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少侠
- 作品数:16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医学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透析患者血清HBsAg假阳性伴HIV可疑一例分析
- 吴卫许少侠黄嫒郭野杨卓司永珍谢田王巧凤崔巍
- 关键词:HBSAG假阳性
- 低危人群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试验结果分析及流程改进建议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通过分析低危人群中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试验结果,对相应流程提出改进措施。方法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进行梅毒血清学初筛试验,阳性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gain card test,RPR)。CMIA与TPPA结果不符者用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 absorption test,FTA-ABS)验证。结果41 275份血清标本中,经CMIA初筛阳性608份(1.47%),CMIA S/CO值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为7.31(2.12,20.33)。608份初筛阳性标本中,TPPA复检阳性仅369份(占60.69%),RPR阳性182份(占29.93%)。239份CMIA阳性而TPPA阴性的标本中,FTA-ABS验证结果显示,Ig M类抗体全部阴性,19份Ig G类抗体阳性。当CMIA S/CO≥1时进行TPPA法复检,TPPA复检阳性者判断为梅毒感染血清学阳性时,假阴性率为4.9%(19/388),假阳性率为0%。结论 CMIA法梅毒血清学初筛试验存在假阳性问题,应当结合TPPA复检结果进行判断,并注意定期复查。
- 陈兰兰王巧凤崔京涛许少侠张伟红闫文娟孔令君杨启文倪安平
- 关键词:梅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 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回顾性研究
- 1996年
- 用酶免疫法(EIA)检测1984年10月至1985年2月在我院接受输血的92例患者冻存血清中的抗HCV,结果发现输血后丙型肝炎(临床型HCV感染)3例,亚临床HCV感染11例,故HCV总感染率为15.2%,临床型HCV感染占总HCV感染的21.4%;这14例受血者抗HCV的检出率在受血后1~2个月,3~4个月和5~6个月分别为28.6%,57.2%和100%。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这14例受血者抗HCV阳转前1个月的血清,发现有8例HCV-RNA阳性(57.1%),HCV-RNA最早可在受血者输血第一个月的血清中检测到。用EIA法检测同期献血员冻存血清标本400份,发现抗HCV阳性者11份(2.75%)。这些结果提示我国献血员中HCV感染率较高,受血者发生HCV感染的危险性较大。因此,今后对献血员要进行抗HCV的检测,以减少HCV的传播。
- 秦树林许少侠王爱霞吴梓涛盛瑞媛
- 关键词:输血丙型肝炎巢式逆转录PCR
- 复肝康冲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48例的临床观察
- 1994年
- 我们用复肝康冲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共48例,观察结果其显效为8.33%,有效为52.08%;示该药仅对症状的改善有一定效果及无明显不良反应;对肝、脾肿大无缩消作用;对HBsAg、HBeAg或抗—HCV无转阴作用。
- 吴梓涛邓国华张月秋张伟红许少侠
- 关键词:复肝康冲剂病毒性肝炎肝硬变
- 梅毒实验诊断中增强化学发光技术与其它血清学比对以及在急诊筛查流程的探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通过分析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比对试验,探讨增强化学发光技术(enhanced chemiluminescence technologies,ECT)在急诊化验室筛查流程.方法 增强化学发光技术与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同时检测2013年4月~2014年5月间257例患者血清标本梅毒螺旋体抗体,二者不相符的检测结果,使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进行验证.结果 ECT与TP-PA比对敏感度为98.9%,特异度为88%,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921,P<0.05);二者结果不符标本11例(4.28%),ECT阳性TP-PA阴性的不符标本9例中,FTA-ABS IgG抗体9例均为阴性,RPR检测阳性1例;ECT阴性TP-PA阳性的不符标本2例,RPR检测与FTA-ABSIgG抗体均为阴性.经FTA-ABS验证后的ECT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8.3%.结论 ECT敏感度高,特异度较好,且简便快速的方法学适用于急诊化验室梅毒血清学试验筛查.ECT阳性时,建议使用RPR检测以确定疾病的活动性.
