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婵 作品数:8 被引量:3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医药卫生 更多>>
生物相容性聚碳酸酯聚氨酯作为人工血管的研究 以分子量为2000的聚碳酸酯(PCDL)、1,4-丁二醇(BD)和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为原料合成出了一系列聚碳酸酯聚氨酯(PCU).通过NMR、红外(FT-IR)、拉力实验、差示扫描量热仪( ... 冯亚凯 赵海洋 郭锦棠 赵婵 孟繁茹关键词:BLOOD VESSELS BIOCOMPATIBLE BIOSTABILITY POLYCARBONATE 降膜蒸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13年 降膜蒸发广泛用于工业过程的各个领域,如海水淡化、食品加工、造纸等。分析了水平管式、竖直管式以及板式降膜蒸发器中的各种流型,综述了国内外降膜蒸发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降膜蒸发器中的传热、传质、干壁现象、波动现象以及分布器对传热的影响,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全面阐述了降膜蒸发的研究成果,以期有效指导实验研究及生产实践工作。 赵婵 许松林关键词:降膜 蒸发 流型 传热 传质 松节油分离的三种精馏工艺比较 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针对松节油的分离提出了3种精馏工艺并进行比较研究,以年处理量4000吨,即进料量为500 kg/h的松节油原料分离得到质量分数为98%以上的α-蒎烯和β-蒎烯为例,从工艺流程、塔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能耗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并利用PRO/II模拟软件对各个工艺进行优化,得出各工艺的优化操作参数,比较分析了各工艺的优劣。 姚文瑾 赵婵 刘硕 许松林关键词:精馏 Α-蒎烯 Β-蒎烯 能耗 回流比 紫外光接枝PEG改善聚碳酸酯聚氨酯的血液相容性 采用紫外光照接枝法对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聚碳酸酯聚氨酯(PCU)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及修饰.实验中采用两种实施方法,在聚碳酸酯聚氨酯表面接枝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PEGMA),从而引入带有端羟基的PEG大分子柔性链.分析了两种接... 冯亚凯 赵海洋 郭锦棠 赵婵 孟繁茹关键词:POLYCARBONATE URETHANE GRAFTING 生物相容性聚碳酸酯聚氨酯微纤维人工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6 2010年 以分子量为2000的聚碳酸酯(PCDL)、1,4-丁二醇(BD)和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为原料合成出了一系列聚碳酸酯聚氨酯(PCU)。通过NMR、红外(FT-IR)、拉力实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了该聚氨酯的化学结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在25度时,PCU的杨氏模量随硬段含量增加而略有升高。在有酶催化和没有酶的条件下,考察了材料的降解性能,发现吸水率和重量损失分别低于4%和1%。细胞毒性和血液相容性检测表明材料是生物相容、无毒的。经过喷纺技术制备的人工血管具有微孔结构,初步进行体内植入研究,PCU血管具有超细纤维交联的结构,并提供开放孔。研究结果表明聚碳酸酯聚氨酯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高生物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聚碳酸酯聚氨酯是人工血管合适材料。 冯亚凯 赵海洋 郭锦棠 赵婵 孟繁茹关键词:人工血管 生物相容性 生物稳定性 聚氨酯 生物相容性聚碳酸酯聚氨酯微纤维人工血管的研究 <正>本文采用生物相容性的聚碳酸酯聚氨酯为原料,经过喷纺工艺加工出丝状多孔结构的人工血管,研究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生物稳定性,以及作为人工血管的初步评价。在有酶催化和没有酶的条件下,考察了材料在37℃磷酸缓冲... 冯亚凯 赵海洋 郭锦棠 赵婵 孟繁茹关键词:人工血管 生物相容性 生物稳定性 聚氨酯 文献传递 气液并流垂直液膜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2014年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采用VOF方法模拟了气液并流垂直液膜流动.将平均液膜厚度数据与文献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考察了气、液相雷诺数和壁面剪切力对液膜流型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截面液膜厚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且比较了液膜波动与壁面剪切力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液膜的流动形态在不同高度处主要有滴状流、层流、层流-湍流和波状湍流,可划分为入口段、发展段和稳定段3个区域;波形低谷值对应剪切力的高峰值,大振幅波的高峰值对应剪切力的低谷值,但由于液膜波动的随机性以及波的叠加,并不是所有的剪切力高峰都与液膜波谷相对应. 许松林 赵婵关键词:液膜 气液并流 竖直管内气液逆流降膜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被引量:4 2014年 建立了竖直管中降膜流动的二维模型,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管壁流下,气体从相反方向进入,采用多相流VOF(Volume of Fluid)模型,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求解器中数值求算,模拟其中的液膜流动情况。通过改变液体和气体雷诺数,对于液膜的流体力学特征,包括液膜流动形态、液膜厚度随时间变化、流动方向液膜变化以及液膜中的速度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液膜形成过程主要可分为入口区、发展区和稳定区3个部分,液体雷诺数一定时,逆流气流对液膜形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稳定区;气相雷诺数一定时,随着液体雷诺数增大,液膜流动入口区变长,成熟区复合波中光滑液膜所占比例增加。液膜中的速度分布呈半抛物线型,速度随距离壁面距离增加增大,但在接近气液界面处略微下降。根据模拟得到的不同雷诺数的平均液膜厚度,与Nusselt理论预测值进行了比较,发现吻合良好。 赵婵关键词:降膜 液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