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周兵

作品数:29 被引量:106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血液
  • 8篇透析患者
  • 8篇腹膜透析
  • 7篇血液透析
  • 7篇腹膜
  • 6篇腹膜透析患者
  • 5篇尿毒
  • 5篇尿毒症
  • 4篇不宁腿
  • 3篇血性
  • 3篇血液透析滤过
  • 3篇预处理
  • 3篇肾衰
  • 3篇肾衰竭
  • 3篇透析滤过
  • 3篇皮肤瘙痒
  • 3篇缺血性急性肾...
  • 3篇缺血性急性肾...
  • 3篇人工肾
  • 3篇综合征

机构

  • 28篇苏州大学附属...
  • 3篇苏州大学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作者

  • 29篇詹周兵
  • 22篇沈华英
  • 17篇石永兵
  • 17篇金东华
  • 15篇宋锴
  • 12篇施晓松
  • 12篇姜林森
  • 10篇王峙
  • 10篇冯胜
  • 9篇姜山
  • 5篇曾颖
  • 4篇张田杰
  • 4篇何涛
  • 2篇卢颖
  • 2篇欧阳涵
  • 2篇罗蔚锋
  • 2篇王芸
  • 1篇王才善
  • 1篇罗静
  • 1篇盛余敬

传媒

  • 4篇中华肾脏病杂...
  • 4篇中华医学会肾...
  • 3篇江苏医药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华医学会肾...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技术在临时血液透析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在血液透析临时血透管置管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并发症。方法:我科自2013年开始引进超声技术在临时血透管置管中进行定位及引导,回顾性分析使用超声前(2010年1月-2012年12月)及超...
詹周兵姜林森金东华姜山王峙冯胜宋锴沈华英
关键词:血液透析超声中心静脉置管
终末期肾脏病伴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的经颅超声改变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伴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的经颅超声(TCS)神经影像学变化特点.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终末期肾脏病伴不宁腿综合征患者(RLS+组) 41例、终末期肾脏病不伴不宁腿综合征患者(RLS -组) 5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 47例行TCS检查,对比分析其中脑黑质、中缝核及红核变化特点.结果①以黑质低回声作为阳性改变, RLS+组阳性率(36 .6%, 15/41)明显高于RLS -组(19 .3%, 11/57)及对照组(8 .5%, 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 .6 ,P <0 .05);②以中缝核回声减低、中断或者消失作为阳性改变, RLS+组(34 .1%, 14/41)及RLS -组(29 .8%, 17/57)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 .6%, 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 .7 ,P <0 .05);③以红核回声增强为阳性表现, RLS+组阳性率(51 .2%,21/41)明显高于RLS -组(21 .1%, 12/57 )及对照组(10 .6%, 5/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 .8 , P <0 .05);④RLS+组及RLS -组中,有10例黑质、中缝核、红核三者均是阳性,其中7例为RLS+,诊断的准确性达70 .0%(7/10).结论通过观察黑质、中缝核、红核回声的改变特点, TCS能够为终末期肾脏病伴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王才善罗静李慧盛余敬张英詹周兵张迎春
关键词:黑质中缝核红核
组合型人工肾对尿毒症中分子毒素清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组合型人工肾对尿毒症中分子毒素清除的疗效。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组合型人工肾(HD+HP)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及血液透析(HD)组3组。检测首次透析前后及透析第4、8周后患者血β2微球蛋白(β2-MG)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8周后观察对患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并对各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D+HP组首次透析前后患者的β2-MG、iPTH均明显下降(均P<0.05),透析4、8周后与首次透析前相比,患者的β2-MG、iPTH均显著下降(均P<0.01);HDF组首次透析前后的β2-MG、iPT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析4、8周后β2-MG、iPTH明显下降(P<0.05);HD组首次透析前后及透析4、8周后的β2-MG、iPT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周后,皮肤瘙痒症临床有效率HD+HP组最高,达89.47%,HDF组57.89%,HD组15.79%。结论 HD+HP能有效地清除尿毒症患者的中分子毒素,明显缓解皮肤瘙痒症状,其效果优于HDF,HDF治疗无效者改用HD+HP治疗可能有效,而HD不能清除尿毒症的中分子毒素。
金东华石永兵何涛沈华英施晓松宋锴詹周兵
关键词:尿毒症中分子毒素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
自动化腹膜透析在腹膜透析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现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生存期较既往有明显延长,因伴随疾病而需要手术的患者日益增多。而目前对于围手术期的PD患者的透析方案的选择仍缺乏统一标准。相对血液透析,PD清除毒素效能较低,因此多数患者在手术时往往需要临时选择血液透析或连续性肾替代疗法(CRRT),这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詹周兵张谊尹沛然沈华英冯胜姜林森施晓松王峙王芸欧阳涵邱贝芬
关键词:透析患者围手术期腹膜透析连续性肾替代疗法血液透析
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对缺血性急性肾衰竭的保护作用
2014年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对大鼠缺血性急性肾衰竭(ARF)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建立缺血-再灌注(I-R)缺血45min,再灌注24h模型后,均分为I-R组(模型对照组)和(E+I-R组)(术前24h腹腔注射rhEPO 3000U/kg);另取24只SD大鼠均分为S组(假手术)和E组(腹腔注射rhEPO 3000U/kg,24h后实施假手术)。