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凌峰

作品数:14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静脉
  • 8篇动静脉畸形
  • 8篇静脉畸形
  • 8篇畸形
  • 7篇血管
  • 7篇栓塞
  • 7篇颅内
  • 7篇静脉
  • 5篇血管内栓塞
  • 5篇栓塞治疗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瘤
  • 4篇血管内栓塞治...
  • 4篇颅内动静脉畸...
  • 4篇脑动静脉
  • 4篇脑动静脉畸形
  • 3篇临床特点及治...
  • 3篇出血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人脑

机构

  • 1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浙江省中西医...

作者

  • 14篇赖凌峰
  • 12篇段传志
  • 10篇张炘
  • 10篇何旭英
  • 8篇苏世星
  • 7篇李西锋
  • 6篇顾大群
  • 3篇刘彦超
  • 3篇李铁林
  • 3篇李西峰
  • 2篇罗斌
  • 2篇龙霄翱
  • 2篇陈敏
  • 1篇汪求精
  • 1篇权涛
  • 1篇朱国辉
  • 1篇李维
  • 1篇刘晓平
  • 1篇李辉
  • 1篇刘文超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栓塞治疗
2015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小脑动静脉畸形(AVM)伴发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科、诊断为小脑AVM患者142例,其中42例伴发动脉瘤。将患者分为伴发动脉瘤组和不伴发动脉瘤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是否伴有出血、畸形团位置、大小及是否伴有深静脉引流。结果 42例患者共伴发61个动脉瘤,其中位于畸形团内14个,位于供血动脉上47个。畸形团内动脉瘤与畸形团破裂出血及伴有深静脉引流密切相关。42例患者栓塞治疗后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出血。结论为了降低远期复发出血发生率,栓塞治疗小脑AVM伴发动脉瘤患者时应围绕动脉瘤处理制定治疗措施。
朱国辉段传志李西锋张炘何旭英李维赖凌峰陈敏
关键词:小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后的处理措施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6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其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总结栓塞术后出血的治疗策略,对术后所有出血的患者进行定期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评估该治疗策略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共有17例患者发生栓塞术后颅内出血。单次栓塞面积≥36.5%(OR=19.269:95%CI=1.283-289.299,P=0.032)、既往高血压病史(OR=7.962,95%CI=1.121-56.567.P=-0.038)是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单次面积栓塞≥36.5%和既往高血压病史可增加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风险,术后严格降压至基础血压的2/3且至少72h是减少栓塞术后继发颅内出血的关键。
苏世星段传志吾太华张炘赖凌峰何旭英李西锋顾大群刘彦超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术后出血
复发性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附13例报告)被引量:1
2012年
家族性颅内动脉瘤(familial intracranial aneurysm,FIA)被认为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先天性疾病。与散发颅内动脉瘤相比,FIA破裂率高。随访研究发现,在复发动脉瘤患者中,30%的患者其家族中有一个或多个家族成员出现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甚至存在2次以上的动脉瘤复发。回顾分析1999年3月至2010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13例复发性FIA的诊治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张炘段传志李铁林何旭英李西峰Tamrakar Karuna罗斌龙霄翱顾大群苏世星赖凌峰
关键词:复发血管内治疗
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方法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IPR)的危险因素、破裂后的处理方法,评估术后临床效果,为今后术前评估IPR的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IPR的治疗策略提供经验性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1 62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IPR的危险因素,并总结IPR的治疗策略,术后所有IPR患者定期接受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评估该治疗策略的临床疗效.结果 IPR的发生率为0.98%,死亡率为37.50%.存活的10例患者中有8例得益于发生IPR后立即快速完成动脉瘤栓塞以及静脉注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钠逆转抗凝,2例得益于急诊脑室外引流.但是7例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3例完全康复.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 OR 21.086,95% CI 2.009 ~ 221.333,P=0.011)、颅内动脉粥样硬化(OR 39.246,95% CI 2.949~522.373,P=0.005)、FisherⅢ级(OR 127.139,95%CI 3.340~4 839.744,P=0.009)、脑血管痉挛Ⅰ级(OR 111.888,95%CI 4.154 ~3 013.480,P=0.005)和Ⅱ级(OR 93.024,95%CI 5.256~1 646.527,P=0.002)为颅内破裂动脉IPR的危险因素;颈内动脉分叉近端和基底动脉主干处(OR 0.003,95% CI 0.000~0.101,P=0.001)以及Hunt - HessⅡ级(OR 0.003,95% CI 0.000~0.316,P=0.015)为IPR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颅内动脉粥样硬化、FisherⅢ级以及存在脑血管痉挛(Ⅰ级和Ⅱ级)的患者容易发生IPR;颈内动脉分叉近端和基底动脉主干处以及Hunt - HessⅡ级的动脉瘤较少发生IPR.IPR发生后立即快速完成动脉瘤栓塞,同时予静脉注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钠逆转抗凝是急诊救治的关键.
