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海昆
- 作品数:147 被引量:859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 新疆喀什-乌恰交汇区潮汐触发地震活动的统计检验被引量:7
- 2014年
- 基于Schuster检验及Permutation检验方法,对喀什-乌恰交汇区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其中日尺度分别选取引潮力南北分量、东西分量及潮汐体应力作为潮汐曲线。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地震活动均较多的发生于3种潮汐的最大值(相位0°)附近,优势发震相位分别为-5.86°、6.60°以及-15.52°,且发生地震的频次随潮汐力的增大而增加;利用3种潮汐曲线(引潮力日尺度南北分量、东西分量以及潮汐体应力)对所有地震进行Schuster检验所得pS值分别为10.52%、2.40%以及2.06%,Permutation检验所得pP值分别为10.90%、2.40%以及2.06%,其中基于引潮力东西分量及潮汐体应力的pS、pP值均低于潮汐触发地震的阈值0.05。月尺度Schuster检验pS值及Permutation检验pP值结果均非常小(接近于0),远低于潮汐触发地震阈值0.05,优势发震相位φ为-1.91°,较为接近月尺度下的固体潮最大值0°(即农历朔、望)。对潮汐触发地震的统计学检验结果即东西向潮汐触发效应大于南北向触发效应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解释。
- 李金蒋海昆桂荣宋金冀战波温少妍
- 西藏波密的地震活动及季节性降雨的触发作用
- 2022年
- 2020年7—8月西藏波密易贡乡发生M_(L)4.9显著震群,1个月内共发生25次M_(L)≥4.0地震,引起了广泛关注。1970年以来的资料显示,波密震群区域的地震活动时间基本集中于每年的7、8月,空间上主要分布于15km×20km的区域范围内,最大震级基本稳定在M_(L)4.5~5.0之间,年均释放的地震能量大体相当于1次M_(L)4.9地震。波密震群区域的地震活动与上半年降水规模及降水过程关系密切,震群活动发生于降水量的峰值时段,一般起始于当年首次较显著降水过程结束之后。地震活动水平与规模以上降水开始时间的早晚、上半年规模以上降水的天数及4—6月降水量增加速率等反映降水规模和降水过程的因素呈正相关。波密震群区域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分布于近NE向勒曲藏布中段及两侧分支流域,该区夏季成为周边水体快速汇聚的区域,这为每年7、8月流体触发地震活动提供了基本条件;地震密集分布区域地表出露的岩石以石英砂岩、粉砂岩为主,相对而言具有更高的渗透率,便于流体下渗引起地下介质孔隙压力增加;地震密集区域被多条断层所围限,断层一方面对地表聚集水体下渗扩散的区域具有一定围限作用,另一方面又具有较好的流体导通性,便于流体快速下渗,其中张性断层更是如此。在流体自重及地表水体载荷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流体沿断裂破碎带及具有较好渗透性的砂岩类岩石介质快速下渗,导致地下断层、裂隙及孔隙介质中的孔隙压力快速增大,断层、裂隙强度随之降低,进而导致地震活动。不同深度处的孔隙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模拟计算结果支持上述关于波密震群区域地震活动的机理解释。
- 李梦圆蒋海昆宋金王锦红
- 关键词:地震触发
- 基于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的汶川地震余震频次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在计算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的基础上,基于速率-状态摩擦定律及与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相关的余震频次估计方法,研究了汶川地震余震区及附近不同区域内与汶川地震同震静态库仑应力触发相关的“直接”余震频次.结果显示,主震破裂带尤其是主震破裂带南段的“直接”余震频次明显低于实际情况,其原因在于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导致的主震破裂面上应力水平的降低.研究结果还显示,汶川地震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对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的影响与震级下限有关.对ML4.0以上余震,持续时间约为震后15 ~ 16个月;对ML3.5以上余震,接近60个月.在上述时段内,与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相关的“直接”余震占全部余震的比例为44.7%~48.6%.这表明,即使在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的“有效”作用时段内,主震破裂面上也大约有50%的余震活动不是缘于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的影响,这可能与震后余滑及粘弹松弛等时间相关因素的影响有关.
