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红平

作品数:51 被引量:48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9篇盆地
  • 20篇鄂尔多斯盆地
  • 9篇油气
  • 8篇上古生界
  • 8篇勘探
  • 8篇古生界
  • 7篇储层
  • 6篇水合物
  • 6篇鄂尔多斯盆地...
  • 6篇成藏
  • 5篇地质
  • 5篇砂岩
  • 5篇天然气水合物
  • 5篇气水
  • 5篇气水合物
  • 5篇盒8段
  • 4篇地热资源
  • 4篇松辽盆地
  • 4篇长石
  • 3篇地温场

机构

  • 48篇中国石油天然...
  • 14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长江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作者

  • 51篇肖红平
  • 19篇刘锐娥
  • 17篇张春林
  • 9篇孙粉锦
  • 7篇张金华
  • 7篇魏伟
  • 7篇彭涌
  • 6篇张巧珍
  • 5篇饶松
  • 4篇张福东
  • 4篇胡光明
  • 4篇蔺洁
  • 4篇魏新善
  • 3篇郝爱胜
  • 3篇缪卫东
  • 3篇林畅松
  • 3篇陈孟晋
  • 3篇陈清华
  • 3篇方朝合
  • 2篇曾博

传媒

  • 4篇天然气工业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古地理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石油大学学报...
  • 2篇地质科技通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矿物岩石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然气水合物油气系统概念内涵及实例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等热点问题,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油气系统"概念,综述分析其主要构成要素——气源、水合物稳定带、储集层、水源、运聚通道、时间等的内涵,总结归纳了地质构造条件、沉积条件和地理气候环境变化等三大影响水合物富集成藏的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昆仑山垭口盆地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实例分析探讨了"天然气水合物油气系统"的研究方法,认为基于地质背景研究分析诸多静态成藏要素,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耦合匹配是解剖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过程和评价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潜力的关键。
肖红平林畅松彭涌魏伟张金华张巧珍
关键词:成藏系统成藏要素成藏过程实例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沥青及古油藏生气潜力被引量:18
2010年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奥陶系固体储集层沥青分布较为普遍但不均匀。岩心观察和镜下薄片鉴定表明,奥陶系固体沥青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永参1井—旬探1井—淳探1井—耀参1井区,剖面上主要集中在马家沟组马六段顶—平凉组底部和马三段顶—马四段底部;其赋存形式常见有3种:赋存于裂缝、晶间孔和溶蚀孔隙/缝合线中。结合光性特征和沥青反射率分析,确定该区发育两期充注的沥青。固体沥青的数量、富集程度和热模拟实验资料证实了研究区古油藏的存在,其可分为3类:马六段孔隙充填型、马三段—马四段孔隙充填型和亮甲山组古油藏(?)。沉积环境分析表明古油藏烃源岩(平凉组泥页岩)发育于中奥陶世的深水斜坡沉积环境。依据固体沥青含量和古油藏的地质特征评价古油藏生烃潜力,总裂解生气量约为3.6×1012~7.7×1012m3,为南部地区奥陶系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气源。
张春林孙粉锦刘锐娥张福东肖红平伍大茂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沥青古油藏生烃潜力
泥质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物源分析中的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为例被引量:57
2005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不同成因泥质岩样品稀土元素分析表明,稀土元素在杂色泥质岩中较为富集,在暗色泥质岩中亏损;在细粒沉积物中富集,在粗粒沉积物中亏损。指出从稀土元素的区域变化来看,盆地北部的物源主要来自于北部阴山古陆,且北部物源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带性;稀土元素富集受沉积分异作用控制,由北向南随着泥岩粒度变细,稀土元素特别是重稀土元素富集。
刘锐娥卫孝峰王亚丽孙粉锦肖红平张春林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稀土元素物源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成藏动力学特征探讨
刘锐娥肖红平王晓波张春林卫孝峰