张炘段传志李铁林汪求精龙霄翱罗斌Tamrakar Karuna何旭英李西峰刘晓平权涛顾大群苏世星赖凌峰
新西兰兔脊髓血供来源的解剖学研究
2016年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脊髓各节段血供的来源和分布特点。方法选择10只成年新西兰兔,麻醉置死后打开胸腔,生理盐水冲洗血管腔后从升主动脉灌注入红色乳胶,泡人10%甲醛溶液固定后,逐步去除颈、胸、腰段的椎骨,暴露脊髓供血动脉,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新西兰兔的颈段脊髓血供主要来源于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胸段脊髓血供主要来源于肋间最上动脉、肋间动脉和肋下动脉;腰段脊髓血供主要来源于腰动脉、骶正中动脉;骶尾段神经根丝主要由髂内动脉和骶正中动脉供血。供应脊髓的前根髓动脉左、右两侧呈不对称分布,颈、腰段以右侧多见,胸段以左侧多见,且腰根髓大动脉常位于左侧;脊髓后根髓动脉左、右两侧分布对称,且颈、腰段血供较胸段丰富。结论新西兰兔的脊髓血供与人类脊髓血供存在差异,在选用新西兰兔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时应考虑到上述解剖变异因素对模型的影响。
刘文超段传志何旭英李西锋张炘赖凌峰陈敏柯勋昌
关键词:脊髓动脉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6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共33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总结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为88.7% (227/256),发生不良临床结果24例(9.4%),其中手术相关并发症9例(3.5%).该9例患者中,发生出血3例(1.2%),其中1例(0.4%)出现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出现头痛86例(33.6%),且多见于支架辅助栓塞术后(P =0.004).随访时间为3~49个月,平均(18.6±1.5)个月.256例患者中,随访期内发生支架内狭窄6例(2.3%),动脉瘤复发10例(3.9%),无死亡病例.95.7%的患者预后良好(mRS<2分).对于巨大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直径>25 mm),行血管内治疗易发生不良结果(P=0.045);直径>10 mm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后易出现动脉瘤复发(P =0.004).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干预,能够减少出血风险,获得良好的预后.
何旭英赖凌峰曾文贤段传志李西锋李铁林张炘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18例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出血分析
2013年
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栓塞术后继发颅内出血因其病死率、致残率高而被认为是脑AVM栓塞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继发颅内出血的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今后预防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发生提供经验性指导。
苏世星段传志张炘赖凌峰何旭英李西峰顾大群刘彦超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血管内栓塞治疗血分脑AVM
特殊部位及类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文章分为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章)后颅窝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性血管内栓塞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后颅窝脑动静脉畸形(Posterior fossa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
赖凌峰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头痛症状发病风险药物治疗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随着颅内专用支架种类的增多及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使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已经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支架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临床上几种常见颅内支架的结构特点、各自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不足,概括性地描述了正在研究阶段的新型支架和未来颅内支架发展的趋势,为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中支架的选择提供参考,并对未来新型支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苏世星赖凌峰段传志
关键词:颅内支架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
蒸汽塑形对微导管末端长度变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的Prowler14(P14)、Enchelon 10(E10)和sL103种微导管在蒸汽塑形前后其末端长度的变化,为临床上判断弹簧圈的最佳解脱位置提供参考。方法将Jasper弹簧圈(1D、2D和3D)分别推人P14、E10和SL10450塑形、单弯塑形和双弯塑形前后的三种微导管中,当Jasper弹簧圈的显影点推出微导管近端显影点远端1mln时,测量微导管末端到弹簧圈解脱区近端推送导丝的长度变化。结果3种微导管分别在3种不同角度塑形前后,微导管末端到弹簧圈解脱区近端推送导丝的长度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微导管在塑形后其末段长度均缩短,且微导管末端采用双弯塑形时,其末端平均缩短长度大于单弯塑形和450塑形时的长度,其中45。塑形时其末端缩短长度最小。结论蒸气塑形会引起微导管末端长度变短。在一定范围内,末端塑形弯曲度越大,微导管末端缩短越明显。
刘彦超李西锋段传志张炘何旭英顾大群李辉苏世星赖凌峰
关键词:微导管塑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