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莹

作品数:56 被引量:74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4篇水稻
  • 15篇土壤
  • 15篇污染
  • 12篇
  • 8篇重金
  • 8篇重金属
  • 6篇稀土
  • 5篇重金属污染
  • 5篇污染土
  • 5篇污染土壤
  • 5篇稀土元素
  • 5篇金属污染
  • 5篇基因
  • 5篇骨炭
  • 5篇
  • 4篇玉米
  • 4篇生物可给性
  • 4篇转运
  • 4篇作物
  • 4篇苗期

机构

  • 56篇中国科学院生...
  • 16篇中华人民共和...
  • 15篇上饶师范学院
  • 9篇江西省科学院
  • 6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西交利物浦大...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廊坊职业技术...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56篇胡莹
  • 40篇黄益宗
  • 25篇刘云霞
  • 16篇朱永官
  • 15篇李季
  • 15篇金姝兰
  • 14篇王斐
  • 12篇向猛
  • 9篇王小玲
  • 8篇乔敏
  • 7篇保琼莉
  • 7篇刘文菊
  • 6篇徐峰
  • 6篇段桂兰
  • 6篇高柱
  • 5篇黄艳超
  • 5篇李晓敏
  • 4篇余发新
  • 3篇赵全利
  • 3篇胡聃

