花岗岩约占西藏自治区面积的12%,其中,80%分布在冈底斯岩浆岩带。在空间上,冈底斯花岗岩带大致可以分为3个亚带:北带、中带和南带;在时间上,以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事件为标尺,可将青藏高原构造-岩浆事件划分为碰撞前(>65Ma)、碰撞期(65~45Ma)、后碰撞(<45Ma)3大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冈底斯带都产生了具有各自特点的花岗岩构造-岩浆类型。冈底斯花岗岩类的形成演化与新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及雅鲁藏布洋的形成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其岩石的Nd,Sr同位素资料,对地壳生长与演化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冈底斯南带的大部分地区的花岗岩,均具有εNd(t)(+)值(+1.64^+5.21),模式年龄tDM也很年青(<500Ma),具有初生(juvenile)地壳的特征。在花岗岩成因中地幔物质有重要的贡献。而冈底斯中带、北带及南带西段的花岗岩类以εNd(t)(-)值为特征(-5.3^-17.3),模式年龄tDM有两组值1.2Ga及2.0~2.5Ga,暗示这些地区的地壳具有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基底在花岗岩成因中,地壳组分具有主要贡献。
莫宣学董国臣赵志丹周肃王亮亮邱瑞照张风琴
关键词:冈底斯带花岗岩
西藏冈底斯盐湖南部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西藏冈底斯带的南部和北部分别经历了雅鲁藏布洋壳和班公-怒江洋壳的俯冲消减,也是亚洲大陆接受印度大陆对接碰撞的最前缘,但对其岩石圈结构、俯冲与生长历史及其与北部羌塘陆块的关系上仍存在争议。本文首次对发育在西藏冈底斯西北...
于枫赵志丹朱弟成莫宣学
关键词:西藏冈底斯带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
西藏拉萨地块西部扎布耶茶卡火山岩的成因与意义被引量:5
2009年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不断发现的碰撞后钾质和超钾质岩石,对于揭示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以来高原岩石圈的深部作用与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分布在拉萨地块西部扎布耶茶卡东岸的钾质和超钾质火山岩主体喷发时代为中新世(约16Ma),出露面积约为400km2,火山岩持续喷发0.45Ma,估算的喷发速率约为0.26×10-3km3/a。岩石包括3种类型,第一类(约16Ma)为超钾质的粗面安山岩,SiO2低(55%-58%),高Fe2O3、MgO、TiO2 第二类(约27Ma)为钾玄质的响岩和粗面岩 第三类是高SiO2的钾玄质—超钾质粗面岩(SiO2=59%-64%)和流纹岩(SiO2=69%)。岩石显示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度富集和部分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部分中酸性岩石显示高Sr低Y的埃达克岩的属性。岩石的Sr-Nd-Pb-O同位素组成与拉萨地块典型的超钾质岩石明显不同,显示亲青藏高原北部地球化学省的地球化学特征。扎布耶茶卡不同类型的岩浆代表了碰撞后高原南部岩石圈减薄作用导致的岩石圈不同层次的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
赵志丹莫宣学朱弟成Yaoling Niu董国臣周肃廖忠礼Don J.DePaolo
关键词:碰撞后地球化学青藏高原
从31届地质大会看火成岩石学的研究动向被引量:18
2001年
主要根据第 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关于花岗质岩浆作用与成矿 ,花岗岩系统及元古宙岩石圈过程 ,玄武岩 ,碱性侵入体的成因与侵位 ,碳酸岩、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及相关岩石 ,造山带酸性与中性火山岩 ,火山作用等方面的发言、论文及摘要 ,结合其它资料 ,对近些年来国际、国内火成岩石学领域的新进展和研究动向进行讨论。认为从 2 0世纪末到 2 1世纪初 ,在地球动力学和全球变化的总框架下 ,在人类对资源、环境、减灾重大需求的推动下 ,火成岩石学在地球物质科学、岩石探针、大火成岩省事件与超级地幔柱、地幔动力学。
廖忠礼莫宣学喻学惠赵志丹苏尚国董国臣
关键词:火成岩石学花岗质岩浆作用玄武岩碱性岩地幔动力学
拉萨地体南缘泥盆纪末期-石炭纪早期花岗岩类的成因及其与松多特提斯洋演化的关系
本文报道了拉萨地体南缘新发现的泥盆纪末期到石炭纪早期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和全岩地球化学数据。这些新数据,结合朗县、加查出现的钾玄质岩石,推测拉萨地体南部泥盆纪末期到石炭纪早期花岗岩类很可能形成于一种伸展背景。提出朗县、加查这...
吴兴源朱弟成赵志丹王青陈越贾黎黎盂繁一李世民莫宣学
关键词:花岗岩弧后盆地拉萨地体石炭纪
文献传递
不同类型岩浆岩中锆石环带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通过观察不同类型岩浆岩中锆石晶形,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华南和西藏地区不同岩性下的锆石晶形结构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定量研究锆石环带密度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Th/U和长宽比(L/W)有明显的区别;锆石环带发育的紧密程度与SiO2含量有很大的相关性;高温条件下易形成较宽的结晶环带,低温条件下形成较窄的岩浆环带。
李灵慧周奇明赵志丹张超妥天恩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