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瑶
-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低质量Kepler行星的潮汐演化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Kepler空间计划发现了大量半径小于4 R_⊕(R_⊕为地球半径)的近轨道行星,成为Kepler探测的特色之一,它们对当前的行星形成模型提出了新的挑战.行星与其中心恒星之间的潮汐效应对重塑这类行星的轨道构型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各种初始的轨道分布数值模拟了近轨道、低质量行星的潮汐演化,定性地给出了行星最后的轨道分布特征,轨道半长轴和峰值均随着初始的半长轴和偏心率增大而变大.对于初始的平均半长轴在0.1au以内,平均偏心率大于0.25时,数值模拟结果与观测比较接近.潮汐耗散系数、恒星和行星的质量等相关参数对潮汐演化后的半长轴分布影响都比较小.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尝试了揭示低质量行星的形成机制:它们很可能形成于原行星盘的较远处,具有中等的轨道偏心率,后来在原行星盘中经历了Ⅰ类迁移到达目前的轨道,但是这不能排除行星的当地形成机制.
- 董瑶季江徽王素
- 关键词:天体力学
- 对WASP-43 b和TrES-3 b凌星主食的测光后续观测及凌星中心时刻变化研究
- 2016年
- 使用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对WASP-43 b和TrES-3 b分别做了2次和4次凌星主食的测光后续观测.经过较差测光和光变曲线拟合,分别得到了两个系统的相关物理参数,结果与之前的文献结果吻合.结合多篇文献中的数据,对两个系统凌星中心时刻的观测残差O-C分别作了线性和二次函数拟合,根据线性拟合得到了行星的轨道周期及凌星中心时刻变化即TTV,分析后认为在两个系统中尚未发现明显的周期性TTV信号,并给出了WASP-43和TrES-3系统中1:2轨道共振位置上可能存在行星的质量上限分别为1.826和1.504个地球质量.通过二次函数拟合,尚未发现TrES-3b存在长期TTV即轨道衰变;证认了WASP-43 b可能存在轨道衰变,得到其轨道衰变率P=(-0.005248±0.001714)s·yr^(-1),并与文献中的相关结果做了比较,还据此计算出了该系统的恒星潮汐质量参数下限为Q_*~'≥1.5×10~5,并分别对两个系统中不同的Q_*~'值给出了相应的行星剩余寿命.
- 孙昭季江徽董瑶
- 关键词:天体测量学恒星
- Kepler候选双行星系统的潮汐效应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利用一般长期摄动理论研究了10个Kepler候选双行星系统的潮汐演化过程,获得了该类双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一般图像.以KOI 1239系统为例,深入地研究了系统的潮汐效应,结果发现:潮汐效应的耗散项引起了行星偏心率的衰减,它在轨道演化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潮汐效应的保守项和相对论效应将抑制行星在其它伴星长期摄动下的偏心率激发;潮汐演化过程还受到外行星初始偏心率和行星潮汐耗散系数的影响.同时还对KOI 1239系统开展了数值模拟,其结果与一般长期摄动理论分析解相吻合.
- 董瑶季江徽
- 关键词:天体力学
- 基于CHES卫星的模拟观测与轨道反演
- 2024年
- 迄今为止,视向速度法与凌星法发现了绝大多数系外行星,天体测量法与之相比在行星轨道参数和质量确定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Closeby Habitable Exoplanet Survey,CHES)拟基于微角秒级空间天体测量方法搜寻太阳系近邻(距离太阳约10 pc)的100颗类太阳型恒星周围的宜居带类地行星;开展近邻行星系统的全面普查,获取行星真实质量和三维轨道参数,建立完备的近邻系外行星数据库.基于CHES卫星的观测模式与科学目标,针对Alpha Centauri A、模拟太阳系系统、51 Peg与黑洞Cyg X-1进行了模拟观测,生成了天体测量仿真数据,使用Lomb-Scargle与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a,BIC)两种周期谱分析行星轨道周期信号,并采用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算法对行星系统进行轨道反演,获得的结果与行星初始参数吻合.进一步讨论了参考星周围存在的巨行星对于宜居行星探测的影响,利用BIC周期谱方法可识别周围可能存在行星的参考星.
