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明军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心功能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教育
  • 1篇心率
  • 1篇心率变异
  • 1篇心率变异性
  • 1篇心率变异性分...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损伤
  • 1篇血压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依从性影响
  • 1篇依帕司他
  • 1篇抑制剂
  • 1篇制剂

机构

  • 6篇重庆市涪陵中...

作者

  • 6篇谷明军
  • 2篇成艳
  • 2篇肖蓉
  • 2篇周泽华
  • 1篇石薪
  • 1篇赵显为
  • 1篇况小璐
  • 1篇黄和银
  • 1篇李广银
  • 1篇庞玉洪
  • 1篇刘小芳
  • 1篇杜小宇
  • 1篇孙庆

传媒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辽宁实用糖尿...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产后甲状腺炎误诊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产后甲状腺炎(postpartum thyroiditis,PPT)是指妇女分娩或流产后1年内发生的一种甲状腺功能障碍综合征。目前各国报道的发病率从1.9%-16.7%不等^[1]。临床容易误诊,现将我院1999-2004年16例PPT患者误诊分析如下。
谷明军杜小宇刘小芳
关键词:产后甲状腺炎误诊分析甲状腺功能障碍综合征流产后PPT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DPN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口服依帕司他片),对照组44例(肌肉注射维生素B12),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观症状、体征及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经8周治疗后,证明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自觉症状、体征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有较好疗效,其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谷明军成艳
关键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
三步曲式教育对患者依从性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周泽华况小璐肖蓉谷明军赵显为
关键词:依从性健康教育糖尿病心理教育教育形式
高剂量缬沙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左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究高剂量缬沙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KD)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左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DKD伴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高剂量组接受160 mg/d的缬沙坦治疗,低剂量组接受80 mg/d的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左心功能和血清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因子Ⅷ(vWF)水平变化,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高剂量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患者的血清TM、vWF水平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剂量缬沙坦在控制DKD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方面具有良好疗效,并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清TM、vWF水平。
石薪李广银庞玉洪谷明军成艳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疾病高血压心功能血管内皮损伤
Graves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2003年
肖蓉黄和银周泽华谷明军
关键词:GRAVES病AN
T2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let-7b表达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
2021年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微小核糖核酸-let-7b(miR-let-7b)表达,并分析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91例T2DM患者和86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实时-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外周血PBMC miR-let-7b表达并比较两组差异;比较研究组中肾损害发生和未发生者外周血PBMC miR-let-7b表达;分析外周血PBMC miR-let-7b表达与研究组肾损害的关系。结果研究组PBMC miR-let-7b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肾损害发生率为34.07%,且肾损害发生患者PBMC miR-let-7b表达水平低于未发生患者(P<0.05);研究组肾损害发生者中老年、肥胖、T2DM病程>6年、血尿酸升高、PBMC miR-let-7b表达降低、未严格遵医嘱治疗占比均高于肾损害未发生者(P<0.05),且上述均是研究组肾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2DM患者PBMC miR-let-7b表达低,且肾损害患者中其水平更低,PBMC miR-let-7b表达降低与老年、肥胖等均可增加肾损害的发生风险。
谷明军孙庆胡建川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肾损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