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国友

作品数:31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历史地理
  • 7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军事

主题

  • 8篇西南联大
  • 8篇联大
  • 4篇民族
  • 4篇教学
  • 4篇陈寅恪
  • 3篇任教
  • 3篇史学
  • 3篇农村
  • 3篇著述
  • 3篇文化
  • 2篇战争
  • 2篇少数民族
  • 2篇农业
  • 2篇抗日
  • 2篇抗日战争
  • 2篇干部
  • 2篇边疆民族
  • 2篇边疆民族地区
  • 2篇辨析
  • 2篇村干部

机构

  • 17篇云南农业大学
  • 6篇云南省社科联
  • 5篇云南省社会科...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省社会科...

作者

  • 30篇袁国友
  • 1篇杨绍军
  • 1篇马勇

传媒

  • 15篇学术探索
  • 4篇思想战线
  • 3篇云南民族大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创造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农业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辨析
2021年
稻谷是云南原始农业时期种植的基本作物,云南地区的栽培稻始于距今四千年前。云南地区尽管有丰富的野生稻资源,但从考古发现而言,云南地区不是中国和亚洲栽培稻的重要起源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才是中国最早驯化栽培稻谷的地区。云南地区的梯田稻作农业不晚于唐代中期,但滇南红河哈尼梯田稻作是否始于唐代,因缺乏历史证据,尚不能断言。云南地区是中国较早种棉织布的地区,从汉晋时候开始,现今傣族等民族的先民即在滇西南地区种植"桐华木""娑罗树"等棉树来抽丝织布,"桐华木""娑罗树"应即现代植物分类中锦葵科的海岛棉,而不是木棉科的攀枝花。云南地区有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云南地区种植栽培型茶树不晚于唐代中期,至明代中后期,滇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以发酵方法制作出了压制成团形或饼形的"紧茶"——"普洱茶";清朝康熙年间,普洱茶成为清廷贡茶,由此开始,普洱茶从地方性产品跃升为畅销全国的著名茶产,清代是云南普洱茶产业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剑川海门口文化遗址中,即出土了稻、麦、粟等作物,到唐代中期,史籍明确记载云南地区实行了稻麦轮作,云南也由此成为中国最早实行稻麦轮作复种制的地区。
袁国友
关键词:云南农业稻作起源棉花种植普洱茶
价值的失落与文学的困境──当代中国文学走向沉思录被引量:1
1996年
价值的失落与文学的困境──当代中国文学走向沉思录袁国友一检视当代中国文化,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文学的轰动效应已成“天宝旧事”──几乎是所有的作家都承认,像新时期十年的文学所曾有过的社会“轰动效应”在今天及未来将不会再现;另一方面,在...
袁国友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学当代中国文化文学走向后新时期文学现代派
论云南地区的原始农业被引量:1
2016年
云南地区的原始农业是中国原始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地区的原始农业既是远古的历史陈迹,又是现实的生产生活状态。考古发现和民族调查表明,云南地区是探索原始农业起源、发展、演变有关问题的重要区域。现有发现和研究表明,云南地区原始农业的起源在时间上晚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其时间为距今三千年至四千年间;云南地区虽不是中国稻作的重要起源地,但却是中国稻、麦、粟三种作物较早同时栽培的地区;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至近现代时期仍然保持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反映出了原始农业生产方式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袁国友
关键词:原始农业
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状况与思想心态——对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大学生“村官”学员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对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大学生"村官"学员的调查和分析表明,云南省选聘到全省各地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无论具体担任何种职务,都能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做好自己所担负的村"两委"日常工作事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完成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项重要工作。在服务农民、建设农村的具体实践中,大学生"村官"们不仅与当地干部群众建立了密切融洽的关系,加深了对农民群众的真挚感情,而且通过基层的实践和锻炼,加深了对国情、农情的深刻认识,提高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本领和能力,成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针对大学生"村官"们反映的一些问题和意见,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为大学生"村官"今后更好地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以及不断成长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条件。