一种砂岩型铀矿资源量计算方法和装置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砂岩型铀矿资源量计算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井点中采集得到的自然伽马测量值,计算所述井点的自然伽马基值;通过将所述自然伽马测量值与所述自然伽马基值进行比较,标记所述井点中的异常层段;根据不同井...
刘卫红方朝合董大忠葛稚新曾博刘人和肖红平韩维峰张梦媛苗盛谷江锐曹倩张茜姚建军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盒8段南北物源沉积汇水区与古地理被引量:66
2008年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目的层段总体资料了解的基础上,对盆地南部4个露头剖面、18口井岩心的砂岩进行了切片分析,根据长石含量变化和其他岩矿特征、测井曲线与岩石组合特征、连井剖面以及露头沉积相分析,明确了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物在盆地南部的汇水区位置。“汇水区”指搬运南北物源沉积物的流水汇聚区,它大体上是南北物源沉积物分布的分界区、大致呈东西向分布。汇水区南北的长石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提出了在汇水区局部又存在南北物源沉积“交互区”的认识,“交互区”指南北物源沉积物抵达汇水区并在局部地段发生交互的地区,它是南北物源沉积物的连通区。交互区位于汇水区并分隔汇水区。在盒8段交互区发现了还原条件下形成的早期成岩矿物——菱铁矿结核。盆地南部山西期一盒8沉积期的沉积古地理受南部和北部物源沉积物的双重影响,连井剖面显示汇水区南北沉积相带具有对称分布的特征,其沉积单元和相带包括:(1)汇水区,含3个交互区;(2)汇水区南缘三角洲相带,含来自南部物源的3个三角洲;(3)汇水区北缘三角洲相带。含来自北部物源的4~5个三角洲;(4)与南、北三角洲相带过渡的河流相带。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绘制了研究区目的层段沉积模式图。
肖建新孙粉锦何乃祥刘锐娥李靖肖红平张春林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古地理
东部凹陷大平房地区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沉积相特征
2012年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大平房地区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是深凹带的主要勘探目的层,且具有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通过预测有利储集相带,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利用钻井资料,结合地震、测井资料,开展了沉积构造及组合特征研究,该区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主要发育有7种主要岩相类型。大平房地区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近岸水下扇沉积,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为沉积主体,广泛分布于研究区西部。研究沙三上亚段的沉积相垂向演化特征和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为有利勘探区研究提供依据。
龚丹肖红平秦刚
关键词:东部凹陷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目标评价
孙粉锦陈孟晋刘锐娥肖红平张春林李小军等
该项目通过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归纳出11种层理类型,提出了“砂体单元溯源叠置”的概念,识别与划分出了河流、下切谷、砂体三单元的分布和相互关系。在大量分析化验的基础上,总结了沉积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差异性的控制:太原组为溶孔型...
关键词:
关键词:天然气勘探鄂尔多斯盆地
热异常酸洗作用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长石消失事件
<正>1上古生界长石消失现象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等岩石类型。富含长石的砂岩基本上只出现在上古生界上部的石千峰组和上石盒子组,据1 027块上古生界岩石薄片分析统计,石千...
魏新善肖红平刘锐娥南珺祥康锐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新近纪物源分析
2023年
一般认为柴西地区的扎哈泉油田新近纪砂坝储层的物源与古近纪的物源一致,但前人对古近纪的物源有不同的观点,从而造成扎哈泉地区新近纪物源认识不清,影响了该区沉积相与储层构型的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该区新近纪有限的重矿物资料进行聚类分析,进而研究不同类别样本的重矿物分布特征,并与铁木里克物源和祁漫塔格—东柴山物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扎哈泉地区新近纪的物源来自祁漫塔格—东柴山,不存在两大物源在此交汇混合的情形,且该区内部又可以分为两个次级物源,一个仅仅覆盖扎2井区、扎401井区和扎7井区,另一个覆盖全区,两个次级物源存在交汇混合。该项研究厘清了扎哈泉地区新近纪物源的归属,为该区砂坝构型研究,特别是砂坝的迁移叠置方式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潘双苹胡光明李积永肖红平吴帆范琳琳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物源分析重矿物聚类分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