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华崧

作品数:61 被引量:23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成像
  • 23篇磁共振
  • 16篇磁共振成像
  • 14篇GD-EOB...
  • 12篇肝脏
  • 9篇肿瘤
  • 9篇
  • 7篇增强MRI
  • 7篇细胞
  • 6篇胆管
  • 6篇血管
  • 6篇检出
  • 6篇MRI
  • 5篇胆管成像
  • 5篇图像
  • 5篇细胞癌
  • 5篇细胞期
  • 5篇肝细胞
  • 5篇肝细胞癌
  • 4篇造影

机构

  • 61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深圳市中医院
  • 4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深圳市南山区...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江门市新会区...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开平市中心医...
  • 1篇番禺区人民医...
  • 1篇安丘市妇幼保...
  • 1篇深圳大学总医...

作者

  • 61篇蔡华崧
  • 33篇冯仕庭
  • 24篇李子平
  • 22篇王猛
  • 13篇罗宴吉
  • 11篇翟凤仪
  • 11篇郑可国
  • 8篇董帜
  • 8篇周丽莎
  • 7篇彭振鹏
  • 7篇孟悛非
  • 6篇伍玲
  • 5篇孙灿辉
  • 4篇洪庆奋
  • 4篇杨旭峰
  • 4篇黄梦琪
  • 3篇杨艳红
  • 3篇胡晓书
  • 3篇周健
  • 3篇汤地

