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凌

作品数:294 被引量:1,433H指数:21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6篇期刊文章
  • 74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8篇医药卫生
  • 20篇文化科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111篇针灸
  • 76篇针刺
  • 49篇头痛
  • 49篇偏头痛
  • 37篇灸治
  • 36篇针灸治疗
  • 34篇针刺治疗
  • 32篇穴位
  • 26篇针灸疗法
  • 26篇经穴
  • 26篇灸疗
  • 26篇灸疗法
  • 23篇随机对照试验
  • 23篇疗效
  • 21篇电针
  • 20篇心绞痛
  • 20篇数据挖掘
  • 20篇绞痛
  • 19篇敏化
  • 16篇临床疗效

机构

  • 292篇成都中医药大...
  • 10篇成都中医药大...
  • 9篇成都市中西医...
  • 7篇湖南中医药大...
  • 6篇四川大学
  • 6篇山西中医药大...
  • 6篇贵州中医药大...
  • 4篇电子科技大学
  • 3篇四川省人民医...
  • 3篇陕西中医药大...
  • 3篇西安电子科技...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成都市第一人...
  • 2篇重庆市中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92篇赵凌
  • 131篇梁繁荣
  • 51篇徐韬
  • 38篇任玉兰
  • 37篇李瑛
  • 29篇汪杏
  • 27篇陈姣
  • 26篇张虹
  • 25篇周梦媛
  • 21篇张洁
  • 19篇郑晖
  • 18篇杨洁
  • 17篇樊海龙
  • 17篇吴曦
  • 16篇李德华
  • 15篇赵芸芸
  • 14篇朱蔓佳
  • 14篇兰益
  • 12篇曾芳
  • 12篇余阳

