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建伟

作品数:115 被引量:54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石化股份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32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6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5篇油藏
  • 17篇油田
  • 16篇含水
  • 13篇剩余油
  • 13篇数值模拟
  • 13篇高含水
  • 13篇值模拟
  • 12篇注水
  • 11篇渗流
  • 11篇剩余油分布
  • 11篇采油
  • 10篇低渗
  • 10篇网络
  • 8篇井网
  • 8篇含水期
  • 8篇高含水期
  • 6篇地质
  • 6篇岩心
  • 6篇渗透率
  • 6篇渗透率曲线

机构

  • 105篇中国石油大学...
  • 21篇中国石油化工...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中国石化胜利...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化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冀东...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山东胜利职业...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大港石油管理...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15篇谷建伟
  • 11篇张瑜
  • 10篇王学忠
  • 9篇赵亮
  • 9篇姜汉桥
  • 8篇张烈
  • 7篇刘巍
  • 7篇张以根
  • 6篇刘志文
  • 6篇陈付真
  • 6篇周鑫
  • 5篇黄迎松
  • 5篇姚军
  • 5篇赵雪军
  • 5篇吴坤
  • 5篇袁玉洁
  • 4篇郑家朋
  • 4篇张文静
  • 4篇冯其红
  • 4篇张先敏

