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小晶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矿化与结石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尿液
  • 4篇纳米
  • 4篇纳米微晶
  • 3篇尿结石
  • 3篇结石
  • 2篇尿石
  • 2篇尿石症
  • 2篇尿石症患者
  • 2篇ZETA电位
  • 1篇电子显微镜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多糖
  • 1篇散射
  • 1篇射线衍射
  • 1篇透射电子显微...
  • 1篇尿PH
  • 1篇尿路造影
  • 1篇平片
  • 1篇热力学

机构

  • 8篇暨南大学

作者

  • 8篇许小晶
  • 7篇欧阳健明
  • 2篇赵美霞
  • 2篇邝荔
  • 1篇袁欢欣
  • 1篇于海燕
  • 1篇邓穗平
  • 1篇黄志杰
  • 1篇柳一鸣
  • 1篇万牡华
  • 1篇蔡继业
  • 1篇胡鹏
  • 1篇郑辉

传媒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化学世界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DPPC与MMA混合单层LB膜缺陷结构的AFM研究
2008年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转移到疏水石英基片上的二棕榈酰磷酯酰胆碱(DPPC)与不同浓度聚合物单体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混合物所形成的单层LB膜及其缺陷的微结构,研究了沉积压对缺陷的影响。当MMA的摩尔比为33%(即MMA∶DPPC=1∶2),沉积压为5.0mN/m时,生成直径约3~4μm的圆形液态凝聚相(LC)畴区,LC畴区主要为DPPC与MMA的混合物,同时还分布着一些由聚合的MMA分子(即聚合物PMMA)形成的“小岛”;当沉积压增加至15.0mN/m时,LC畴区中主要为聚合物PMMA的聚集体。当MMA的摩尔比增加至50%后,LC畴区中聚合物PMMA含量增加。畴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MMA含量和沉积压使DPPC和MMA及其聚合物PMMA产生不同程度的相分离所致。MMA/DPPC混合LB膜中这种圆形的畴区缺陷可以诱导形成圆形的一水草酸钙晶体沉积图形。
许小晶邓穗平郑辉蔡继业欧阳健明
关键词:LB膜AFMDPPCMMA
纳米粒度仪研究尿石症患者和正常人尿液中的纳米微晶
2009年
采用纳米粒度仪和TEM比较研究了尿石症患者和正常人尿液中<1000nm的纳米微晶的Zeta电位、光强自相关函数曲线、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结果表明,在相近尿pH(6.0左右)时,尿石症患者尿液中纳米微晶的Zeta电位值(平均为-3.16mV)明显大于正常人(平均为-10.1mV)。相比较正常人尿液,尿石症患者尿液中纳米微晶的散射光强存在更长时间的相关性,说明尿石症患者尿液中纳米微晶的粒径大于正常人。粒度分布检测进一步表明,正常人尿液中粒径在350nm以下的纳米微晶占大多数,而患者尿液中粒径>600nm的纳米微晶占大多数。实验结果有助于了解正常人尿液和尿石症患者尿液的差异,为尿石症的早期检测提供线索。
黄志杰许小晶邝荔欧阳健明
关键词:TEM粒度ZETA电位
尿液pH变化与尿液中纳米微晶组分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尿液pH变化与尿液中纳米微晶组分的关系。不但尿pH差异大的不同人尿液中微晶组分存在差异,而且同一人的尿pH发生变化时,其尿微晶亦发生变化。尿pH值较低(如pH<5.8)时,主要为尿酸、酸式磷酸盐和草酸钙等;尿pH值较高(如pH>6.2)时,主要为尿酸盐、磷酸盐、磷酸铵镁和草酸钙等。联合运用XRD和FTIR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检测尿液中晶体组分,有助于了解尿石症的成因。
许小晶万牡华欧阳健明
关键词:尿PHX射线衍射
Coulter计数仪在尿结石形成动力学研究中的运用及其进展
2007年
通过检测粒子的尺寸和分布,库尔特(Coulter)颗粒计数仪可以研究泌尿系结石的生长和聚集动力学过程,比较防石药物的抑制指数。重点综述了在尿大分子、尿小分子,植物提取液和动物实验研究中Coulter计数仪的应用研究及其进展,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
许小晶袁欢欣胡鹏欧阳健明
关键词:草酸钙动力学泌尿系结石
尿液中纳米微晶的检测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尿液pH变化与尿液中纳米微晶组分的关系。通过比较研究稀释、离心、过滤和去除蛋白后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得出适于纳米检测的尿液处理方法。为了比较尿石症...
许小晶
关键词:尿结石粒径分布ZETA电位
文献传递
正常人和尿石症患者尿液中纳米和微米级晶体的比较
2007年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比较研究了17例正常人和16例尿石症患者尿液中纳米和微米晶体.结果表明,正常人尿液中晶体分散较为均匀,尺寸较小且较圆钝,大都在2~20μm之间;而结石病人尿液中晶体聚集体较多,棱角较尖锐,尺寸较大且分布也不均匀,从5μm到70μm不等,这导致其聚集倾向增加,形成尿石的几率增大.正常人尿晶体以结晶态物质为主,主要为草酸钙、磷酸三钙和尿酸;尿石症患者尿晶体主要为磷酸铵镁、草酸钙、尿酸和磷酸三钙,正常人尿液中二水草酸钙(COD)含量高于尿石症患者.上述差异归因于正常人和患者之间理化性质的差异以及正常人尿液中抑制剂的浓度及其活性比尿石患者的高,能抑制尿液中微晶的生长和聚集;并且患者体内的尿路细胞膜受到损伤也会引起患者尿液中粒子聚集.
赵美霞许小晶欧阳健明
关键词:尿结石电子显微镜
二水草酸钙的热力学转化及海藻多糖的稳定作用被引量:3
2007年
草酸钙结石的形成与尿液中草酸钙的存在形式密切相关,一水草酸钙(COM)促进尿石症形成,而二水草酸钙(COD)易随尿液排出体外。本文采用体外模拟方法,比较研究了COD晶体在水溶液、正常人尿液和结石患者尿液3个不同体系中的稳定性及海藻龙须菜多糖(SPS)对COD的稳定作用。在水溶液和患者尿液中,不但COD转化率高,而且得到的转化产物COM晶体聚集程度大;而在正常人尿液中,COD转化率低,转化产物聚集程度较小。COD在不同体系中转化的速度依次为:水溶液>患者尿液>正常人尿液。从海藻龙须菜中提取的硫酸多糖可以稳定COD的存在并减小COM的聚集,这有利于阻止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因此,海藻龙须菜多糖有可能用于防止草酸钙结石形成。
许小晶柳一鸣于海燕欧阳健明
关键词:硫酸多糖晶种
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散射对尿液中纳米微晶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现有的尿石症诊断方法包括腹部平片(KUB)诊断、静脉尿路造影(IVP)和超声诊断等,但上述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即只有当结石直径达到一定的尺寸(如0.5cm)时,才有可能被检测出来。因此,研究简单、快速、有效、对人体无损害的诊断方法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许小晶欧阳健明邝荔赵美霞
关键词: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微晶激光散射尿液静脉尿路造影腹部平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