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永国

作品数:27 被引量:11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12篇肝素酶
  • 8篇肿瘤
  • 7篇胃癌
  • 7篇基因
  • 6篇腺病
  • 6篇腺病毒
  • 5篇端粒
  • 5篇端粒酶
  • 5篇树突
  • 5篇树突状
  • 5篇树突状细胞
  • 4篇逆转
  • 4篇逆转录
  • 4篇人端粒酶
  • 4篇转录
  • 4篇免疫
  • 4篇反义
  • 3篇端粒酶逆转录...
  • 3篇亚单位

机构

  • 21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7篇蔡永国
  • 22篇房殿春
  • 21篇杨仕明
  • 17篇罗元辉
  • 16篇陈陵
  • 10篇王东旭
  • 7篇汤旭东
  • 6篇陈婷
  • 4篇李晶晶
  • 4篇杨孟华
  • 3篇余松涛
  • 3篇熊震
  • 2篇李志宏
  • 2篇梁光萍
  • 1篇苏踊跃
  • 1篇肖桃元
  • 1篇向国春
  • 1篇张汝钢
  • 1篇张忠兵
  • 1篇范士志

传媒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09
  • 4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TERT基因修饰DC对不同类型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效应研究
目的研究 hTERT 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C)诱导产生的细胞毒 T 淋巴细胞(CTLs)对不同肿瘤细胞系的免疫杀伤效应。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得到人外周血白细胞(PBMCs),利用 rhGM -CSF、rhIL-...
陈陵蔡永国房殿春汤旭东陈婷余松涛熊震罗元辉杨仕明
文献传递
肝素酶:一种新的广谱的肿瘤转移相关抗原在中晚期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肿瘤细胞要发生转移,就必须同时破坏构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两种主要成分:结构蛋白和蛋白多糖。在过去的10多年中,研究兴趣大多集中在以结构蛋白为底物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杨仕明房殿春汤旭东陈婷熊震陈陵蔡永国
文献传递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肿瘤均达到完全切除,切除率均为100.0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0.87±0.18)h,住院时间为(4.25±0.28)d,均短于对照组的(1.14±0.37)h、(6.69±0.9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6个月、1年、2年经胃镜及胸、腹部CT检查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发生。随防2年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6.67%(29/30),与对照组的93.33%(28/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蔡永国陈彦磊董堃博白笠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早期胃癌疗效
F68及其联合DMSO对脐血造血细胞的低温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研究普鲁兰尼克(F68)及其联合DMSO在-80℃条件下对脐血造血干细胞的低温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脐血造血细胞冻存30、60、90 d后复苏,应用台盼蓝拒染率、集落形成试验、3H-TdR掺入率等,测定经F68保护体系冻存的脐血活力,并与目前通用的冷冻保护剂二甲亚砜及CP-1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在-80℃条件下,F68对脐血造血细胞具有明显的冷冻保护作用,并与DMSO具有协同保护效果,联合F68及DMSO的保护体系可使MNC、CFU-GM的平均回收率及台盼蓝拒染率在第90天时分别达到(83.4±6.3)%,(68.8±7.9)%, (92.5±5.1)%,优于目前通用的细胞冻害保护液CP-1及DMSO.90 d的冻存期内,脐血细胞活力无明显下降.结论 F68及其与DMSO组成的冻存方案对脐血造血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冻存保护效果.
蔡永国张翼军
关键词:脐血造血细胞低温冻存DMSO
肝素酶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对胃癌细胞的免疫效应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研究肝素酶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胃癌细胞的免疫效应,探讨肝素酶疫苗在胃癌主动免疫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将含有肝素酶全长cDNA的重组肝素酶腺病毒感染人类白细胞抗原A2(HLA-A2)阳性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制备肝素酶基因修饰的DC疫苗,刺激同一来源的淋巴细胞,使其活化为肝素酶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采用标准51Cr释放试验验证其对KATO-Ⅲ和SGC-7901胃癌细胞的体外免疫效应,肝素酶特异性的CTL与不同靶细胞共孵育后干扰素(IFN)-γ的释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结果经肝素酶重组腺病毒感染后该DC中肝素酶蛋白质的表达明显升高。肝素酶特异性的CTL在各效/靶比时对HLA-A2及肝素酶均阳性的KATO-Ⅲ胃癌细胞都有明显的免疫杀伤活性;相反,对肝素酶阳性但HLA-A2阴性的SGC-7901胃癌细胞不具有杀伤效应,即使在最高效/靶比时,其杀伤活性亦仅为11·1%±4·6%;进一步研究发现肝素酶特异性CTL对自体淋巴细胞亦不具有免疫杀伤作用,在最高效/靶比时,其杀伤活性为11·4%±7·9%。同时研究还发现,肝素酶修饰的DC刺激的效应细胞与KATO-Ⅲ共孵育后,其IFN-γ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病毒修饰组以及IL-2刺激组(280pg/ml±24pg/mlvs121pg/ml±19pg/ml和60pg/ml±11pg/ml,P<0·05);而经肝素酶修饰的DC刺激的特异性效应细胞与SGC-7901或自体淋巴细胞孵育后所检测的IFN-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素酶基因修饰的DC疫苗可以诱发特异性CTL,对HLA相匹配且肝素酶阳性的胃癌细胞具有良好的免疫杀伤活性,而对自体淋巴细胞不具有免疫杀伤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靶位。
