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脊髓
  • 6篇大鼠脊髓
  • 5篇丝素
  • 5篇脊髓损伤
  • 4篇丝素蛋白
  • 3篇多孔支架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化
  • 2篇瘢痕
  • 2篇瘢痕形成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瘢痕
  • 2篇胶质瘢痕形成
  • 2篇大鼠脊髓损伤
  • 1篇蛋白
  • 1篇地域文化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风格
  • 1篇神经纤维
  • 1篇神经纤维再生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附属...
  • 3篇苏州大学

作者

  • 7篇谢亮
  • 5篇沈忆新
  • 4篇范志海
  • 3篇王新宏
  • 2篇张涛
  • 2篇霍伟伟
  • 2篇芦磊磊
  • 1篇左保齐
  • 1篇张峰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2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丝素蛋白多孔支架在大鼠脊髓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丝素蛋白多孔支架(poroussilkfibroinscaffolds,PSFSs)在大鼠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部位的血管化,探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SCI的作用机制,为丝素蛋...
谢亮
关键词:血管化丝素蛋白脊髓损伤多孔支架
基于徽州传统建筑装饰艺术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研究
徽州建筑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的载体,是以明清时期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法观念为社会基础,在徽州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比较成熟的建筑流派,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趋动下,出现了以西方现代文明为主导的...
谢亮
关键词:建筑装饰艺术风格地域文化
丝素蛋白多孔支架在大鼠脊髓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谢亮沈忆新
关键词:血管化丝素蛋白脊髓损伤
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的建立及相关问题被引量:4
2010年
近年来,随着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发生率的不断增加和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在SCI的基础研究领域和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神经科学的特殊性,对于人类SCI的治疗研究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谢亮沈忆新范志海
关键词:脊髓损伤
丝素蛋白支架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和功能改善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脊髓损伤(SCI)后胶质瘢痕、空洞组织等为修复带来困难。研究结果表明丝素蛋白(SF)作为组织工程支架可支持多种细胞生长。本研究旨在观察sF为原料构建的多孔支架对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AS)和神经纤维再生等的影响。
王新宏沈忆新谢亮范志海张峰左保齐芦磊磊张涛霍伟伟
关键词:胶质瘢痕形成脊髓损伤丝素蛋白组织工程支架神经纤维再生
丝素蛋白多孔支架在大鼠脊髓血管化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丝素蛋白多孔支架(Porous Silk Fibroin Scaffolds,PSFSs)在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血管化,为丝素蛋白材料用于组织工程修复中枢神经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具有一定孔径和孔隙率的PSFSs;选取28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n=16;B为对照组,n=12)。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实验组植入PSFSs,对照组植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海绵。术后4、7、10、14、21、28d,每组各取两只大鼠灌注取材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CD34)检测,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A组微血管超微结构。结果 HE染色示A组炎症反应较B组轻、消退速度快;PSFSs降解速度比PVA快;通过CD34染色计数材料内微血管密度(MVD),A组在术后7、10、14、21、28d分别为1.4、3.6、10.6、8.6、8.8,对照组分别为0、2.2、4.8、4.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7d即可观察到材料内有微血管形成,14d时达到峰值,随后有所下降并稳定于一定水平;B组7d时尚无微血管形成,14d时微血管数量较多,也呈现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结论 PSFSs能在大鼠脊髓内血管化,可用于神经组织工程支架修复中枢神经损伤。
谢亮沈忆新王新宏范志海左保齐张锋
关键词:血管化丝素蛋白脊髓
丝素蛋白支架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和功能改善的影响
王新宏沈忆新谢亮范志海张峰左保齐芦磊磊张涛霍伟伟
关键词:脊髓损伤胶质瘢痕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