传媒

  • 10篇环境化学
  • 10篇生态毒理学报
  • 7篇环境科学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全国土壤污染...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生态环境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剂对土壤Sb赋存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室内土壤培养法研究不同改良剂(骨炭、生物调理剂、沸石、石灰、油菜秸秆、生物炭、堆肥和赤泥)对土壤Sb化学形态转化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堆肥处理外,添加5%的其他7种改良剂均显著地提高了土壤的p H值,其中石灰处理p H最为明显.BCR分级提取表明,土壤Sb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添加生石灰、骨炭和生物调理剂显著地提高了土壤Sb的移动性,而添加赤泥、生物炭和堆肥却显著地降低了土壤Sb的移动性.添加不同的改良剂对土壤Sb的生物可给性也有影响,但是受不同培养时间影响较大.培养2个月后,添加5%的堆肥、5%赤泥和5%生物炭处理导致土壤Sb的生物可给性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38%、23%和20%;而添加5%的石灰、5%油菜秸秆和5%的生物调理剂处理导致土壤Sb的生物可给性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7倍、1.06倍和1.11倍.堆肥、赤泥和生物炭是钝化Sb污染土壤的潜力材料.
李季黄益宗胡莹金姝兰保琼莉王斐向猛李晓敏
关键词:土壤改良剂化学形态
水稻基因类型与生长环境对精米中砷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砷(As)是动植物非必需的有毒类金属。水稻是对As有较强吸收和富集能力的大宗粮食作物,大米的食用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人体暴露As的最主要途径,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水稻籽粒中As的积累与水稻的基因型及众多环境因子密切相关,而且表现出复杂的交互作用。在浙江省选择了不同土壤砷背景值的5块水稻田,同时在嘉兴市农科院布置了人工添加As的盆栽实验,比较了20个水稻品种在这6个实验点的精米中As含量。结果表明,水稻基因型与环境及其相互作用对水稻籽粒中As的积累均有极显著影响,并且筛选得到了5个精米中As含量较低的基因型:秀水128、秀水09、秀水134、甬粳16和Y-05-8。
段桂兰张红梅刘云霞胡莹程旺大
关键词:水稻环境效应
根表铁锰膜对不同生育期水稻吸收和转运As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法,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根表铁锰膜形成及其对As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水稻品种YD6和NK57均在分蘖期形成的铁锰膜量最多,成熟期形成的铁锰膜量最少。水稻根系和茎叶吸收积累As随着水稻不同品种和不同生育期变化较大,As的吸收和积累与铁锰膜形成存在相关性。与分蘖期相比,YD6和NK57成熟期根系As含量分别减少81.6%和62.1%。孕穗期YD6和NK57茎叶As含量分别比分蘖期减少86.4%和65.5%,比成熟期减少87.8%和67.1%。分蘖期水稻根系和茎叶As含量与DCB-Fe或DCB-Mn浓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孕穗期水稻根系和茎叶As含量与DCB-Fe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不同生育期铁锰膜对水稻植株吸收和转运As的影响不同。两个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As均主要富集和分配在根表铁锰膜中,铁锰膜中As的分配比率达62.9%~84.9%。NK57从根表铁锰膜、根系和茎叶向籽粒转运As的能力比YD6强,籽粒中As含量是YD6的2.1倍。结果表明可以通过选育As低积累和低转运的水稻品种,来降低污染地区As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胡莹黄益宗黄艳超刘云霞
关键词:土壤水稻不同生育期
施硼对水稻幼苗吸收和分泌砷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3组水培试验研究了营养液不同供硼(B)浓度和叶面施B对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吸收、转运和分泌砷(As)的影响.在10μmol·L-1三价砷[As(Ⅲ)]或五价砷[As(Ⅴ)]处理下,营养液B浓度没有显著影响水稻体内As(Ⅲ)、As(Ⅴ)和总As的含量、转移系数和根吸收效率.叶面施B使得水稻幼苗地上部的B含量显著增加15.8倍,使得As(Ⅴ)处理条件下的根部As含量和As根吸收效率分别显著降低20.9%和18.0%,As(Ⅲ)处理条件下的根部As含量和As根吸收效率分别降低12.6%和13.8%(P<0.05),而地上部As含量降低不显著(P>0.05).在As(Ⅴ)处理下,叶面施B使根部B含量显著降低达47.1%,而As(Ⅲ)处理下根部B含量无显著变化.As(Ⅴ)处理下的水稻根部B含量平均比As(Ⅲ)处理高85.3%(P<0.05).叶面施B后,As(Ⅴ)处理下水稻根部中总As含量和As(Ⅴ)含量均与根部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As(Ⅲ)预处理后水稻幼苗根系外泌的As总量比As(Ⅴ)预处理高105.2%.叶面施B使As(Ⅲ)预处理水稻的As外泌量增加14.0%~16.9%(P>0.05),对As(Ⅴ)预处理的水稻As外泌无影响.水稻根部有45.9%~70.7%的As可以在1周内被外排到生长介质中.结果表明,营养液供B浓度为As浓度的4倍时仍不能减少水稻幼苗对As的吸收累积,而叶面施B有助于减少水稻对As的吸收.B通道不是As(Ⅲ)进入水稻根系的主要途径;As(Ⅴ)在水稻中的迁移分配机制可能与B的迁移运输有关.
朱毅孙国新陈正胡莹郑瑞伦
关键词:三价砷五价砷水稻