- 于连辉崔京涛贾妍闫文娟王巧凤许少侠张伟红陈倩倪安平
- 关键词:梅毒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 776例HIV确证阳性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宋晓璟邱志峰曹玮谢静张占杰许少侠李太生
- 经血液(非静脉吸毒者)和性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合并HBV和HCV感染的现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我国经血液(非静脉吸毒者)和性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l至9月在全国13个研究中心就诊的362例HIV/AIDS患者(静脉吸毒者除外),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分别测定其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CV。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别对计量和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5例检测血HBV和HCV的患者中,HBsAg阳性14例,占4.4%;抗HCV阳性158例,占50.2%,抗-HCV阴性157例,占49.8%;HIV、HBV、HCV共感染2例,占0.6%。抗-HCV阳性组中经血液和性传播的比例分别占92%和4%,以血液传播为主;抗-HCV阴性组中经血液和性传播的比例分别占11%和66%,以性传播为主。抗-HCV阳性组的HIV确诊时间、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T和AST均高于抗-HCV阴性组。两组患者的HBV标志物表达也存在差异,其中抗-HCV阳性组中HBsAg阳性2例,占1.3%,抗-HCV阴性组中HBsAg阳性12例,占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2,P〈0.01)。10例HBsAg阳性者进行HBVDNA检测,其中4例阳性,抗-HCV均为阴性。57例抗-HCV阳性患者进行HCVRNA检测,阳性者占63.2%。结论我国输血和性传播途径的HIV感染合并HBV或HCV感染,以合并HCV感染为主,并多见于经输血感染者。合并HCV感染可加重H1V患者的肝脏损伤,同时也可能存在干扰HBV复制的情况。
- 吕玮戴懿邱志峰许少侠匡季秋李雁凌谢静韩杨左玲燕刘正印邓国华王爱霞李太生
- 关键词:HIV感染输血性传播疾病
- 2003-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就诊患者HIV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 了解2003-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就诊患者HIV检测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3-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门诊与住院就诊患者的HIV检测结果,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14年共进行HIV筛查715 421人次,HIV初筛阳性1 012例(0.14%),HIV确证阳性776例(0.11%)。HIV检测阳性率逐年升高(趋势χ^2=66.83,P=0.000),2012-2014年间增幅明显,2014年的HIV检测阳性率是2003年的3.40倍(2014年为0.17%,2003年为0.05%)。776例感染者中,男性631例(81.31%),女性145例(18.69%),2003-2014年间男性感染者构成比从50.00%升高到90.26%(趋势χ^2=58.41,P=0.000),年龄范围18-50岁(84.66%),M为36岁(QR:27-43)。经性途径感染634例(81.70%),且逐年增加(趋势χ^2=126.38,P=0.000),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从2003年的0.00%升高到2014年的53.90%(趋势χ^2=11.96,P=0.001)。未婚感染者构成比从18.75%升高到42.21%(趋势χ^2=43.74,P=0.000)。HIV筛查阳性的主要来源科室分别为内科(51.03%)、急诊(18.30%)、皮肤科(13.53%)。妇产科来源下降(2003年为18.75%,2014年为2.60%),外科、五官科及口腔科、体检中心有所增加,分别从2003年的零检出到2014年的14例(9.10%),11例(7.14%),4例(2.60%)。结论 北京协和医院就诊患者的HIV/AIDS检测阳性率逐年升高,提示需要加强对大型综合医院就诊患者的检测。MSM作为重点人群,应加强艾滋病防控宣传和咨询检测。
- 宋晓璟邱志峰曹玮谢静张占杰许少侠李太生
- 关键词:艾滋病
- 抗巨细胞病毒早晚期抗原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在病毒培养物鉴定中的初步应用
- 2017年
- 目的制备抗CMV早晚期抗原单克隆抗体并在病毒培养物鉴定中初步应用。方法CMV感染MRC-5细胞24h、48h和72h后甲醛灭活的可溶性抗原免疫BALB/e小鼠,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NS-1进行融合。酶免法筛查阳性杂交瘤并有限性稀释法进行克隆。免疫荧光及印迹对筛选后的克隆进行鉴定,最终获得的杂交瘤制备腹水并使用ProteinG进行纯化。纯化后单抗应用于CAP室间质评标本以及临床标本CMV培养物的鉴定。结果3只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初步筛查出约110株阳性克隆。剔除与其它抗原有交叉反应、抗体效价低、非全覆盖早晚期抗原的克隆最终获得抗CMV单抗杂交瘤1株,即2385-1。免疫荧光显示2385-1株单抗与CklV感染后3h-120h的MRC-5细胞均反应,即覆盖即刻、早期和晚期抗原。免疫印迹试验显示2385-1株单抗与CMV抗原25KD-50KD之间的5个蛋白条带结合。2385-1株单抗免疫球蛋白亚型为IgGl。ProteinG纯化腹水后的单抗效价≥1:12800。纯化单抗染色鉴定6份室间质评及10份临床标本CMV培养物全部符合。结论初步应用显示制备的抗CMV早晚期抗原单克隆抗体性能良好。
- 崔京涛闫文娟张伟红王巧凤许少侠谢宏杰倪安平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单克隆抗体早期抗原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性传播途径的研究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经性传播的可能性和HC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EIA-Ⅱ检测抗-HCV阳性者及其配偶、性病门诊就医者、暗娟及嫖客、HIV/AIDS患者的血清抗-HCV,并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上述血标本的HCV RNA。另设抗-HCV及HCV RNA阴性的健康者及其配偶(20对)作为对照。结果 (1)84例HCV感染者及丙肝患者中HCVRNA阳性51例(60.78%),阴性33例(39.22%);其配偶有2例(2.38%)抗-HCV或HCV RNA阳性,她们的丈夫均为HCV RNA阳性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33例HCV RNA阴性患者配偶中无HCV感染;(2)149例性病门诊就医者有2例抗-HCV和HCV RNA均阳性(1.34%);(3)40例暗娼和44例男性嫖客各有1例抗-HCV和HCV RNA阳性,均未用避孕套,而使用避孕套者中无HCV感染。(4)23例HIV/AIDS患者中有6例抗-HCV阳性(26.09%);(5)20对抗-HCV阴性者及其健康配偶(对照组)无HCV感染。结论 本研究表明HCV经性传播确实存在,但HCV感染者的配偶及一般性病患者中的感染率较低,可能和避孕套的使用与HCV感染者血中病毒载量较低有关;但HIV/AIDS患者中HCV感染率高达26.09%(6/23),表明HCV与HIV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后者可促进HCV感染的发生;丙肝患者HCV RNA阳性串与其ALT明显增加(正常值2倍以上)、肝病的严重程度等有关,患者肝病程?
- 刘正印王爱霞盛瑞媛许少侠孙荣玲王晓峰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HCV性传播途径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