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志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青海红十字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3篇腰椎
  • 3篇双钢板
  • 3篇双钢板固定
  • 3篇双钢板固定治...
  • 3篇椎间融合
  • 3篇肱骨
  • 3篇肱骨髁
  • 3篇肱骨髁间
  • 3篇肱骨髁间骨折
  • 3篇髁间
  • 3篇髁间骨折
  • 3篇脊柱
  • 3篇钢板
  • 3篇钢板固定
  • 3篇钢板固定治疗
  • 2篇融合器
  • 2篇退变
  • 2篇退变性
  • 2篇椎间融合器

机构

  • 12篇青海红十字医...

作者

  • 12篇许志华
  • 9篇苗有泉
  • 8篇阿尖措
  • 8篇王喜民
  • 6篇李占银
  • 6篇孔庆全
  • 4篇张建宁
  • 3篇郭立平
  • 3篇李永刚
  • 2篇张青
  • 2篇郭建华
  • 2篇鞠天伟
  • 1篇李恒吉
  • 1篇胡林
  • 1篇李徽
  • 1篇燕春茂
  • 1篇安晶
  • 1篇赵玲莉
  • 1篇扎西桌玛

传媒

  • 2篇青海医药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医学研究与战...
  • 1篇第17届中国...
  • 1篇第十七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原地区髋部骨折愈合影响因素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苗有泉王喜民赵玲莉张建宁郭立平阿尖措孔庆全胡林李永刚扎西桌玛张青李徽李占银许志华郭建华燕春茂
该课题对高原地区(海拔3500m以上)与西宁地区(海拔2250m)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疗效评定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分析高原地区缺氧、氧分压低、气候寒冷、干燥等特殊地理气候环境是造成骨折...
关键词:
肱三头肌“漂浮”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目的]探讨肱三头肌"漂浮"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3例均采用肘后正中切口,肱三头肌"漂浮"肱骨下段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骨折按 Riseborough-Radin 分型;Ⅱ型9例,...
苗有泉孔庆全许志华王喜民鞠天伟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固定
文献传递
分析塞来昔布与不同剂量艾瑞昔布治疗axSpA的效果及对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究塞来昔布和2种剂量艾瑞昔布治疗中轴脊柱关节炎(axSpA)的效果及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6例axSp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2例。A组给予0.2 g/d艾瑞昔布治疗,B组给予0.4 g/d艾瑞昔布治疗C组给予0.4 g/d塞来昔布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疾病活动性[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躯体活动度(踝间距、腰椎侧弯度)、功能状态[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加拿大脊柱骨关节研究协会评分系统(SPARCC)]、骨代谢[血清骨形成发生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差异,并记录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3组疾病活动性(CRP、ESR、BASDAI)、功能状态(BASFI、SPARCC)、骨代谢(BMP-2、VEGF、DKK-1)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躯体活动度(踝间距及左右侧腰椎侧弯度)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B组及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低于B组及C组(P<0.05)。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剂量(0.4 g/d)艾瑞昔布疗效明显优于较低剂量(0.2 g/d),不良反应也未增加,且0.4 g/d艾瑞昔布及同剂量塞来昔布治疗axSpA具有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适用于临床治疗。
王彧高腾君苗有泉许志华阿尖措
关键词:艾瑞昔布塞来昔布骨代谢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疗效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2年5月—2010年10月治疗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病例32例进行分析。术前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前屈、后伸动力位X线片及CT、MRI片,手术采用椎管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和脊椎融合的方法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随诊,本组病例腰腿痛或间歇性跛行症状均消失,内固定物及椎间融合器植入位置无改变,病变部位脊椎骨性融合,基本恢复正常活动。结论: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可有效地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解除患者症状,是目前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较好的治疗方法。
苗有泉孔庆全许志华
关键词:腰椎不稳内固定植骨融合
一种脊柱侧弯治疗用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脊柱侧弯治疗用辅助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应身材大小不同的脊柱侧弯治疗用辅助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脊柱侧弯治疗用辅助装置,包括有支撑架、放置板、支撑板、导向板...
李占银阿尖措王喜民张建宁郝岩马继伟王成福贾生龙赵洪顺孙俊豪洛桑许志华
3D打印辅助技术和传统置钉在先天性脊柱畸形矫正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2023年