袁国友
关键词:工作状况思想心态
近代滇港贸易问题研究
该文研究的主题为近代时期云南与香港之间的贸易活动和贸易关系.该文认为,在云南近代对外贸易史上,滇港之间的贸易关系是云南对外贸易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双边贸易关系.研究云南近代对外贸易历史,必须对滇港之间的贸易问题进行专题式的深...
袁国友
关键词:双边贸易
西南联大史学研究的成就与取向被引量:1
2019年
西南联大在滇办学期间,联大历史学系教师在通史撰著、断代史研究、宏观史论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写出了《国史大纲》《中国史纲》《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清史探微》《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等经典学术名著。与抗战前北大、清华的史学研究特点相比较,联大史学研究在学术取向上发生了重要的转变:研究选题上,从注重专题考证走向微观实证与宏观通论相结合;研究方法上,从崇尚考据走向考据、综合并用;研究目的上,从求真为主走向求真与致用并重。联大史学研究取向的转变,既是抗日救国的时代大潮影响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自五四以来中国史学自身演进发展的必然取向。
袁国友
关键词:西南联大史学研究学术成就
明清时期云南农村居民的饮食风俗被引量:3
2018年
明清时期的云南农村居民,由于居住环境、生产发展水平、食物来源状况以及历史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饮食习俗。云南农村居民的饮食风俗体现在主食、副食、饮料等不同类别食物的构成状况、加工方法、食用方式以及"尝新""食生"等独特的地方民族习俗等各方面。明清时期云南农村居民的饮食风俗,反映出传统农业社会中居民物质生活的基本面貌,同时,也积淀为现今云南地区独特的地方饮食文化。
袁国友
关键词:农村饮食
透视历史,烛照人生──读《张冲传》
1994年
透视历史,烛照人生──读《张冲传》袁国友在风云变幻的云南近现代历史上,涌现出一系列具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如蔡锷、唐继尧,龙云、卢汉、张冲等人。也许是为这些历史人物耀眼眩目的人生经历所吸引,或者更主要的是出于一位历史学者的历史责任感,十余年来,谢本书...
袁国友
关键词:口述史学历史演进民族出版
论“西南联大”时期郑天挺的教学活动及其学术研究
2020年
在“西南联大”时期,作为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大”教授,郑天挺在担负繁重行政工作的同时,认真地从事教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本科教学上,郑天挺将教学岗位从中文系转到历史系,将授课重心从“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转向了“明清史”,并以系统详实、生动有趣的教学特点受到联大学生的欢迎;在研究生培养上,郑天挺承担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教务管理工作,通过精心谋划和协调服务,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抗战时期我国人文学科优秀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特殊贡献;在学术研究上,郑天挺将治学领域从文献整理转向清史和西南边疆史研究,写出了一批考证精准、见解独到的史学论文,出版了著作《清史探微》,确立了清史专家的学术地位,形成了考据互证、探微见著的治学特色。
袁国友袁丽华
关键词:郑天挺学术研究
陈寅恪任教“西南联大”时期的教学与学术活动被引量:1
2019年
在陈寅恪一生的教学研究生涯中,任教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的时期虽然时间短暂,但却具有特别的意义。作为中文系和历史系合聘的教授,陈寅恪在西南联大讲授了“佛教翻译文学”“白居易研究”“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等课程,以扎实的材料、深入的讲解和精辟的见解,展现出了一代名师的学术风范,指导和培养了若干具有学术潜力的学生。作为中古史研究专家,陈寅恪在战前长期学术积累和专题考证的基础上,对隋唐史作“通论”性的研究和论述,撰著完成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两部经典著作,对隋唐史研究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作为著名学者,陈寅恪与西南联大同事、学界同人和学生弟子保持着学术上的交流和切磋,探讨学问、抒发情志,成为西南联大师生和学界朋友共同钦敬的师长、挚友。西南联大时期的陈寅恪,在学术创造和学术影响上,达到了一生学术事业的高峰。
袁国友袁丽华
关键词:陈寅恪西南联大教学著述交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