传媒

  • 8篇中山大学学报...
  • 8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影像诊断与介...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新医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腔镜泌尿...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华消化病与...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脏Gd-EOB-DTPA增强扫描前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质量的比较
目的 比较Gd-EOB-DTPA增强扫描前后2D T2加权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的成像质量,探讨Gd-EOB-DTPA对2D ...
蔡华崧杨旭峰王猛
关键词:GD-EOB-DTPA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胆道系统
MRI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表现,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证实的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常规磁共振尿路成像MRI及MRU检查;9例行腹部超声检查;8例行腹平片(KUB)及静脉肾盂造影(IVP),其中3例加做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RUP);3例行中下腹部、盆腔CT检查。结果本组9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均发生于右侧,其中8例为Ⅰ型(低袢型),右输尿管呈鱼钩形或"S"形改变;1例为Ⅱ型(高袢型),右输尿管呈"倒置J"形。超声准确诊断1例、静脉肾盂造影(IVP)结合逆行肾盂造影(RUP)检查,准确诊断6例。3例CT检查均能准确诊断。常规MR横断T2加权(MRT2WI)结合MRU检查,8例能准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89%。结论 MRI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非常高,而且对人体无生物学损害,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冯仕庭郭欢仪孙灿辉范淼蔡华崧郭燕李子平李向民
关键词:磁共振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术前Gd-EOB-DTPA增强MRI定量评估肝功能储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利用肝脏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术前定量测定肝功能体积,评估肝细胞癌患者肝功能储备的可行性。方法本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了23位肝细胞癌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Gd-EOB-DTPA增强磁共振及吲哚靛青绿检查(ICG)。肝实质T_1值(T_(1pre)、T_(1pos))及体积(LV)分别在增强前T_1map、肝胆期增强后的T_1map及肝胆特异期图像上测定。根据术前多学科会诊讨论的切除方案,分别运用这三个序列在工作站进行模拟手术切除,计算模拟切除后剩余肝实质的T_1值(rT_(1pre)、rT_(1pos))及肝体积(rLV)。用于评估肝功能储备的功能性参数的计算公式分别为T_1减低率(△T_1=(T_(1pre)-T_(1pos))/T_(1pre))、功能性肝体积(FV=LV×△T_1)、功能性肝体积/体重(FV/W)、增强后T_1值/体积(T_(1pos)/LV)等。运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来检测MRI功能性参数与ICG-R15的相关性,同时计算剩余肝实质的功能参数来预测术后的肝功能情况。结果术前Gd-EOBDTPA增强MRI测定的功能性参数FV、FV/W、T_(1pos)/LV均值分别为879.93、14.24、0.18和ICG-R15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ho=-0.552、-0.486、-0.579;P=0.006、0.019、0.004),其中T_(1pos)/LV相关性最高。剩余肝实质的功能性参数均值分别为rLV=805.89 ml,r FV=546.24,rFV/W=9.13,T_(1pos)/LV=0.29。术后1周患者的Child-Pugh评分为5~8分(A级18例,B级4例),其中1例术后出现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结论肝脏Gd-EOB-DTPA增强磁共振的功能性肝体积测定是术前肝功能储备的定量评估的理想方法。
黄梦琪蔡华崧董帜彭振鹏李子平冯仕庭
关键词:肝功能储备
基于ACR TI-RADS分类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风险模型的预测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应用美国放射学会(ACR)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ACR TI-RADS 2017)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转移风险进行评估,提高超声对甲状腺转移癌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63例,根据术后N分期分为转移与非转移2组,对照临床和病理特征,对ACR TI-RADS评分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TI-RADS评分为12.0(10.0,14.0),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超声发现淋巴结及TI-RADS评分高是甲状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于TI-RADS评分,OR=1.15,95%CI=1.03-1.28,P=0.02;对于超声发生现淋巴结,OR=3.20,95%CI=1.41-7.27,P=0.01)。按单病灶或多病灶进行分层分析显示对于单病灶人群,超声发现淋巴结和TI-RADS评分高会增加甲状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而对于多病灶人群,未发现存在统计学联系。【结论】ACR TI-RADS评分结合病灶位置及数量、超声检出淋巴结等因素有利于提高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决策。
何学森钟晓蔡华崧余小琴涂常清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建立荷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及MRI成像检查被引量:7
2010年
背景:肿瘤移植瘤动物模型是探索和模拟肿瘤在人体内生物学行为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应用MRI对模型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少。目的:应用人结肠癌LoVo细胞接种裸鼠,鼠间移植传代,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应用MRI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细胞移植和瘤块移植两种方法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宿主血液中的癌胚抗原值,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肿瘤细胞中癌胚抗原的的分布,对6只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MRI成像检查,并测量肿瘤、肝脏、肌肉组织的T1WI和T2WI的信噪比和三者的T1,T2值。结果与结论:移植瘤的形态和功能特性与原发肿瘤基本相似,移植瘤的移植成功率为100%;6只裸鼠模型的MRI测量结果显示,其肿瘤、肝脏、肌肉的T1WI平均信噪比分别为26.19,22.71,26.62;T2WI平均信噪比分别为9.42,7.66,8.59;平均T1值分别为1039.22,907.63,1611.51ms;平均T2值分别为109.95,37.31,64.35ms。结果证实荷人结肠癌裸鼠模型的MRI成像图像清楚,组织分辨率高,测定组织的T1值和T2值可作为定量指标进行分析。
