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建华

作品数:257 被引量:749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2篇期刊文章
  • 8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6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9篇成像
  • 44篇动脉
  • 35篇磁共振
  • 34篇介入
  • 33篇肿瘤
  • 23篇血管
  • 23篇栓塞
  • 23篇磁共振成像
  • 21篇造影
  • 21篇介入治疗
  • 21篇化疗
  • 20篇影像
  • 17篇细胞
  • 17篇灌注
  • 17篇肺癌
  • 15篇支气管
  • 15篇支气管动脉
  • 13篇血管造影
  • 12篇气管
  • 11篇疗法

机构

  • 238篇浙江省人民医...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四川理工学院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3篇浙江省中医院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江西医学院第...
  • 2篇浙江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作者

  • 238篇袁建华
  • 76篇丁忠祥
  • 69篇陈方宏
  • 51篇俞文强
  • 43篇李玉梅
  • 34篇罗祖炎
  • 33篇胡庭杨
  • 33篇毛德旺
  • 32篇刘子江
  • 30篇蔡学祥
  • 28篇丁小南
  • 26篇狄幸波
  • 25篇王振
  • 19篇毛颖民
  • 18篇周俊
  • 15篇周兵
  • 13篇郑劼
  • 13篇陈军法
  • 13篇徐健
  • 12篇林毅