- 贾若蒋海昆
- 关键词:汶川地震
- 华北地区地震分布多标度分形特征的初步研究
- 1993年
- 依据“固定质量法”的定义及原理,本文给出了一种判断地震空间分布分形结构及计算D_q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华北地区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一定的统计条件下,不同区域范围内、不同时间段的地震分布均具有分形结构。围绕海城、唐山大震区分别选择4个大小不同的区域,分不同时段计算其D_q—q谱。结果表明,强震前后其形态无显著变化。强震前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D_o值有降低的趋势,震后回升;在震源区周围较小区域内,D_o的变化相反;而有的区域强震前后D_o值没有变化。
- 蒋海昆魏光兴
- 关键词:震中分布
- 地震预报研究中的非线性过程
- 1995年
- 破裂的发生及其持续过程中表现出非线性特性的两个主要根源在于临界应力增长及其沿不均匀破裂带(包括非孕震的下层地壳)的传播。非线性临界应力增长最重要的起源似乎来自膨胀过程、附近前震的应力传播及其与下地壳可能的相互作用。破裂过程的传播依赖于破裂面动摩擦的不均匀性、凹凸体、断层泥、断层几何属性及与无震的下地壳可能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还将论及基于浑沌理论的地震模型,它们能够解释一些观察到的统计现象。地震预报决定性的途径需要有一个高密度的观测台网,以及在怀疑可能将发生破裂的地区及其附近所进行的对任何形变现象短期及长期的监视。依据弱浑沌系统理论,对地震作一定程度的预报是可能的。
- R.Meissner蒋海昆吴琼
- 关键词:地震预报断层地震活动性
- 2013-2014年山东乳山地震序列发震构造初探被引量:31
- 2015年
- 采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方法,对2013—2014年山东乳山地震序列重新定位,通过CAP及P波初动方法确定乳山序列较大地震的震源机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乳山地震序列发震构造.结果显示,乳山序列呈现NW向展布,地震密集分布在8km×3km范围,震源深度分布在4~10km,4~7km区间相对集中.较大地震震源机制的节面Ⅰ方向与序列地震优势分布方向基本一致.综合考虑精确定位结果及较大地震震源机制,并结合震区附近地震资料,初步推测乳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为NW方向、近直立的走滑型隐伏断裂.
- 曲均浩蒋海昆李金张志慧郑建常张芹
- 关键词:发震构造双差定位
- 广东新丰江水库地震垂向引潮力的调制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按照前人对新丰江水库地震序列特征的研究,以1965年为界将新丰江水库地震序列分为前期和后期,对前期(MS≥4.3)和后期(MS≥4.2)地震垂向引潮力的触发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前期15次MS≥4.3级地震发震时刻垂向引潮力的方向处于向下区间的有12次,占80%;其中MS≥4.5级地震全部都处于垂向向下区间,说明前期在高水位荷载的背景下,垂向引潮力的向下区间是此阶段的优势触发时段;后期特别是1980年以后6次MS≥4.2级地震发震时刻垂向引潮力和水位荷载对应力场的扰动方向都是一致的,说明后期孕震区应力场处于临界的非稳定状态,水位荷载及垂向引潮力方向的变化有可能共同诱发了地震。还利用基于垂向引潮力不同方向区间的调制比,对6次显著地震进行了回顾性检验,证实其具有一定的短临预报意义。
- 陈大庆杨马陵蒋海昆钟羽云万永芳
- 关键词:引潮力新丰江水库调制作用
- 典型矿区塌陷事件的震源参数特征研究
- 矿区塌陷事件是指发生于采矿活动区域的采空塌陷,主要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人为改变了原本稳定的地质结构,导致矿区受力不均,局部区域瞬间失稳以冲击或重力向下的方式释放能量,进而在矿区周围引发剧烈振动及巨大破坏,也叫做矿震,包括矿...
- 周少辉蒋海昆李亚军
- 关键词:震源参数天然地震标度关系矩震级
- 文献传递
- 地震预测与预警探讨被引量:19
- 2008年
- 通过对地震预测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分析,研究了针对自然属性的地震预测和针对社会属性的地震预测(预警)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针对自然属性的地震预测,只是根据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和相关理论的研究,考虑现阶段对地震孕育、发生的认识,给出未来地震发生的规模、地点及时间,不考虑预测后果,目的是检验对地震的科学认识水平。而针对社会属性的地震预测,除依据地震自然属性的预测结果外,还要重点考虑地震预测的后果,除考虑地震预测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外,还要考虑发布地震预报造成的影响,以及建(构)筑物和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能力等复杂因素,总之突出考虑地震预测的风险,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造成的灾害。本文对地震预测面临的科学挑战和社会挑战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并对地震预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 张晓东蒋海昆黎明晓
- 关键词:地震预警地震预测社会属性自然属性
- 华东地区现代地壳应力场及地震断层错动性质被引量:31
- 2005年
- 使用143组中、小地震单震震源机制解和17组小区域综合机制解资料,统计分析了华东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华东地区现今处在NEE向(80°左右)主压、NNW向(350°左右)主张应力场的控制下;主应力作用方式以水平和近水平为主。在应力场方向和作用方式基本一致的背景上,不同地震构造分区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相应区域主要活动断裂的主体分布方向有关,可能表征了现存构造对地震错动特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现代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历史中、强地震和现代有感地震最内等震线长轴方向等资料显示华东地区地震主要沿NE,NW2个方向破裂错动,兼有NNE,NEE,NWW或近EW方向。以走滑和近走滑方式为主,兼有少量斜向滑动。地震断层的错动方式存在某些分区差异。华东地区历史中、强地震以NE向破裂错动为主,而现代中强地震在陆域以NW-SE为主,海域NE,NW兼有。
- 周翠英王铮铮蒋海昆李永红吴延河
- 关键词:震源机制地壳应力场地震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