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叶彩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三水盆地
  • 2篇盆地
  • 1篇地质
  • 1篇地质调查
  • 1篇地质灾害
  • 1篇地质灾害治理
  • 1篇盐度
  • 1篇有机碳
  • 1篇元素丰度
  • 1篇灾害治理
  • 1篇生物群
  • 1篇生油
  • 1篇生油岩
  • 1篇始新统
  • 1篇水体盐度
  • 1篇全新统
  • 1篇珠江三角
  • 1篇珠江三角洲
  • 1篇总氮
  • 1篇微体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篇谢叶彩
  • 2篇刘春莲
  • 1篇林小明
  • 1篇庄文明
  • 1篇李文胜
  • 1篇杨建林
  • 1篇秦红
  • 1篇周永章
  • 1篇李文辉
  • 1篇杨小强
  • 1篇石贵勇
  • 1篇陈国能
  • 1篇翟伟
  • 1篇董艺辛
  • 1篇白雁
  • 1篇车平
  • 1篇刘华
  • 1篇刘千红

传媒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05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广州城市地质调查
庄文明黄宇辉杜海燕林小明李文胜陈国能刘千红王良奎李文辉刘华孔祥伟张素君范运岭谢叶彩李东红
以大地质观、大资源观、大生态观为统领,围绕制约广州发展的地质构造、地质资源、地质环境等综合因素,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测试和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多专业、多方法手段,开展了综合立体地质调查,查明了广州三维地质结...
关键词:
关键词:地质调查地质灾害治理
三水盆地古近纪早期微体生物群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
三水盆地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部,为一近菱形的含油断陷盆地。古近纪早期是盆地的稳定沉降时期,形成了一套古新统莘庄组—始新统()心组的连续沉积。地层中含有较丰富的微体生物化石。本文以SB-01钻孔岩芯(莘庄组顶部—()心组红岗...
谢叶彩
关键词:三水盆地微体生物群古环境介形类轮藻
文献传递
广东三水盆地始新统"土+不"心组生油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被引量:27
2005年
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对沉积盆地水体环境以及古气候条件变化的响应。根据元素Al、Fe、Mg、Ca、K、Na、P、V、Ni、Co、Cr、Cu、Zn、Sr、Ba、Cd、Li、Mn、Pb、Ti的含量及其比值Al/Ti、Fe/Mn、Sr/Ba、Mg/Ca、Sr/Ca、Na/Ca、V/Cr、Ni/Co、Ni/V的变化 ,对三水盆地古近系始新统心组红岗段生油岩的沉积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心组红岗段下部 (亚段A)表现为较稳定的地球化学特征。各元素丰度及其比值指示这一时期陆源输入持续较高、且物源组成变化不大。由于海水入侵的影响 ,湖盆水体盐度相对较高 ,底部水体以弱氧化条件为主 ,O2 -H2 S界面位于水 /沉积物界面附近。红岗段中上部 (亚段B、C)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变化较为频繁且幅度很大 ,反映古气候和湖盆沉积条件的迅速变迁。在潮湿气候条件下 ,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以Al、Ti为代表的外源元素含量及其比值较高 ,而Mg、Ca等盆内化学沉积元素含量较低。古氧气指标指示底部水体为还原环境 ,有利于有机质保存 ,因而有机碳含量较高。在间歇性干旱时期 ,陆源输入减少 ,外源元素含量及其比值显著降低。随着蒸发作用的加强 ,水体盐度加大 ,内源元素丰度以及Mg/Ca、Sr/Ba、Sr/Ca和Na/Ca比值大幅度上升。底部水体为氧化环境 ,O2 -H2 S界面多位于水
刘春莲秦红车平翟伟石贵勇周永章谢叶彩董艺辛
关键词:生油岩三水盆地元素丰度沉积环境水体盐度
珠江三角洲全新统横栏组淤泥沉积中的有机碳、总氮和碳氮比值记录被引量:9
2003年
对广州番禺区ZK5孔中全新统横栏组淤泥沉积进行了总有机碳、总氮含量和碳氮比值分析。根据其变化可划分 2个不同的沉积环境阶段。阶段Ⅰ ( 15 8~ 9 0m)的总有机碳含量变化幅度较大 ,总氮含量很低 ,碳氮比值较高。表明其有机质以陆源为主 ,有机质生产力明显受气候的控制。阶段Ⅱ ( 9~ 1 4m)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上升 ,变化较小 ,而碳氮比值下降。表明其主要受海洋的影响 ,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原地浮游生物。
刘春莲杨建林白雁杨小强谢叶彩
关键词:有机碳珠江三角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