传媒

  • 25篇介入放射学杂...
  • 18篇浙江医学
  • 12篇医学影像学杂...
  • 7篇放射学实践
  • 7篇浙江实用医学
  • 7篇2013浙江...
  • 6篇影像诊断与介...
  • 5篇浙江临床医学
  • 4篇中国辐射卫生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4篇浙江医学教育
  • 4篇2016年浙...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中华泌尿外科...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实用医学影像...
  • 3篇2007年浙...
  • 3篇2005年浙...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6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25篇2013
  • 17篇2012
  • 21篇2011
  • 11篇2010
  • 15篇2009
  • 13篇2008
  • 15篇2007
  • 7篇2006
  • 12篇2005
  • 4篇2004
  • 18篇2003
  • 9篇2002
  • 7篇2001
  • 3篇2000
  • 6篇1999
2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CT征象分析
目的:分析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对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5例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男29例,女26例;年龄22~69岁,平均58岁...
陈方宏蔡学祥林毅孙伟英钟建国袁建华
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的磁共振表现与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研究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的磁共振(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将9例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患儿及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9例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脑MRI平扫检查后,行脑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得到表观扩散系数(ADC)图、部分各向异性(FA)图及彩色编码FA图。分别于胼胝体体部及双侧豆状核、背侧丘脑、半卵圆中心、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大脑脚水平皮质脊髓束设置感兴趣区(ROI),测定每个ROI的FA、ADC值,并分别以环池水平的桥脑及矢状位的豆状核区为ROI,作出投射纤维束图。结果9例患儿均有癫痫症状,豆状核在常规MRI上均未见异常,但ADC图、FA图显示患儿双侧豆状核呈高信号,彩色编码FA图示病变区呈红色。经脑干ROI的投射纤维束图显示形态异常3例,经矢状位豆状核ROI的白质纤维束图显示较多异常纤维束呈左右走行。9例颅脑正常儿童均未见异常。与颅脑正常儿童相比,患儿双侧豆状核、背侧丘脑FA、ADC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余部位的FA、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与患儿癫痫发作具有密切的关系。癫痫发作的患儿常规MRI未见异常时,进行DTI检查是必要的。
孙伟英丁忠祥袁建华毛德旺陈方宏李玉梅王欣欣罗晓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豆状核
6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东芝Aqilion One 640层螺旋CT进行扫描及Vitrea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8...
徐建林陈书达周兵金晓楼林赵元元袁建华徐健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血管成像
文献传递
经动脉导管化疗对大肠癌组织学疗效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观察大肠癌术前经动脉导管化疗对大肠癌组织学疗效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5 0例大肠癌术前经导管联合抗癌药物灌注治疗 ,介入化疗后 5~ 30d(平均 12d)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切除标本作组织学疗效观察和细胞凋亡测定 ,其中介入治疗前 2 2例肠镜活检标本和 2 5例正常肠黏膜 (标本正常肠切缘 )作对照。结果 肿瘤组织学疗效Ⅰ级 2 0例 ,Ⅱ级 2 1例 ,Ⅲ级 9例。肿瘤凋亡细胞密度介入化疗前为 (31 4 7± 5 5 8)个 /网格 ,介入化疗后为 (76 6 9± 17 12 )个 /网格 ,正常肠黏膜为 (8 0 1± 3 39)个 /网格。凋亡细胞密度介入治疗后明显高于介入治疗前 (t =13.70 1,P <0 0 0 1) ,腺癌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 (t=5 0 .978,P <0 0 0 1)。 5 0例中 5例失访 ,4 5例获得随访结果 ,1、3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5 1%、71 1%和 4 8 5 %。不同病理分期的组织学疗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4 .6 96 ,P >0 30 )。组织学化疗反应和肿瘤细胞凋亡之间呈正相关 (F =7.73,P <0 0 1)。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细胞凋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0 .392 7,P >0 0 5 )。不同病理分期肿瘤的细胞凋亡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 (t=0 .0 0 1376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术前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 ,肿瘤组织学疗效显著 。
袁建华赵仲生胡庭扬茹国庆俞文强陈方宏罗祖炎毛颖民邓高里董全进屠世良
关键词:大肠癌组织学细胞凋亡抗癌药物
以脑功能区为ROI的白质纤维束重建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BOLD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融合技术的可行性,并初步观察脑瘤、白质纤维束、初级皮质运动区(M1)之间的关系。方法 16例累及额顶叶颅内肿瘤患者行常规MRI、DTI和BOLDI检查。采用磁共振分析软件对BOLDI和DTI图像进行融合,即在T1WI层面上进行BOLD功能磁共振扫描,获得脑功能激活图像,并保存为序列备用,在此序列以脑激活皮质区为1个ROI,以内囊后肢为另1个ROI分别放置种子点,通过这两个感兴趣区进行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初级脑功能区,其中1例出现次级脑功能区(辅助运动皮质区)。脑功能区有移位,移位方向与肿瘤所在位置有关,白质纤维束移位方向与脑功能区一致。融合图像可以清楚显示脑功能区、经脑功能区的白质纤维束、肿瘤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结论应用磁共振分析软件实现了一种新型融合方案,更直观显示脑功能激活区、白质纤维束和脑肿瘤三者之间关系,为临床提供手术指导方案。
袁建华丁忠祥林春苗毛德旺陈方宏李玉梅朱君明
下肢软组织肿块的影像诊断被引量:2
2005年
丁小南袁建华林毅李杰周俊
关键词:下肢软组织肿块X线摄片DSA
顺铂微囊——碘油混悬剂经肝动脉治疗中晚期肝癌被引量:2
1992年
应用顺铂微囊-碘油混悬剂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共14例,术后l 3例临床情况改善,治疗2次后肿瘤显著缩小(>50%)4例,中度缩小(25~50%)6例,轻度缩小(<25%)1例,1例肿瘤轻度增大(另1例未复查,1例为弥漫型肝癌难阱测量肿块大小).所有肿瘤缩小的病例均可见肿瘤血管明显减少,大多数病人术后血管造影未见明显侧支循环形成.治疗术后3个月、6个月,8个月的生存率为100%、83%、62%,其中生存期大于6个月者,碘油造影分型除1例为不规则型外其余均为团块型或多结节型.
王毅翔刘子江周文群袁建华陆文光
关键词:化疗栓塞肝肿瘤
常规胸部CT扫描肺下界定位指标的优化研究
目的:精确限制CT成像感兴趣区范围是减少常规胸部CT辐射剂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胸部CT前后位定位像上6个肺下界定位指标与肺下界理想层面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各个定位指标的图像质量和显示率,探讨最优化的常规胸部CT...
王振丁忠祥王相权袁建华
文献传递
起搏器置入患者640层与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和伪影的比较
2012年
目的比较起搏器置入患者行640层容积CT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和伪影,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和适用性。方法 24例拟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起搏器置入病例根据使用设备的不同分为A组(640层CT组)与B组(64层CT组)两组,请两位有经验的评价者双盲评价冠脉15个节段的图像质量以及各种伪影对冠脉节段的影响,同时记录辐射剂量和患者一般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之间的身高、体重等一般影响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尽管A组的心率显著高于B组(A组的心率:71±16次/分;B组的心率:61±4次/分;P<0.001),但A组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B组(A组的ED:13.8±1.53 mSv;B组的ED:9.14±5.65 mSv;P<0.001)。在起搏器置入患者冠状动脉图像可诊断率(1级+2级)的比较上,A组与B组间有统计差异(A组:99.06%,B组:93.27%,连续校正χ2=6.572,P<0.05)。影响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伪影有运动伪影、阶梯伪影、金属伪影、数据缺失等,各种伪影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程度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连续校正χ2=5.009,P<0.05)。其中,A组的冠状动脉图像伪影以不影响诊断的轻度伪影为主,占94.3%,中重度伪影节段仅占伪影节段总数的5.78%,而B组的冠状动脉中重度伪影节段占伪影总数的31.8%。结论起搏器置入患者行CT冠状动脉造影时,640层容积CT与64层螺旋CT均能提供优秀的图像质量,但640层容积CT以较高的图像可诊断率和较轻的伪影干扰而比64层螺旋CT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适用性。
王振丁忠祥王博业狄幸波袁建华徐健陈军法钟建国
关键词:起搏器冠状动脉造影伪影
320排CT不同心率下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的研究
目的分析320排CT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113例行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患者。应用东芝320排容积CT配合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获得CT冠状动脉影像资料。...
徐健袁建华陈军法曾云建赵潮王振
文献传递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