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经

作品数:1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省地震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地震
  • 4篇地震预报
  • 4篇震源
  • 3篇地震活动
  • 3篇邢台地震
  • 2篇地壳
  • 2篇地震活动性
  • 2篇断层
  • 2篇震源机制
  • 2篇震源机制解
  • 2篇前兆
  • 2篇M
  • 1篇地壳厚度
  • 1篇地壳结构
  • 1篇地壳形变
  • 1篇地下水
  • 1篇地震动
  • 1篇地震动衰减
  • 1篇地震动衰减关...
  • 1篇地震观测

机构

  • 19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福建省地震局
  • 2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作者

  • 19篇薛经
  • 8篇孙彦雪
  • 5篇王泽皋
  • 4篇董书香
  • 4篇马凤霞
  • 4篇刘素英
  • 3篇靳艳萍
  • 3篇冯录刚
  • 2篇乔子云
  • 2篇常庆湘
  • 2篇曹轶
  • 1篇李玉
  • 1篇杨月枝
  • 1篇孟娣
  • 1篇李玉春
  • 1篇边庆凯
  • 1篇王晓山
  • 1篇马栋
  • 1篇张跃刚
  • 1篇王勤彩

传媒

  • 8篇世界地震译丛
  • 3篇内陆地震
  • 2篇山西地震
  • 2篇地震科技情报
  • 1篇地震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高原地震
  • 1篇邢台地震40...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下水动态趋势和短临异常被引量:7
2002年
在无其他因素引起水量增、减条件下 ,地下水动态大于一年的趋势变化是地下水动态的异常变化。识别地下水动态异常变化的条件是调查观测井的水文地质环境、水动力条件及水量有无变化。在趋势异常发展背景下地下水动态趋势的转折与地震活动有关。列举了河间等三口井近年来的水位观测结果 ,表明短临异常在震前均有趋势变化背景 ,因此短临异常的判别要以趋势变化分析为基础。地下水动态趋势异常和短临异常随时间的分布是有序的 ,用序列异常方法分析异常与地震活动形势 ,研究序列异常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
曹新来薛经王贺生李玉春李玉
关键词:水动力条件短临异常地震预报地下水地震活动地震前兆
震兆信息的遥联性讨论
2006年
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以北近海发生MS8.7两次大地震之前,华北地区小震日频次演变出现了类似震兆的信息。采用“震情三分律”的方法处理了华北地区小震活动的数据,分析认为成组震兆的出现与大震之间的遥联性绝不只是一种小区域性的现象,而是一种大范围的普遍现象,大地震是全球性的震动,其震动遥联性的显示,就必然是跨越全球性的。讨论这种现象的物理意义目的在于识别和判断这种震兆的特性,对本区今后的地震活动趋势预测工作有所借鉴。
王泽皋边庆凯乔子云薛经董书香
关键词:地震预报前兆异常
地震的微观物理学与宏观物理学
2003年
摩擦熔融和流体增压在大地震破裂动力学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对摩擦应力σ_f 下的断裂,温度随着σ_f 和震级 M_w 而增加。如果加热带厚度 w 为几个毫米的量级,那么对于 M_w=5~6的地震,即使是中等的σ_,温度升高△T 也会超过1000℃,同时熔融很可能发生,并减少断裂过程中的摩擦。如果断层带中存在流体,对 M_w=3—4的地震来说,一个100℃—200℃的中等的△T 就会增加足够的孔隙压力,而明显减少摩擦。通过平均微观状态中的应力,可使应力微观状态同宏观地震参数如地震矩 M_0及辐射能 E_R 联系起来。由于热过程仅对大地震起重要作用,因此小地震和大地震的动力学可能截然不同。这种不同反应在观测到的标定能量 =E_R/M_0和M_w 之间的关系上。大地震观测到的 要比小地震观测到的 大10~100倍。成熟的断层带,如圣安德烈斯断层带处于比较中等的应力水平,但是板块内的应力可能却很高。一旦滑动超过阈值,失控破裂就会发生,这样就可以解释在某些成熟断层带观测到的震级-频度间的异常关系。热控制的滑动机制将产生一种非线性特征,在一定环境下,这种滑动特征即使是在同一位置上,也会因地震的不同而不同。同样,大地震期间的滑动速度也要比从小地震推断出的滑动速度快得多。
H.KanamoriT.H.Heaton孙彦雪薛经冯录刚
关键词:地震微观物理学震源参数地震机制