目的 分析3D打印辅助技术在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中的疗效对比及对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78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3D辅助组与治疗组。所有患者均行脊柱畸形矫正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置钉技术,3D辅助组采用3D打印辅助技术,并对患者完成3个月门诊随访,比较两组置钉相关指标、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主弯矫形率、影像学指标、置钉准确率与置钉并发症。结果 3D辅助组置钉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及术后7 d VAS评分低于传统置钉组(P<0.05);主弯矫形率高于传统置钉组(P<0.05);两组手术7 d后影像学指标得到改善;3D辅助组冠状面Cobb角、局部后凸角度、C7PL-CSVL及SVA水平低于传统置钉组(P<0.05);3D辅助组置钉准确率高于传统置钉组(P<0.05);伤口血肿、肌张力升高、下肢感觉异常、下肢运动障碍、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传统置钉组(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技术用于先天性脊柱畸形中可有效判断脊柱畸形的特点,从而科学制定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有助于提高置钉准确率及主弯矫形率,可降低置钉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阿尖措李占银苗有泉赵洪顺贾生龙许志华郝岩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畸形脊柱功能
解剖型表面微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2
2016年
背景:传统的带螺纹水平圆柱形钛合金椎间融合器虽能改善腰椎退变疾病患者的症状,但患者预后较差、椎间融合率较低。目的:研究解剖型表面微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生物相容性及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25)采用解剖型表面微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进行椎间融合治疗,对照组(n=25)采用传统钛合金椎间融合器进行椎间融合治疗。治疗后随访观察融合率、椎间隙高度比、椎间孔高度比、椎体间角度活动域、融合节段前凸角、腰椎前凸角、腰椎水平角及骶骨水平角。结果与结论:随访6-29个月,试验组骨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68%,P<0.05),试验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出现感染、慢性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治疗后3,6个月,试验组椎间隙高度比、椎间孔高度比、椎体间角度活动域(L_(3/4)、L_5及L_5/S_1)、融合节段前凸角、腰椎前凸角、腰椎水平角及骶骨水平角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果表明,解剖型表面微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且融合率高。
阿尖措王喜民李占银许志华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腰椎退变性疾病融合率
DHS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海拔地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王喜民张建宁郭立平阿尖措苗有泉李永刚李占银许志华李恒吉安晶
随着中国人口老年化,年龄增长致骨质疏松的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不断增多。内固定治疗方法分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两种。前者以DHS 为代表,后者以PFNA 为代表。而髓内固定系统更符合髋部生物力学要求,术后可以早期负重行走...
关键词: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手术治疗
影响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后早期椎间隙高度的因素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术后椎间隙高度下降可能是机械负荷的自然结果,这种现象是万向螺钉头部的弯曲和融合器嵌入终板过程导致的。当这一现象与融合器沉降相结合时,椎间隙会明显变小,最终导致间接减压的效果丧失。目的:分析影响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后早期椎间隙高度降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至12月在青海红十字医院接受单节段或多节段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合并后路内固定治疗的37例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其中男22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3±9.2)岁,总计72个融合节段。术前及术后即刻、术后1,3和6个月X射线侧位片被用于测量椎间隙前、后高度、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间隙角和节段角。对椎间隙高度的降低和年龄、固定节段长度、术前腰椎弧度、术后腰椎弧度、椎间隙高度、融合器尺寸以及融合器位置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外侧入路放置的椎间融合器能够显著增加术后椎间隙前高度、椎间隙后高度、平均椎间隙高度和间隙角(P <0.05);②所有的术后椎间隙参数尤其是平均椎间隙高度的增加量与术后椎间隙高度的降低呈正相关关系(r=0.413,P <0.05);③椎间隙高度显著降低(≥25%)的节段在术后即刻的椎间隙高度增加明显,从(4.5±3.0) mm增加到(10.5±5.3) mm,增加了135.6%;然而术后椎间隙高度下降不显著(<25%)的节段术后即刻椎间隙高度相较于术前仅增加57.4%;④术后椎间隙高度增加越多,在早期随访中椎间隙高度损失越大;⑤因此,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中获取一个合理的椎间隙高度相较于过度矫正在手术策略的考量中更为重要。
赵洪顺阿尖措王德元许志华高顺红
关键词:腰椎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椎间隙高度
肱三头肌“漂浮”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2008年
目的:探讨肱三头肌“漂浮”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3例,按Riseborough—Radin分型:Ⅱ型9例,Ⅲ型12例,Ⅳ型2例。均采用肘后正中切口,肱三头肌“漂浮”肱骨下段双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18例,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4.6个月,随访率达78.3%,疗效参照Cassebaum评分标准;优10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肱三头肌“漂浮”双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较好方法。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苗有泉王喜民孔庆全许志华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固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