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华

作品数:17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9篇社会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篇社会
  • 4篇信仰
  • 4篇亲属
  • 4篇文化
  • 3篇人类学
  • 3篇社会科学
  • 3篇亲属关系
  • 3篇民族志
  • 3篇纳人
  • 2篇信仰主义
  • 2篇账本
  • 2篇数据内容
  • 2篇索引
  • 2篇图式
  • 2篇内容索引
  • 2篇亲属制度
  • 2篇节点位置
  • 2篇哈希
  • 2篇哈希表
  • 2篇分布式

机构

  • 17篇北京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作者

  • 17篇蔡华
  • 2篇黄罡
  • 1篇彭兆荣
  • 1篇杨煦生
  • 1篇彭文斌
  • 1篇曹顺庆
  • 1篇丁岩妍
  • 1篇尹富
  • 1篇陈廷湘

传媒

  • 2篇民族研究
  • 2篇学术研究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世界民族
  • 1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科技与企业
  • 1篇民俗研究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中外文化与文...
  • 1篇文化遗产研究
  • 1篇第十一届人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事实与臆想被引量:1
2008年
刘小幸署真名实姓在《民俗研究》2007年第二期发表《蔡华的学术作风及其对中国学术风气的影响》一文,敢作敢当,自与他人不同,负责任的态度可嘉。 这篇文章核心内容在于把前人(包括她自己的父母)的著述与笔者的《无父无夫的社会:中同的纳人》(以下简称《纳人》)进行比较,声称笔者从材料到思想观点都有前人的抄袭。
蔡华
关键词:学术风气学术作风民俗研究负责任纳人
20世纪社会科学的困惑与出路——与格尔兹《浓描——迈向文化的解读理论》的对话被引量:14
2015年
20世纪社会科学的理论化努力步履维艰。格尔兹的论文《浓描——迈向文化的解读理论》对这个过程中面临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索,是20世纪社会科学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作为对格尔兹相关思考的回应,本文通过社会科学知识论维度上的分析,试图揭示解读人类学和整个社会科学的困惑及其在方法论层面的根源。另外,本文还以信仰理论为分析工具,为"什么是民族志"这个社会科学的经典谜题给出自己的解,尝试为消释困惑寻求出路。
蔡华
关键词:格尔兹文化民族志社会科学
“信仰”概念的意义与用法被引量:1
2011年
《人思之人》出版后,张曙光、吕炳强和Frangois Laplandine等先生发表了极其有益的评论。三位先生理论修养颇为深厚,评论涉及哲学和社会科学共同关注的几个基本问题,本文的讨论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一、“信仰” 《人思之人》选择了“信仰”一词来指代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实体。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张曙光教授和法国里昂第二大学Franqois Laplandine教授的评论都建议考虑用其他更妥当的词汇来代替。
蔡华
关键词:信仰社会科学研究用法理论修养
当代民族志方法论——对J.克利福德质疑民族志可行性的质疑被引量:30
2014年
20世纪60—80年代是美国人类学界向解读人类学转折的时期。克利福德"论民族志的权威性——作为文学文本的人类学游记"作为该时期的一篇代表性文献,从西方文化的"主体/主观性"出发,通过演绎推理,对"民族志者是否能够认识异文化?"做出了否定的回答。作为汉文化(非西方文化)背景的民族志学者,作者依据亲历的田野案例,从实践和知识论两个维度与克利福德的有关见解展开对话,以期推进当代科学民族志方法论的建设。
蔡华
关键词:信仰主义主观性
人类学怎样理解“父亲”——再论“无父无夫的社会”被引量:3
2011年
"怎样理解‘父亲’?"曾是文化人类学史上多次讨论而未达成共识的谜题。围绕纳人传统文化中是否存在"父亲"概念这个问题,相关著述中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文从田野工作所获的第一手资料出发,以对话的形式梳理了不同论点的由来,通过纳人文化原型中不存在"父亲"观念这个实例揭示了在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父亲"的真相。
蔡华
关键词:父亲纳人亲属关系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与“一带一路”
2015年
"一带一路"的背景、目标与共识中国企业在近15年来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发展的经济活动,如海外承包工程、资源开发、劳务输出、商品贸易等等。中国企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产能、技术与资本需要寻找更具有优势的生产要素,寻找更广阔的市场。这一阶段,中国海外发展的主要地区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2014年,中国海外投资总额已经达到了1000亿美元。
丁岩妍蔡华
关键词:中国海外投资商品贸易经济活动文化人类学
不可抗拒的反例——纳人亲属制度的意义,兼回应C.列维-斯特劳斯被引量:3
2008年
近一个世纪来,亲属制度人类学对人类性生活模式的多样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单系血统理论与联姻理论,但纳人的实例对其构成了一定挑战。所以,只能以"社会血亲关系"概念和"社会血亲性排斥"定律来解释纳人社会的个案,并对各民族的性行为方式的多样性中是否存在同一性这个难题有更深的认识。
蔡华
关键词:纳人亲属关系
文化转型:社会变迁之先声——中国加入WTO的文化转型与全球方略
"有许多中国旅游者到WTO的大门前留影,而其他国家来日内瓦的旅游者却从不这样做。为什么?莱帕特中心又不是埃菲尔铁塔!"进入WTO总部所在地莱帕特中心的第一天,WTO的一位高官问我。的确,旅游者选择留影的地方,要么是古迹,...
蔡华
文献传递
汉族父系制度与中国亲属法的缺失被引量:4
2008年
传统的汉族社会是一个父系社会。然而,汉族缘何成为父系社会?本文对通过田野调查资料、史料和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关材料的综合分析,对支撑汉族父系制度的谜底进行了揭示和诠释。与此同时,作者探索了汉族亲属法认定个体亲属身份的基本原则,论证了中国传统亲属法和现代亲属法所包含的默示原则,并且指出了在对现行婚姻法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婚规定解释中存在的问题。
蔡华
关键词:汉族
“文化”只能是观念存在——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核心概念的讨论被引量:7
2015年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申遗"形成激烈的国际竞争。然而,在人类学尚未对"文化"的内涵达成共识的背景下,"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成为两个古怪的概念。通过对人类活动产生的现象的分析,作者揭示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概念的悖谬性。
蔡华
关键词:文化物质文化遗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