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玉军

作品数:54 被引量:43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体育
  • 9篇体操
  • 9篇儿童
  • 8篇身体活动
  • 6篇体育空间
  • 6篇竞技
  • 5篇男子
  • 5篇城市
  • 4篇运动员
  • 4篇少年
  • 4篇儿童青少年
  • 4篇城市公共
  • 3篇学校体育
  • 3篇幼儿
  • 3篇体育活动
  • 3篇青少年
  • 3篇男子体操
  • 3篇竞技体育
  • 3篇空间结构
  • 3篇公共

机构

  • 50篇上海体育学院
  • 11篇上海大学
  • 8篇上海杉达学院
  • 6篇深圳大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上海金融学院
  • 2篇山东体育学院
  • 2篇汕头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上海电力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上海海事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公安...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齐鲁师范学院
  • 1篇常州市武进区...

作者

  • 54篇蔡玉军
  • 12篇邵斌
  • 8篇陈思同
  • 8篇董宝林
  • 5篇张欢
  • 5篇刘阳
  • 4篇朱昆
  • 4篇魏磊
  • 3篇王磊
  • 2篇郑松源
  • 2篇周曰智
  • 2篇王丽娟
  • 2篇余顺得
  • 2篇吴南斐
  • 2篇秦曼
  • 1篇唐炎
  • 1篇彭玲群
  • 1篇刘善德
  • 1篇司虎克
  • 1篇刘宇