砷-铅交互作用对水稻根表铁膜富集及根系吸收砷铅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土-砂联合培养方法诱导水稻根表自然形成铁氧化物膜,研究了As-Pb交互作用对水稻根表铁膜吸附砷铅及根系吸收As和Pb的影响.结果表明,As和Pb的添加显著地影响水稻根表铁膜对As和Pb的吸附,并且As-Pb交互作用显著地影响水稻根系对两元素的吸收及根表铁膜对As的吸附.添加Pb可促进水稻根系对As的吸收.当As浓度为25μmol.L-1时,浓度为25μmol.L-1Pb处理与对照相比导致水稻根系吸收As提高了53.3%.同样,施用As也可以促进水稻根系对Pb的吸收,当Pb的浓度为25μmol.L-1和50μmol.L-1时,50μmol.L-1As处理与对照相比,水稻根系吸收Pb分别提高20.2%和28.6%.添加As显著地促进Pb由铁膜向根系中转运,而添加Pb对As由铁膜向根系中的转运影响不大.因此,在重金属复合污染情况下,水稻根表铁膜对重金属的吸附及根系对重金属的吸收均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
胡莹段桂兰刘云霞黄益宗
关键词:水稻
安徽马鞍山铁矿退化地的生态恢复研究
胡聃韩也良奚增均胡莹许开鹏
以安微马鞍山铁矿采矿地为例,运用生态系统演替理论和生态工程方法,建立了矿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并做了应用分析。实验研究了矿区四种废矿基质条件下典型植物物种定居适应途径,进一步比较研究了不同算酸化条件对这些典型植物种种子存...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恢复
赤泥和骨炭对污染土壤As化学形态及其生物可给性的影响被引量:25
2010年
通过室内土壤培养实验,研究添加赤泥和骨炭对污染土壤As化学形态及其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3个月后,添加5%赤泥促进了土壤中As从结晶铁铝水化氧化物结合态向专性吸附态和残渣态的转化;添加5%骨炭促进了土壤中As从结晶铁铝水化氧化物结合态向专性吸附态和非专性吸附态的转化.培养3个月后,土壤中生物可给性As含量随着赤泥和骨炭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赤泥和骨炭用量为5%时,土壤中生物可给性As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25倍和12.31倍.添加赤泥和骨炭增强了土壤中As的移动性,提高了As对人体的健康风险.
郝晓伟黄益宗崔岩山胡莹刘云霞
关键词:AS赤泥骨炭生物可给性
钒镉复合污染对水稻吸收积累镉、钒和磷的影响被引量:29
2005年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钒与镉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及其吸收积累镉的影响,以便弄清在钒与镉复合污染条件下水稻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钒镉复合污染可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在培养液镉浓度(1 0mg·L-1)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溶液中钒浓度的增加,水稻根长、根系和茎叶的干重不断减少.当溶液中钒浓度达到1 6mg·L-1和3 2mg·L-1时,水稻茎叶和根系干重减少分别达到显著水平(p<0 05).钒镉复合污染也影响水稻植株对磷、钒和镉的吸收与积累.当培养液中镉浓度不变时,随着溶液中钒浓度的增加,水稻根系和茎叶中的磷浓度不断降低,而钒含量却不断提高,根系比茎叶积累更多的钒.此外,钒可抑制水稻植株对镉的吸收与积累.
胡莹朱永官黄益宗刘云霞王凯荣
关键词:水稻茎叶干重复合污染
骨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和降低基因毒性的研究被引量:58
2007年
采用分级提取的方法研究了施加骨炭对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土壤施加10 mg.kg-1骨炭后水溶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的浓度都显著下降;而加入骨炭后土壤有机结合态Pb的浓度显著上升,表明骨炭可以吸附、固定土壤中的Pb,改变Pb的化学形态,降低Pb的生物可利用性.加入骨炭后土壤中水溶态和交换态Cd的浓度都显著下降,残渣态Cd的浓度明显上升.骨炭处理对土壤中Cu化学形态的影响和Pb相似,表明骨炭可以吸附固定土壤中的Cu.骨炭处理对Zn也有一定的固定效果,降低了土壤中水溶态的Zn.采用植物彗星实验研究了施加骨炭对土壤基因毒性的影响,表明加入骨炭后减轻了污染土壤对洋葱根尖细胞的DNA的损伤,降低了土壤污染对植物的基因毒性.生物评价和化学评价的结果均表明骨炭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修复剂,能有效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对植物的毒性.
林爱军张旭红苏玉红胡莹曹青朱永官
关键词:骨炭化学固定土壤重金属污染DNA损伤
Cr和As复合污染对水稻幼苗吸收积累Fe,P,As和Cr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As和Cr复合污染在有磷(+P)和无磷(?P)条件下对2个水稻基因型品种(Jin23A和CDR22)生长和吸收积累Fe,P,As和Cr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s和Cr复合污染可导致水稻茎叶干重下降,但对株高、根长和根干重均影响不大.施P肥可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生物量,缓解水稻的重金属毒害.As和Cr复合污染对水稻植株吸收积累Fe,P,As和Cr的影响不一.加As和加P均导致两个水稻品种茎叶和根中Fe含量下降.As对水稻植株P含量影响不大.P可促进水稻根系对As的吸收,而降低水稻对Cr的吸收积累.加As导致水稻Cr含量提高,尤其水稻根系Cr含量提高更明显.与对照相比,1.0mg/LAs浓度在不加P时分别导致Jin23A和CDR22根系Cr含量提高138.9%和283.6%,加P时则分别为40.2%和154.1%.此外,本文还讨论了Fe,P,As和Cr4种元素在水稻植株体内的迁移情况.
黄益宗胡莹刘云霞
关键词:FE水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