蔡永国房殿春陈陵王东旭罗元辉汤旭东陈婷杨仕明
关键词:肝素裂合酶癌症疫苗
胃癌组织c-met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cme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对47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et蛋白的表达及其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胃癌组织中cme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5.1%,cmet阳性率与胃癌肿瘤的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是否有淋巴管及静脉癌栓有关;cmet阳性组胃癌微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结论cmet蛋白的表达促进了胃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并促进胃癌的血管生成,与胃癌预后不良及临床病理特征有重要关系。
蔡永国房殿春杨仕明陈陵罗元辉王东旭
关键词:原癌基因蛋白质C-MET微血管密度胃肿瘤
肝素酶表达鉴别良、恶性腹水无价值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腹水脱落细胞及腹膜活检标本中肝素酶的表达,探讨肝素酶用于鉴别良、恶性腹水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7例腹水脱落细胞中肝素酶mRNA的表达,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素酶蛋白在36例腹膜活检标本中的表达,与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素酶mRNA在良、恶性腹水脱落细胞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腹膜活检标本中,肝素酶蛋白不仅存在于腹膜癌细胞中,在结核性腹膜炎上皮样细胞、郎格罕巨细胞、淋巴细胞中及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及其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腹膜组织中,良、恶性腹水组之间的肝素酶阳性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素酶在良性腹水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腹水脱落细胞中的炎性细胞增高有关.腹水脱落细胞中肝素酶mRNA的表达不能用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
蔡永国房殿春杨仕明罗元辉陈陵王东旭
关键词:腹水脱落细胞子宫内膜细胞上皮样细胞良恶性腹水腹膜组织良性腹水
hTERT基因修饰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负载hTERT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rAd-hTERT)感染原代培养的人树突状细胞(DC)以获取hTERT基因修饰的DC(DC-hTERT),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法检测DC-hTERT内hTERT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hTERT表面成熟标志的变化;采用MTT法检测DC-hTERT的增殖能力。结果rAd-hTERT感染DC后hTER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感染Ad-hTERT后DC表面成熟指标CD83及CD86无明显变化;成熟DC经hTERT修饰后的生长曲线显示,DC-hTERT在前2周数量稍有增加,但DC/PBS及DC/rAd-LacZ数量明显下降,在第3周三者数量均有下降趋势,但DC-hTERT组细胞数量仍明显多于其他两组;Westernblot检测显示DC-hTERT内PCNA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hTERT基因表达上调后,DC增殖能力明显增强,衰老速度延缓。
陈陵蔡永国梁光萍苏踊跃房殿春汤旭东陈婷余松涛罗元辉杨仕明
关键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树突细胞重组腺病毒
针对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hTERT)相对分子质量Mr 127 000, 包含1 132个氨基酸,其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短臂的最末端(5p15.33),在90%以上的人类肿瘤中高表达,而正常成熟组织中则基本没有表达,可作为广谱的抗肿瘤治疗分子靶点.DC是已知体内激活静息T细胞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经DC递呈hTERT抗原表位信息后,CTL能识别从hTERT提取的多肽表位,并在体外杀伤多种组织来源的hTERT阳性的肿瘤细胞.因此hTERT是迄今发现的一个最具应用前景的肿瘤广谱相关抗原,针对hTERT的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有可能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又一研究热点.
陈陵杨仕明蔡永国房殿春李晶晶罗元辉
关键词:亚单位抗原递呈细胞T细胞功能体外杀伤5号染色体
人肝素酶基因正反义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构建人肝素酶正义和反义腺病毒表达载体.方法:用EcoRI从pcDNA3-hpa质粒上切下约1.7kb的人肝素酶全长cDNA片段,然后连入pDC315质粒的EcoRI酶切位点上,经BamHI酶切鉴定出正义和反义表达载体,并对正义重组质粒进一步采用测序鉴定其方向性.结果:经BamHI酶切后,正义质粒形成4.3+1.4kb两条带,而反义重组质粒为5.1+0.4kb两条带,与理论计算值完全一致;测序结果与GeneBank报告的肝素酶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人肝素酶的正、反义腺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正、反义肝素酶基因转染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蔡永国房殿春杨仕明罗元辉杨孟华王东旭
关键词:肝素酶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肿瘤转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