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后测定大鼠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值,HE染色及肾小管Paller法评分观察大鼠肾组织损伤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肾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原癌基因(Bcl-2)和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E+I-R组再灌注后SCr、BUN、肾小管paller评分和凋亡指数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缺血前相比,I-R组和E+I-R组再灌注后Bcl-2蛋白表达下调,而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EPO预处理对缺血性ARF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表达、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詹周兵沈华英施晓松金东华石永兵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急性肾衰竭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CRBSI患者血培养结果,统计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36例患者中血培养分离菌株共3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株,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8株,以铜绿假单胞菌及嗜水气单胞菌为主。分离的细菌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RBSI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朱烨詹周兵金东华沈华英卢颖冯胜曾颖欧阳涵姜林森王峙姜山
关键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危险因素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对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63例,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的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及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依据LVMI分成LVH组和非LVH组。并分析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甲状旁腺素(PTH)等实验室指标。结果经过3年CAPD,LVH发生率从58.7%升高到79.4%,相关危险因素有高龄、血压增高、低白蛋白血症、贫血、钙磷代谢紊乱、透析不充分等。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着LVH,控制血压、纠正贫血、改善营养状况、充分透析可以延缓LVH的进展。
詹周兵金东华姜林森曾颖沈华英石永兵
关键词:腹膜透析左心室肥厚
腹膜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PD)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依据国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组2014年RLS诊断标准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RLS的筛查。收集入选者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比较RLS组与非RLS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RL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96例PD患者筛查出RLS 76例,RLS患病率为19.2%。与非RLS组比较,RLS组患者透析龄较长,24 h尿量较少,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及碱性磷酸酶(AKP)水平较高(均P<0.05)。两组在原发病占比、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血钙、血磷、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总尿素清除指数(Kt/V)、总肌酐清除率(Ccr)等项目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透析龄(OR=1.010,95%CI 1.001~1.018,P=0.022)、高血AKP(OR=1.005,95%CI 1.001~1.010,P=0.021)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RL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患者RLS患病率高,长透析龄、高血AKP水平是发生RLS的独立危险因素。
詹周兵徐莹莹黄译腺尹沛然卢颖冯胜姜林森王峙宋锴沈华英罗蔚锋
关键词:腹膜透析不宁腿综合征患病率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9年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又称不安腿综合征,该病由英国医师Thomas Willis于1672年首次描述,其后1945年由瑞典的Ekbom系统报道,因此又被称为Willis-Ekbom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所导致的不宁腿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继发性不宁腿综合征之一,又被称为尿毒症相关不宁腿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小腿深部难以忍受的不适感,如蚁走感、针刺样、瘙痒等,一般多为双侧对称性,部分可累及大腿或上肢,多于夜间睡眠时出现,常需要强迫活动肢体可获得缓解甚至消失。与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相比,尿毒症相关不宁腿综合征研究较少,且往往容易被临床医生忽略,本文就近年来终末期肾脏病相关不宁腿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詹周兵沈华英罗蔚锋
关键词:不宁腿综合征终末期肾脏病不安腿综合征尿毒症WILLIS临床医生
应用血液保存液(ACD-A液)的枸橼酸透析对透析中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枸橼酸透析及普通碳酸氢盐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对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1例,分别使用枸橼酸透析和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每周3次透析,共进行4周透析。结果(1)使用不同透析方式,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枸橡酸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普通碳酸氧盐透析液透析时(P〈0.05)。(2)使用不同透析方式,患者透析前血清总钙离子与离子钙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时患者透析后血清总钙离子及离子钙水平变化不明显,使用构橼酸透析时患者仅出现滤器后血清离子钙水平下降(P〈O.05),而透析前、后血清总钙离子水平无明显改变。(3)不同透析组透析前、后尿素氮、肌酐均无统计学差异,尿素清除指数(Kt/V)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低血压、低钙血症及抽搐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枸橼酸透析的患者透析中血压的控制明显优于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无严重低血压、抽搐以及碱中毒等不良反应。证实了其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张田杰宋锴金东华姜林森施晓松詹周兵石永兵
关键词:枸橼酸抗凝剂血液透析高血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