传媒

  • 7篇体育科研
  • 6篇体育学刊
  • 5篇体育科学
  • 5篇中国体育教练...
  • 4篇成都体育学院...
  • 4篇体育文化导刊
  • 3篇上海体育学院...
  • 3篇武汉体育学院...
  • 3篇首都体育学院...
  • 2篇北京体育大学...
  • 2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山东体育科技
  • 1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辽宁体育科技
  • 1篇体育研究与教...
  • 1篇2008年全...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基本理论与应用研究被引量:27
2014年
在对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相关概念、特征及原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对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与居民体育活动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公共性"是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根本属性,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和渐变性特征,其布局应遵循公平性、高效性、便捷性、中心性等6项原则。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合理与否,影响着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规划建设能够引导和激发城市居民体育活动行为的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是当前城市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顺利完成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环节。
蔡玉军邵斌
关键词:城市
基于GIS的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公共运动场可达性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公共体育场可达性进行研究,对上海市中心城区现有社区公共运动场可达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策略与方案,同时提出上海社区公共运动场优化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蔡玉军邵斌董宝林孙岩魏磊刘东宁秦曼
关键词:可达性中心城区
我国体育科研合作现状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社会网络、文献计量、数理统计学等研究方法,对2002~2011年收录于CSSCI的体育科研论文合作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领域作者具备来源地域差异明显、深入性研究不足、参与性合作比重大等特征;作者存在于具有庞大结构洞数量的三层网络空间中;两人间省内/同机构合作为主要形态,师生/同事间合作为主流形式.建议:明确合作的目的,制定切实有效的合作计划;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充分发挥合作主动性;扩大社会关系网,以人际交往扩大合作交流,以合作交流促进人际交往;充实自身智能结构,加强交叉学科的学术沟通;注重青年研究者的培养,加强科研人才梯队建设;注重深入性研讨,组建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团队.
张欢董宝林蔡玉军
关键词:体育科研社会网络理论文献计量学
上海女子体操队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
2010年
在总结上海女子体操队第十一届全运会成功经验的同时,发现其存在团体弱项太弱、训练方法及手段不够先进、训练监控过于简单、未能充分发挥老队员的积极作用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其今后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朱政蔡玉军
关键词:女子体操
体教融合背景下非线性导向的运动技能教学困境与思考
体教融合是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但目前体教融合还面临着教育和体育发展的分离、主体内生动力缺失、体育功能单一功利化等问题。2020年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中均明确指出,帮助学生掌...
刘诗洁蔡玉军
关键词:非线性
全球学校体育对比及启示被引量:8
2019年
将全球发达国家学校体育与我国进行对比,发现发达国家体育课程目标较全面、课程内容多元系统、体育教师全科与专科并存、教师培训内容丰富且重视监督、特殊体育教育体系较完善、学校体育外展式发展良好。我国课程内容忽视心理与社会适应目标、内容偏运动技术且衔接性不足、体育教师以专科为主但教学能力较弱、教师培训重理论且轻考核、对特殊体育教育重视但尚未成熟、学校体育内卷式发展局限凸显。建议我国构建多元化体育学习评价体系,提高体育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保障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权利,加强学校、社区、家庭的联系与合作。
佘晶晶蔡玉军李凯陈思同庄萍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课程师资发展教育公平体育合作
体育素养测量与评价的现状、挑战及未来被引量:21
2019年
系统梳理体育素养测评领域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对策,为完善该领域的方法学理论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研究认为,当前体育素养的测评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概念不清晰,导致无法确定测评的维度和内容;(2)指标的科学性存在争议,无法提供可靠和准确的测评结果;(3)体系构建存在方法学的不规范;(4)体系应用仅停留在个人层面,无法有效推广到大规模人群层面。研究建议,进一步对体育素养概念进行辨析,确定测评的维度和内容;根据确定的测评维度和内容优先考虑成熟的测评工具构建测评体系;采用主观和客观的方式全面选取专家,评估测评模型;对于体系的应用要进行大规模的人群试验,以验证体系的可适性;放弃传统的测评方式,采用定量和定性测评相结合的方式,研制以动态测评为主要方式的个性化测评体系。
陈思同刘阳唐炎唐炎陈佩杰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素养指标体系
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影响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身体活动促进是解决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关键,也是儿童青少年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和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社会生态理论为基础,立足中国本土文化特征,基于“个体-行为-环境”视角构建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路径分析对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影响机制模型进行实测数据检验。最终构建出由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评价指标体系。实测数据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影响机制模型拟合良好,并得出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影响机制路径系数,对指导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实证研究和身体活动干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李凯蔡玉军陈思同佘晶晶辛飞鲍冉王凯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德尔菲法
城市居民公共体育空间感知与体育活动行为的关系被引量:16
2018年
为考察城市居民公共体育空间感知与体育活动行为的关系,研制量表对634名上海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公共体育空间感知包含外部感知(可达性、可入性和适停性)和内部感知(服务水平和情感激发);居民公共体育空间感知与体育活动行为存在互为增减的关系,其中,服务水平与休息日持续时间、情感激发与出行时间、可达性与出行方式、可入性与休息日持续时间、适停性与月均消费的正相关较密切。结论:提高城市居民公共体育空间感知,可能是改善其体育活动行为的一个有效策略。
蔡玉军周鹏张本家邵斌
关键词:行为地理学
3~6岁幼儿基本动作技能与静态行为的关系被引量:13
2019年
探讨3~6岁幼儿基本动作技能与静态行为的关系,为干预幼儿静态行为提供依据。选取上海市355名3~6岁的幼儿为调查对象,基本动作技能采用TGMD-2测量,静态行为时间由父母代理报告。结果表明:上海市3~6岁幼儿基本动作技能水平有待提高;位移动作技能存在性别差异,女童位移技能水平优于男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动作技能得分、位移动作技能得分和物体操作技能得分均呈现出显著差异。静态行为总时间远超推荐量,主要与非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有关。基本动作技能、位移动作技能对静态行为总时间、非屏前静态行为时间的回归效应皆显著,可见基本动作技能及其子域中的位移动作技能是静态行为总时间和非屏前静态行为时间的负相关因素。提升位移动作技能对减少3~6岁幼儿静态行为总时间、非屏前静态行为时间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马晓然蔡玉军陈思同李凯庄萍
关键词:身体活动幼儿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