传媒

  • 21篇中国针灸
  • 2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7篇中华中医药杂...
  • 15篇辽宁中医杂志
  • 11篇时珍国医国药
  • 9篇针灸临床杂志
  • 8篇成都中医药大...
  • 7篇四川中医
  • 6篇湖南中医杂志
  • 6篇中医药管理杂...
  • 6篇世界中医药
  • 6篇按摩与康复医...
  • 5篇针刺研究
  • 5篇中医杂志
  • 5篇中国针灸学会...
  • 4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2014年中...
  • 4篇第三届中医药...
  • 3篇World ...
  • 3篇上海针灸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5篇2023
  • 22篇2022
  • 22篇2021
  • 27篇2020
  • 10篇2019
  • 17篇2018
  • 17篇2017
  • 17篇2016
  • 25篇2015
  • 23篇2014
  • 10篇2013
  • 12篇2012
  • 12篇2011
  • 20篇2010
  • 15篇2009
  • 14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2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fMRI技术研究循经取穴针刺效应的脑功能连接网络响应特征
目的: 分别以健康受试者和偏头痛患者为载体,以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为技术手段,分析不同循经取穴针刺效应的脑功能连接网络响应特征,验证“循经取穴针刺效应在中枢的神经信息响应有征可寻”的研究假说,并为针灸临...
赵凌
关键词:循经取穴针刺偏头痛FMRI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头电针加耳针治疗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评价头电针加耳针治疗5.12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疗效.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将纳入试验的133例患者随机分配到头电针加耳针组(治疗组)、西药盐酸帕罗西汀组(对照组),共治疗12周.分别...
张虹袁彩凤王罡赵凌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头电针耳针疗法
中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调查与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通过对我校中医学本科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及掌握科研知识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目前中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的情况,探析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方法。方法:采用自制的科研能力问卷调查表对我校中医学156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率及有效问卷100%,对问卷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频数及构成比分析。结果:96%的学生没有发表过论文,69%的学生没有参加过科研项目,仅4%的学生清楚如何查找文献,2%的学生熟练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论:目前我校中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欠缺,对科学研究的认识不足,缺乏创新思维。可以通过开展讲座,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加入科研项目、改善教学方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张肖瑾赵琼黄勤挽赵凌高泓李炜弘胡一梅
关键词:中医学本科生
偏头痛治疗之我见——调理睡眠障碍被引量:4
2012年
偏头痛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偏头痛与多种诱发因素有关,近年来睡眠障碍与偏头痛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文章就偏头痛对睡眠的影响及睡眠对偏头痛的影响进行总结,并提出作者对针灸调理睡眠障碍治疗偏头痛的认识。
吴福梅赵凌钟兰
关键词:偏头痛睡眠障碍针灸
以党建创新促进科研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16年
党建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为推进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和整体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以党建创新为立足点,探索党建创新在科研工作中的意义与作用,通过紧密结合科研工作和育人工作的实际,创新工作形式;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党员意识;完善制度建设,夯实党建基础,从而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对于促进学校科研工作高效、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余阳李瑛张俭赵凌杜娟张玫琍刘明雪
关键词:党建创新
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究目前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文献规律,了解国内研究现状,为临床和科研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方法,检索出所有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有效文献62篇,发表在40种期刊上,包括学位论文4篇、会议论文1篇;临床研究类文献共计57篇;常用治法为综合疗法和针刺;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是:风池、百会、太阳、率谷。结论:目前针灸治疗本病临床研究水平较低,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缺乏相关的机理探讨;针灸治疗本病方法众多,缺乏较为统一的认识,针灸治疗本病的优化方案还需进一步探寻;病名及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统一和规范。
徐韬王琪汪杏杨紫艺周梦媛王姿雯张雨桐杜佳蓉赵凌
关键词:月经性偏头痛经行头痛针灸疗法文献计量学
头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对脑功能成像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通过观察头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前、后对脑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的影响,证实大脑皮层的葡萄糖代谢与认知功能相关性,通过研究针刺是否能够增加葡萄糖的代谢量,探索脑功能变化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头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6例,结合PET前、后对照,疗程30 d。结果: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个体头电针治疗前、后不同脑区的脑葡萄糖代谢有不同的改变。结论:个体治疗前、后葡萄糖代谢不同脑区有增高改变。
朱蔓佳张虹赵凌
关键词:痴呆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电针
针灸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线粒体通路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针灸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线粒体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线粒体心脏损伤的研究入手,分析针灸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线粒体通路的研究进展。结果:研究多以大鼠为观察对象,主要从针刺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线粒体活性氧类(ROS)产生过量引起氧化应激,防止细胞内Ca2+超载和阻止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 PTP)的开放等角度切入研究。结论: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基因网络、蛋白网络、代谢网络等的上游网络的调控环节。鉴于针灸作用的整体性特点,将miRNA引入针灸作用机制研究领域,可在基因或其他水平层面更好地揭示针灸作用机制。
樊海龙赵凌任玉兰梁繁荣
关键词:针灸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通路细胞信号转导
经穴与非穴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脑功能连接网络调节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经穴与非穴针刺治疗前后偏头痛患者脑功能连接网络特征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探讨经穴与非穴治疗偏头痛的中枢机制. 方法:将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
赵凌方莉秦伟袁凯蒋萃梁繁荣
关键词:针刺经穴特异性
针刺对慢性偏头痛大鼠趋化因子C-C配体2和C-X-C基序配体1的影响研究
2022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偏头痛大鼠(CM)的足底机械痛阈、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5C)中趋化因子C-C配体2(CCL2)、C-X-C基序配体1(CXCL1)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偏头痛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将2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非经非穴组,每组7只。采用隔日颈背部皮下重复注射硝酸甘油(NTG)建立慢性偏头痛大鼠模型。每日对针刺组和非经非穴组进行针刺治疗,20 min/次。采用Von Frey仪器测定大鼠足底机械痛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Sp5C中CCL2、CXCL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底机械痛阈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足底机械痛阈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Sp5C中CCL2、CXCL1的水平升高(P<0.01);针刺组较模型组CCL2、CXCL1的水平降低(P<0.01)。结论:针刺可以通过下调CCL2、CXCL1趋化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偏头痛的疼痛程度,发挥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
周梦荻孙铭声刘一郑宇琦蔡定均赵凌
关键词:针刺慢性偏头痛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