- 暴春晖季江徽谭东杰晋升黄秀敏王素陈果王素刘佳成
- 关键词:天体测量学
-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利用空间天体测量法寻找下一个“地球”被引量:1
- 2024年
-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Closeby Habitable Exoplanet Survey,CHES)采用空间微角秒级别的高精度天体测量技术,普查太阳系近邻(10 pc内)约100颗FGK等类型恒星,探测宜居带类地行星或超级地球;详细普查宜居行星的数目、真实质量和三维轨道等信息,这将是国际上首次近邻宜居带类地行星的空间探测任务.CHES的有效载荷是一台口径为1.2 m,视场为0.44°×0.44°,焦距为36 m的高像质、低畸变、高稳定光学望远镜,采用同轴三反TMA光学成像系统.为实现宜居带类地行星探测,CHES任务中的测量精度为1μas,是目前国际测量精度最高的空间探测项目.在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背景型号项目的支持下,CHES团队深入凝练和论证科学目标,成功突破了三项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畸变大视场高像质空间望远镜光学系统技术的重要突破;突破了10–5 pixel级别星间距测量技术;实现了卫星系统高稳定度姿态控制精度及热控精度的创新.CHES预计发现50颗类地行星,引领中国空间科学探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 季江徽李海涛张俊波张俊波方亮王素方亮陈果王素董瑶李保权陈果鲜浩
- 关键词:系外行星
- 系外行星系统掩星周期变化研究进展
- 2011年
- 在掩星法发现的系外行星系统中,如果存在其他未知的伴星绕同一颗恒星运动,掩星行星由于受到伴星引力的影响,运动轨道将发生变化,轨道周期不再是常数,而是变化的。利用这种变化探测掩星系统中的其他行星,已成为一种新的方法。主要介绍了未知行星与掩星行星之间的引力作用引起的掩星周期变化效应,以及掩星周期变化法探测系外行星的理论和研究进展状况,最后简要讨论了几种影响掩星周期变化的其他因素:共轨行星、卫星、潮汐效应、相对论效应及恒星的引力四极矩等。
- 董瑶季江徽孙昭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系外行星系统潮汐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3个单行星系统和两个双行星系统的潮汐演化过程,主要内容如下:(1)对于单行星系统,研究了WASP-43、GJ1214和Kepler-10(Keple-10c的引力作用作为摄动效应考虑)3个系统的潮汐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潮汐效应使它们的轨道衰减和圆化,从而形成现在的轨道.对于Kepler-10b的演化过程研究,除潮汐效应外,还分别考虑了广义相对论效应、伴星效应和恒星四极矩效应.结果表明:后3种效应对轨道的衰减和圆化都可忽略;但这4种效应都引起了Kepler-10b轨道的近星点进动,数值模拟的进动周期与理论值相吻合。
- 董瑶
- 关键词:潮汐效应行星系统数值模拟方法引力作用
- 热海王星系统HD 106315的近2:1平运动共振捕获与轨道演化被引量:1
- 2020年
- 通过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对热海王星系统HD 106315轨道迁移中的近2:1平运动共振捕获机制以及潮汐作用下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在轨道迁移阶段,初始轨道半长径、初始偏心率以及行星c的偏心率衰减系数K会对系统轨道构型产生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初始轨道半长径分别为ab^0.4 au、ac^0.8 au,偏心率eb和ec均小于0.03时, HD 106315b和HD 106315c在中央恒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原行星盘粘滞作用下向内迁移, 65000 yr左右两颗行星均可迁移至当前观测位置附近并形成近2:1平运动共振捕获.此外,中央恒星的潮汐效应也可能会对行星系统共振构型产生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当行星潮汐耗散系数Q=100时,潮汐效应造成的轨道半长径衰减使系统轨道周期比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系统脱离共振构型的原因.数值模拟结果显示, HD 106315系统内两颗行星Q103时,来自中央恒星的潮汐效应并不会使行星系统产生明显的偏心率和轨道半长径衰减,不足以使HD 106315行星系统在剩余寿命内脱离2:1平运动共振轨道构型.
- 黄秀敏季江徽董瑶
- 关键词:天体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