传媒

  • 8篇大庆石油地质...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特种油气藏
  • 5篇内蒙古石油化...
  • 4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新疆石油地质
  • 3篇断块油气田
  • 3篇石油大学学报...
  • 3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石油钻采工艺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河南石油
  • 1篇海洋石油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3篇2020
  • 10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模型耦合穷举法实现低渗透油藏间开工作制度优选方法
本次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型耦合穷举法实现低渗透油藏间开工作制度优选方法,针对低渗、低产井产入产出特征,结合低渗油藏的流入动态特征、间开井井筒液面变化规律及泵效分析,基于地层供液能力和泵抽汲能力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地层流入动...
谷建伟赵雪军李方健张瑜张烜吴坤刘志文王依科罗明兴
文献传递
一种油藏流场匹配性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藏流场匹配性评价方法,包括:将流场分为三类,即控制参数场、油相驱替参数场以及水相驱替参数场;将控制参数场参数、油相驱替参数场参数和水相驱替参数场参数都转化到[0,1]数值区间上;流场整体匹配性评价;流场...
谷建伟刘若凡王鹏润张烈赵亮张圆圆隋顾磊王小蕊任燕龙周鑫
亲油多孔介质残余油膜的微观运移机理被引量:4
2014年
为研究亲油多孔介质中残余油膜的微观运移机理,以毛细管渗流模型为基础,结合边界层理论,建立膜状残余油微观渗流模型.根据亲油多孔介质中膜状残余油的分布特征,推导毛细管中油、水微观运移方程;改进毛细管模型,推导不等径毛细管模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表达式,得到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毛细管半径、边界层厚度和流体黏度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毛细管半径增大,相对渗透率曲线向左逐渐平移;随着边界层厚度减小,相对渗透率曲线向左逐渐平移;随着油黏度增大,水相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向右下方逐渐平移,油相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没有变化.该结果对分析高含水期残余油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指导.
谷建伟张文静张以根黄迎松
关键词:边界层理论相对渗透率曲线
低渗透压敏油藏极限注采井距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确定合理注采井距对低渗透油田经济、有效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考虑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对渗透率的影响,基于渗透率与有效覆压的关系,以及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推导了低渗透应力敏感性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分布公式。对油水井间压力分布公式进行修正,取压力等于供给压力处对应的半径分别为极限生产半径和极限注水半径,其和为极限井距。在此基础上,结合某油田实际数据,得到了油水井间压力分布及压力梯度分布特征,确定了技术极限井距。与没考虑压敏效应得到的结果相比,本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
陈民锋姜汉桥郑伟蒋珍谷建伟
关键词:低渗透压敏效应启动压力梯度
油藏高含水开发期确定采收率的一种新方法被引量:19
2007年
水驱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以后,常规的水驱曲线对采收率的标定会出现很多问题。在高含水开发期,地层中油相的相对渗透率比较小,相对于相渗曲线上为后期比较扁平的阶段,在该阶段可以将油相的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看成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渗流力学和物质平衡原理角度出发,利用产量公式和相对渗透率曲线推导出处于产量递减期间的油藏采油速度与采出程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存在线性特征。在给出最低的经济极限采油速度的情况下,利用该关系可以对油藏动态和经济采收率进行标定,同时给出了其适用条件。并利用孤东七区西Ng63+4的生产数据进行了实例验证,给出了该油藏的经济采收率,效果明显。
谷建伟李晓庆
关键词:高含水开发期经济采收率采油速度采出程度
基于数据挖掘的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油井产量预测方法被引量:49
2019年
传统的BP神经网络及其改进算法广泛应用于产量预测,但并不适宜时间序列预测问题。基于产油量变化的时间序列特征,提出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具有长期记忆能力的时间序列预测,在描述LSTM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和算法原理基础上,阐述了样本数据处理,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节点数选择及表征方式,形成产量预测模型。实例应用表明,LSTM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油井产量,整体平均误差约为1. 46%,并指出无预兆停产、特殊情况以及部分数据量缺失是影响预测准确性的主要原因。该模型的提出对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在石油方面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谷建伟周梅李志涛贾祥军梁颖
关键词:时间序列
基于DTW算法的井间动态连通性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针对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中影响因素多、滞后性和衰减性影响考虑不足的问题,以注采井井底流压动态变化数据为基础,应用数据标准化方法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到注水井流压与油井井底流压时间序列曲线的DTW距离,并以此量化判别注水井流压与油井井底流压曲线的相似度,进而评价出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的强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注采井间压力传播衰减性和滞后性的影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矿场实际井组连通性评价,结果表明,DTW算法计算连通性评价结果与矿场特征相吻合,该方法对于矿场快速评价井间连通性具有重要意义。
王成成谷建伟刘卫华张芹梁立豪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水驱开发油田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水驱开发油田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储层的网格化;数据的预处理;建立判断单元体是否见水的SVM分类模型;建立剩余油分布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SVM分类模型和神经网...
谷建伟王依科周梅刘巍田同辉郑家朋
文献传递
基于集合和神经网络架构搜索的自动历史拟合方法被引量:1
2022年
由于人工经验选取的局限性,难以获取决定模型重构精度的最优网络参数是目前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在自动历史拟合中对油藏地质模型进行降维时的难点之一。针对此问题,通过将深度自编码器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相互结合实现最佳网络架构的自动搜索,并以此构建一种基于集合数据同化和神经网络架构自动搜索的油藏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分别对一个二维河流相油藏渗透率场分布模型以及SPE-10单层油藏数值模型应用该方法,并与单一的自动历史拟合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经优化后自动搜索出最优神经网络构架的自动历史拟合方法要比优化前及单一的自动历史拟合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提取出油藏数值模型的地质特征。
张黎明陈昕晟李国欣马小鹏张凯谷建伟姚军王健孙海
关键词:自动历史拟合数据同化
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辅助系统研制被引量:1
2001年
油藏数值模拟在油、气田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成为提高现代油藏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历史拟合、油藏工程分析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并耗费大量机时。文中提出了历史拟合辅助系统的识别分析和调整提示的思想 ;建立了一套阶段趋势综合识别与逐点精细分析调整相结合的拟合方法 ,为参数合理调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提出了评价小层开发效果的无因次指标对比法。辅助系统包括前处理、历史拟合、后处理、油藏工程分析等几部分 ,实现了半自动历史拟合及油藏模拟和油藏工程分析的一体化 ,降低了数模难度 ,减少了数模及工程分析的工作量 ,实例计算表明该系统能提高模拟精度和效率 ,并有益于数模技术的推广应用。
杜殿发谷建伟姜汉桥董国卿
关键词:油藏数值模拟油田开发目标函数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