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被引量:2
2003年
叙述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简称《CAJ—CD规范》)试行3a来对推动我国学术期刊编排规范化、标准化所起的积极作用,分析了《CAJ—CD规范》存在的问题,以国家标准为准,提出了对《CAJ—CD规范》的修改建议。
刘素英袁正明薛经
强地面运动预测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
2002年
介绍了基于断层破裂扩展的强地面运动预测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对该方法的几次实际应用,指出了其相对于工程上采用的经验方法的优缺点。对于实际的工程问题,我们认为模拟技术本身是可行的。当一个场地有详细的震源模型和沉积层结构模型时,能复现出与观测波形相似的强地面运动波形。然而,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关于目标场地的未来地震的震源模型和沉积层结构模型方面的信息。在对未来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预测工作中,由于模拟模型的缺陷或不确定性,强地面运动预测结果的置信度较小。由实际地震产生的强地面运动强烈依赖于断层破裂过程和场地条件。现有的经验方法得出的是过去地面运动的均值特性曲线。它既不是特定震源的地面运动,也不是具体场地的地面运动。我们必须用能够解释实际特定场地的地面运动方法来评价强地面运动。为了获得比经验方法更优越的方法,在研究断层破裂过程和沉积层结构中,重要的是减少预测的不确定性。我们希望本文通过强地面运动的预测来推动减轻地震灾害的深入研究。
香川敬生入倉孝次郎武村雅之董书香孟娣薛经杨月枝
关键词:地震灾害震源模型
1990年代期间b值和地壳形变的相关变化能够确定1999年8月17日伊兹米特M_W=7.4级地震的破裂起始
2003年
在30.1°E和30.8°E之间的北安纳托利亚断层系,从平直段到释放弯曲段,其b值从1.1上升到1.7。GPS资料对这个弯曲段的扩张特性给予了证实,观测到的扩张速率为0.3μ应变/a。在该区域断层面解从大量右旋走滑变为弯曲段中部的带法向分量的斜向滑动,这与拉张盆地构造相吻合。我们认为,由于切向和法向断层运动的叠加,地壳体高度破碎,相当于一个短的平均裂纹长度。由于现存裂纹上的低正应力,摩擦滑动被认为是地震活动产生的主要机制,引起b值升高。研究区中的最低b值(b~0.8)是在断层弯曲段和毗连段之间的交汇处发现的,这个地段恰好穿过1999年伊兹米特地震的震中。沿几何障碍体的地震活动数值模拟预示着,在这个交汇处有局部应力集中。因此,b值最低的场地被认为是大地震最容易发生的地方,这个结论被伊兹米特地震所证实,震中离预测位置约13km。在1992年年初,沿断层弯曲段的中部和西北部空间平均b值开始上升,并且对应一个强烈的水平拉张期。由于1992年没有记录到任何大地震,因此假定这种异常拉张和应力的相关变化是由无震断层滑动引起的。根据可使用的地震构造信息,计算出了因深处缓慢位错而造成的地表位移。GPS资料通过深度为10km、等效震级M_W=5.9的正断层震源而得到很好的解释。不同孕震深度的应力变化也计算了出来,基于的假设是偏应力和平均应力下降而库伦应力变化为正的地段最容易观测到b值上升,也就是说,断层已接近破裂。对于右旋走滑断层,满足这种应力条件的地点是b值上升最大的地方。伊兹米特地震的地表破裂仅同研究区西部和东部的已知断层迹线有关。沿断层弯曲部分,地表破裂从地图上标示出的断层迹线脱离出来,贯穿推测的1992年慢地震引起的正库伦应力变化区域。最大地表滑动(5m)是在最大库伦应力变化(~3bar)场地�
M.WesterhausM.WyssR.YilmazJ.Zschau孙彦雪薛经冯录刚张跃刚陈学忠
关键词:地壳形变历史地震
伽师强震群序列的破列特征被引量:3
2001年
分析了伽师强震群序列中 1 3次 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 ,其中有 8个走滑型地震、5个倾滑型地震。走滑型地震的北北西向节面与 MS≥ 5.0级地震震中分布的斜列线一致 。
王勤彩薛经刁桂苓孙彦雪张家庆
关键词:地震破裂震源机制解断层
强震预测方法之“对称填补”
2007年
选择了多年来利用“对称填补”办法研究所得之国内外11幅既具有研究意义更具有实用意义的珍贵图像,按不同类别以举例的方式进行说明。从应力场的角度对每组地震活动的方式提出了粗浅看法。
王泽皋曹轶薛经靳艳萍马凤霞乔子云孙彦雪常庆湘王树兴
关键词:强震预测邢台地震唐山地震
对纸介质资料数字化、自动化处理是科技资料管理的必由之路
2001年
孙彦雪薛经
关键词:地震学地震观测资料数字化
地震科技期刊如何应对入世后的新形势
2001年
薛经孙彦雪
关键词:WTO世贸组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