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银娥

作品数:91 被引量:326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预算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7篇针刺
  • 23篇针刺手法
  • 18篇针灸
  • 10篇疗效
  • 8篇电针
  • 8篇寻常型
  • 8篇疗效观察
  • 7篇银屑
  • 7篇银屑病
  • 6篇寻常型银屑病
  • 5篇针灸针
  • 5篇量效
  • 5篇刺激量
  • 4篇带状疱疹
  • 4篇针灸器械
  • 4篇皮肤
  • 4篇疱疹
  • 4篇瘢痕
  • 4篇量效关系
  • 4篇复方甘草酸

机构

  • 5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4篇河南大学
  • 4篇安徽中医学院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鹤壁职业技术...

作者

  • 89篇胡银娥
  • 51篇杨华元
  • 33篇刘堂义
  • 30篇高明
  • 29篇徐刚
  • 21篇唐文超
  • 18篇瞿伟
  • 16篇王斌
  • 13篇代淑芳
  • 10篇高俊玲
  • 7篇王频
  • 5篇蒯乐
  • 5篇顾训杰
  • 4篇李立国
  • 3篇张义轩
  • 2篇王刚
  • 2篇洪菲
  • 2篇孙艳红
  • 1篇吴瑛
  • 1篇曹大洲

传媒

  • 12篇中国针灸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中国麻风皮肤...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World ...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11篇2016
  • 12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12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手法刺激量定量化研究回顾和思考
针刺手法以及刺激量的选择对临床疗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针刺手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较少,缺乏经过严格设计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不同针刺手法的临床疗效,这也主要是针刺手法的刺激量实际操作很难做到真正的定量化及客观化,操作很难...
胡银娥杨华元刘堂义高明徐刚唐文超
关键词:针刺手法刺激量量效关系
文献传递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复方清黛丸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复方清黛丸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3片/次,3次/d,复方青黛丸6g次/,3次/d。对照组:单一口服复方青黛丸6g次/,3次/d。两组均外用自制15%尿素霜。连续用1周为一疗程,未愈者再用1疗程。嘱用药后2、4、8周复诊。结果第1疗程后疗效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2.5%;两组有明显性差异(χ2=4.53,P<0.05);第2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7.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1.65,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无需特殊处理。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青黛丸治疗玫瑰糠疹疗效好,能缩短疗程,不良反应小。
高俊玲胡银娥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玫瑰糠疹
单式针刺补泻手法的参数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单式针刺补泻手法的参数特征。方法应用ZFG-A型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采集特定人群的单式针刺补泻手法操作,比较各手法参数的特征。结果提插手法中,补法的上升时间与泻法、均匀提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泻法的下降时间与补法、均匀提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泻、均匀三组手法的上升下降时间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捻转手法中,泻法的上升时间与补法、均匀捻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法的下降时间与泻法、均匀捻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泻、均匀三组手法的上升下降时间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上升下降时间比可以作为区别单式针刺补泻手法操作的特征参数之一。
洪菲胡银娥杨华元(指导)
关键词:针刺针刺补泻手法
河南省开封市某性病门诊272例梅毒患者血清学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研究影响梅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性病门诊272例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2例患者早期潜伏梅毒所占比例最多(152例,占55.9%)。年龄分布以≥46岁患者最多(112例,占41.2%)。经规范驱梅治疗后,有169例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在随访2年期间转为阴性,103例表现为血清固定。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单独使用苄星青霉素针驱梅治疗、晚期梅毒、基线TRUST滴度≤1∶16是梅毒患者发生血清固定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梅毒患者治疗药物、基线血清滴度、疾病分期均对患者预后有影响。对梅毒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血清学固定发生率。
魏沙沙胡银娥
关键词:梅毒预后影响因素
针刺手法参数聚类分析与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针刺手法是决定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针刺手法仿真采集系统获取的专家针刺手法数据为基础,根据针刺手法的特点,研究以针刺手法参数分析为核心的聚类算法,设计和实现针刺手法参数的聚类分析软件,从而对针刺手法参数进行聚类分析的探索研究,并探讨针刺手法的内部规律,希望藉此为针刺手法的定量化、规范化及标准化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胡银娥杨华元刘堂义
关键词:针刺手法聚类分析
近5年临床及实验研究中电针应用的现状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探讨电针参数的选择并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近5年来发表的应用电针进行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文献,并对文献中所使用的电针参数做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中电针参数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使用的电针仪各不相同,电针参数不统一,电针仪以及电针参数的选择缺乏统一规范,从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可比性以及临床研究结果的可参考性。
胡银娥王频杨华元
关键词:电针电针仪文献计量学
针刺手法参数量化研究现状与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以手法参数和量化研究为切入点,查阅近8年来国内外针灸工作者的研究进展。从针刺手法参数的量化方法研究、针刺手法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影像技术与针刺手法研究的结合等方面进行归类总结分析,并提出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经络、针刺、穴位的图像可视化研究也一直是针灸手法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针刺手法研究在原有的生化、生理、数据挖掘分析的基础上,与成像技术的结合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趋势。
徐刚杨华元刘堂义高明胡银娥唐文超
关键词:针刺手法
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1例
2005年
胡银娥王刚
关键词: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局部封闭治疗瘢痕疙瘩肩背部双上肢丘疹
针刺对大鼠骨骼肌力量耐力的调节效应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针刺作为赛前辅助训练方法,对骨骼肌力量耐力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干预;针刺组针刺"大椎""后三里"穴等,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手法,针刺20 min。对照组直接麻醉并进行肌肉力量检测,模型组直接麻醉造模并进行力量耐力检测,针刺组针刺后麻醉造模并进行力量耐力检测。以骨骼肌力量耐力平均值变化百分比(Pm)、力量耐力最大值变化百分比(Pmax)作为评价效应指标。结果:①模型组10Pm下降幅度比针刺组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20Pm、30Pm、40Pm与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针刺组10Pmax变化幅度明显小于模型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20Pmax、30Pmax、40Pmax、50Pmax的变化幅度与对照组、针刺组比较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作为一种辅助训练方法能延缓力量耐力下降点的过早出现,延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高明杨华元刘堂义杨旭明顾训杰胡银娥徐刚蒯乐
关键词:针刺肌肉力量
隔物灸的温度测定及热传导模型研究
应用Ti30高性能热象仪测定隔姜片灸、隔蒜片灸、隔附片、隔盐灸在灸疗时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隔附片灸的温度变化相对较稳定,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隔姜片灸、隔蒜片灸及隔盐灸的传递温度随着艾绒燃烧变化较大具有不稳定的温度变...
杨华元胡银娥刘堂义蒯乐高明
关键词:隔物灸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