冯仕庭孙灿辉蔡华崧周健谭国胜邱鹏新张健李子平孟悛非
关键词:肿瘤移植裸鼠结肠肿瘤MRI
非刚性三维校正技术在肝脏MR动态增强减影图像中的质量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非刚性三维校正技术在肝脏MR动态增强减影图像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患者的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非刚性三维校正前、后的减影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定性评价包括图像伪影情况和解剖错配程度;定量评价为测量各血管(腹主动脉,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门静脉主干、左支、右支)校正前后平扫、动脉晚期、门静脉晚期的SNR,并绘制SNR的动态变化曲线,评估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门静脉主干、左支、右支的SNR曲线吻合程度。结果校正前的减影图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解剖学错配导致的伪影,校正后的减影图像无明显解剖学错配伪影。校正前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的SNR动态变化曲线不吻合,校正后两者的动态变化曲线吻合;门静脉主干、左支、右支的SNR变化曲线在校正前后均吻合。结论非刚性三维校正技术可显著改善肝脏MRI动态增强减影图像的质量。
王猛蔡华崧高进云董帜李畅李子平孟悛非冯仕庭
关键词:肝脏减影技术磁共振成像
3D Vane⁃XD⁃mDixon序列在胸椎增强MRI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3年
目的探究3D⁃VANE⁃XD⁃mDixon序列在胸椎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成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怀疑胸椎病变患者63例,行常规胸椎MRI后补充3D⁃T1WI⁃mDixon⁃TSE及3D⁃Vane⁃XD⁃mDixon序列。计算并测量两种扫描序列图像的椎体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采用5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两个序列对胸椎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客观评分方面,3D⁃Vane⁃XD⁃mDixon序列图像与T1WI⁃mDixon⁃TSE序列图像的SNR分别为258.30(41.63,1982.67),133.05(18.90,584.34);CNR分别为114.67(22.32,740.17),23.44(6.44,224.77)。3D⁃Vane⁃XD⁃mDixon序列的SNR、CNR均高于T1WI⁃mDixon⁃TSE序列(Z=-4.042,P<0.001;Z=-4.107,P<0.001)。在主观评分方面,2名诊断医师对T1WI⁃mDixon⁃TSE和3D⁃Vane⁃XD⁃mDixon图像主观评分分别为3.03±0.53,3.09±0.47;4.17±0.50,3.96±0.69。3D⁃Vane⁃XD⁃mDixon序列(kappa=0.723)与T1WI⁃mDixon⁃TSE(kappa=0.685)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0.61),具体表现为3D⁃Vane⁃XD⁃mDixon序列图像的整体质量评分明显优于T1WI⁃mDixon⁃TSE序列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使用3D⁃Vane⁃XD⁃mDixon序列,可明显提高胸椎增强图像质量,为疾病诊断提供精准的图像信息。
谢定祥陈笑芳张印宏吴嘉乐马慧蔡华崧张馨月
关键词:胸椎磁共振成像
乳腺钼靶摄影屏片系统与CR系统的照片质量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和评价CR系统在乳腺钼靶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同一台机器,同一位操作技师,相同的AEC控制系统,并用同一观片灯对同组健康检查人群的传统冲洗的照片120张与CR摄影片120张进行照片质量比较。【结果】CR系统利用多种后处理功能,可清晰地显示乳腺的皮肤、乳晕、乳头、脂肪组织、腺体等结构,甲乙级片占95.8%;传统摄影片中,甲乙级片只占40.8%。【结论】根据乳腺钼靶摄影屏片系统与CR系统的照片质量分析,结果显示CR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乳腺钼靶摄影照片的质量,从而提高乳腺钼靶摄影诊断的准确性。
罗小梅钟添荣梁瑞冰郭真真蔡华崧
关键词:CR乳腺钼靶摄影
肝细胞特异性MR对比剂在肝脏功能评价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分析不同功能级别肝功能患者注射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后肝脏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探讨Gd-EOB-DTPA在肝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28例患者使用Gd-EOB-DTPA作为对比剂行肝脏MR增强扫描,均按照Child-Pugh分级法行肝脏功能分级,其中Child-Pugh A级15例,B级9例,C级4例。每例分别于轴位片上同一层面的肝脏及竖脊肌各确定一感兴趣区域,测量感兴趣区域对比增强前反相位信号强度(S1、S2)及注射对比剂后肝细胞期(静脉注射20 min后)的信号强度(S3、S4),分别计算两个时期肝脏与竖脊肌信号强度的比值(Ratio1=S1/S2,Ratio2=S3/S4)。再用Ratio1及Ratio2计算信号比增加百分率[Increased Signal%=(Ratio2-Ratio1)/Ratio2×100%]表示肝脏增强程度。统计分析不同功能级别肝脏IS%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hild-Pugh肝功能A级的IS%较B级和C级的高,A级与B级(P=0.000)、A级与C级(P=0.000)之间I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ld-Pugh肝功能B级与C级之间I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8)。结论 Gd-EOB-DTPA MR增强扫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肝脏细胞功能,可作为肝脏功能评价的一种新方法。
罗宴吉蔡华崧汤地伍玲彭振鹏李子平郑可国殷晓煜冯仕庭
关键词:造影剂CHILD-PUGH肝功能分级
64层螺旋CT对胆囊动脉的显示效果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显示胆囊动脉及其与胆囊三角关系的能力。方法 76例无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均接受64层螺旋CT检查,增强扫描后于动脉期在薄层(层距、层厚1 mm)轴位图像和冠状位图像上连续观察胆囊动脉的走行及其与胆囊三角的关系,同时观察胆囊动脉的起源,进行胆囊动脉及胆管显影评分。76例中有54例同时接受了超声检查,比较64层螺旋CT与超声检查胆囊动脉的显示率。结果 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如下,76例中75例(98.7%)显示了胆囊动脉;75例中共显示胆囊动脉89支,其中显示1支者61例(81.3%),2支者14例(18.7%),3支及以上者未见显示。胆囊动脉分别来源于肝右动脉78支(87.6%)、胃十二指肠动脉4支(4.5%)、肝左动脉3支(3.4%)、肝中动脉2支(2.2%)、变异肝右动脉1支(1.1%)、肝固有动脉1支(1.1%)。胆囊动脉与胆囊三角的位置显示清晰,其中位于胆囊三角内65支(73.0%),胆囊三角外24支(27.0%)。89支显影动脉中,胆囊动脉显影评分1分18支、2分71支。76例中75例可见胆囊管,1例未显示,75例中胆囊管显影评分1分6例、2分69例。64层螺旋CT胆囊动脉的显示率高于超声检查(100%vs.85.2%,χ~2=44.022,P〈0.001)。结论 64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胆囊动脉及其与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
魏清海胡晓书周丽莎蔡华崧
关键词:胆囊动脉胆囊三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