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清
- 作品数:127 被引量:606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 2005年
- 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脑血管病的80%,其中半数由颈动脉狭窄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是颈动脉狭窄的病理学基础,动脉炎、放射治疗、夹层分离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也可导致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可分为5期:内膜增厚期、斑块形成期、血管重构期、血管狭窄期和血管闭塞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主要发生在颈内动脉起始部最初2cm内,颈动脉球后外侧壁。斑块类型包括溃疡型斑块、钙化性斑块、多发性斑块和偏心性斑块等,狭窄严重程度、斑块形态和结构以及破裂风险的评价对血管性事件的预防至关重要。
- 胡锦清
- 关键词:影像学诊断斑块病理学形成期
- 弹簧圈栓塞联合枕大池置管引流治疗脑动脉瘤破裂被引量:8
- 2002年
- 胡锦清林东沈建康赵卫国成侃王健凌华威
- 关键词:弹簧圈枕大池置管引流脑动脉瘤破裂栓塞术
- 血液透析动静脉瘘的建立及并发症的处理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238例内瘘患者的总结,探讨更好的血透患者的内瘘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总结本院从1998年至今实行的内瘘手术238例,分别采用钛轮钉和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建立动静脉瘘。手术部位多位于前臂桡侧腕横纹上3—5cm或鼻烟窝处将头静脉与桡动脉作端端或端侧吻合,前臂尺侧腕横纹上贵要静脉与尺动脉端侧吻合。比较各种类型的内瘘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制作的内瘘成功率高,并发症少,6年的内瘘通畅率这90%以上。结论:采用动静脉直接吻合制作内瘘是建立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良好方法。
- 胡锦清刘菊娥
-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内瘘
- 钛合金网在颅骨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02年
- 濮春华胡锦清赵卫国沈建康李国文成侃李云峰林东
- 关键词:钛合金网颅骨成形术影像学检查
-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中应用的初步经验被引量:12
- 2001年
- 目的 评估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7年9月至2000年4月间手术的32例脑动脉瘤病人在术前进行3D-CTA检查,并将其图像应用于手术。除4例危重患者仅行3D-CTA外,其余患者均同期行DSA检查。结果 除1例多发性动脉瘤因3D-CTA扫描平面确定有误而漏检1个动脉瘤外,其余的动脉瘤均被3D-CTA发现,并被手术所证实。3D-CTA均清晰显示了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状、指向、瘤颈部位以及动脉瘤的破口,并显示了动脉瘤与载瘤动脉以及颅底骨结构的三维影像。其在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方向、部位与毗邻骨结构上优于DSA,有助于手术入路的设计以及术中寻找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论 3D-CTA有助于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的设计以及术中寻找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尤其适合于床突旁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大型或巨型动脉瘤的手术以及急诊夹闭手术。
- 沈建康胡锦清赵卫国凌华威张仲伟孙青芳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神经外科三维CT血管造影
- 颅颈部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脑CT灌注成像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颅颈部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5例颅颈部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分别行CT血流灌注成像,其中颈内动脉狭窄9例,椎基底动脉狭窄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计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将病变侧与健侧对照。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对手术前、后的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例术前CT灌注成像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表现为MTT延迟及不同程度的CBF下降,与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例在支架置入后表现为灌注明显改善,CBF、MTT均恢复到正常水平。1例术后无明显改善,另1例表现为缺血区灌注量进一步减低。手术前、后的灌注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8个月随访,有1例术后6个月发生再狭窄。结论CT灌注技术可以准确地反映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的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客观地评价外科治疗的疗效和预后,为临床医师进行合理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 丁蓓凌华威胡锦清张欢杨文洁江泓陈克敏
- 关键词:灌注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前颅窝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与评价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和评价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前颅窝底脑膜瘤68例,将其分为前部和后部二组,大、中小三型,采用5种不同的手术入路,比较全切除率、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肿瘤的全切除率与肿瘤大小和部位有关,中、小型肿瘤和前部肿瘤的全切除率较高。翼点入路和眶颧入路明显优于双侧或单侧额下入路,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和手术效果好。结论 前颅窝底前部脑膜瘤宜采用眶颧侧裂入路,后部脑膜瘤宜采用翼点侧裂入路切除肿瘤,双侧额下入路应尽量少用。
- 沈建康赵卫国成侃孙青芳濮春华林东李云峰胡锦清
- 关键词:前颅底脑膜瘤手术入路
- 三维CT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初步应用经验被引量:17
- 2002年
- 目的 评估三维CT血管造影 (3D CTA)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 2 5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 3D CTA检查 ,并同期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比较两种检查的结果。结果 3D CTA显示了 2 4例动静脉畸形 ,3D CTA在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三维构造以及空间关系上优于DSA ,并能显示三者与颅骨的关系。 3D CTA虽未能发现 1例小型小脑动静脉畸形 ,但其显示了一个位于小脑后下动脉 (PICA)远端的供血动脉动脉瘤 ,并确定了出血系动脉瘤而非动静脉畸形。 3D CTA可以模拟手术入路时可观察到的血管构造 ,有助于正确判断动静脉畸形的各种成分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结论 3D CT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及其术前评估有其独特的价值。尤其适合于大型脑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以及颅内巨大血肿怀疑系动静脉畸形破裂者。它与DSA可互补 ,但尚无法取代DSA。
- 胡锦清沈建康凌华威赵卫国林东胡秉诚李国文孙青芳张仲伟
- 关键词:三维CT血管造影脑动静脉畸形
- 老年人脑动脉瘤急性破裂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8
- 2004年
- 胡锦清林东沈建康赵卫国
- 关键词:老年人脑动脉瘤肿瘤破裂血管内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时的滤网装置进行脑保护的进展
-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中风,从而致残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上世纪90年代,随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的成熟,它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高危的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中。近年来随着脑保护装置的常规使用。特别是滤网装置(filt...
- 胡锦清林东沈建康
-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